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曹植像陷入热恋的年轻诗人

2014-03-06 10:41:23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

   

  作为无极县唯一的“国保”,甄氏墓群是当地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史村和南流村。无极甄氏家族从西汉末年开始发达,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多达几十位甄氏族人青史留名,其中,最重要的,当然首推文昭甄皇后,而其父甄逸就葬在这里。
 
  曹植作奇赋 千古一情痴
 
  以上所有都还不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最近从网上看到一篇《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看得我大为惊讶。作者马伯庸说,起初他也不相信洛神是曹植暗指甄后。这一说法源于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后的注解里讲的一个故事:最初想娶甄妃的是曹植,结果却被曹丕抢了先,曹植一直念念不忘。甄妃死后,曹植觐见曹丕,曹丕拿出甄妃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晚上,曹睿与叔叔一起吃饭,干脆把这个枕头送给他。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地,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妃前来与之幽会,有感而发,写成此篇。
 
  其实古人早已系统地批判了上述说法的不靠谱:第一,曹丕与曹植之间存在紧张的政治斗争,曹植不会有很多机会接近甄氏。如果《洛神赋》真是为甄氏而作,曹丕怎能让这样的文章到处流传?曹植不过是借《洛神赋》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罢了。第二,谁会拿自己老婆用的枕头送人呢?第三,《洛神赋》原名《感甄赋》,这确实,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音“眷”)城之“鄄”。古时“鄄”、“甄”通用,而曹植曾被封鄄城王,因此应当是“感鄄”。第四,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爱上一个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
 
  马伯庸说,本来他也是不信的,但《洛神赋》里那澎湃浩荡的感情,一千多年后仍让人感觉无比震撼:曹植就像一位陷入疯狂热恋的年轻诗人,把所有能想象到的美好词汇,都毫不吝惜地加在这位女子身上。很难想象,他在现实中没有寄情。曹睿即位后,下诏改《感甄赋》为《洛神赋》,他为何关注一篇文章的标题?而曹丕在位时怎么对《感甄赋》没作任何反应?
 
  这一切激起他深入考证的兴趣。他的结论是:根据曹睿的生卒年月倒推,可知曹丕娶甄后时,甄后已有好几个月的身孕。她怀着袁熙的孩子,为了保全骨肉,并让儿子有个光明的前途,她在曹丕与曹植的争储斗争中,自愿充当了一枚搅乱曹植心性的棋子。建安二十一年那次东征,所有当事人都走了,但曹植和甄后都在邺城,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回来发现甄后“颜色更盛”的原因。走之前,曹操对曹植委以留守后方的重任,但曹操走后,曹植却趁酒兴擅开司马门,曹操大怒。紧接着,建安二十三年,又发生了吉丕叛乱,尽管被迅速平定,但曹植责任难以推卸,致使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
 
  马伯庸认为,至情至性的曹植,一见到甄后就会因过度兴奋而丧失判断力。而让甄后搅乱曹植的心,这个主意正是郭后给曹丕出的。郭后这一手,即帮丈夫排挤了竞争对手,又为自己打击了后宫竞争者,可谓一石二鸟。唯一的疑问是:就算曹丕不惜牺牲个把老婆,但甄氏何以愿意接受这种侮辱呢?只能推测,她当时提出了交换条件——给曹睿封爵。只要曹睿封了爵,诏告天下,就等于从法理上确保了他曹氏长孙的地位。想来知道曹睿身世的应该不止一人,但此子曹操“生而爱之,常令在左右”,于是知道真相的人也就三缄其口。建安二十三年,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正式被纳入继承人序列,地位最高。
 
  马伯庸推断,曹丕答应甄后条件时,可能是这样想的:反正自己还年轻,以后亲生儿子长大了再替换掉曹睿就是了。但天不遂愿,他的亲生儿子无不多病而早夭,直到临死前,才立曹睿为后嗣。而当上了皇帝的曹丕也不可能再对甄后好——自私的男人始终是自私。当年甄后“颜色更盛”,并非出于爱情,而是出于母亲为儿子铺好了前路的愉快——当一个女人对爱情失去兴趣的时候,真正能让她开心的,只剩一件事:她的孩子。
 
  最后这句话我倒是相信。曹植的《感甄赋》里没提山东鄄城一个字;黄初元年甄后失宠,同一年曹植写《出妇赋》:“痛一旦而见弃,心忉忉以悲惊”;黄初二年甄妃赐死,同一年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曹睿即位后,曹植在一篇热情洋溢要求杀敌报国的奏疏中,竟然举了“绝缨”这个典故(有人趁天黑对楚庄王的姬妾动手脚,姬妾扯下他的冠缨,楚庄王却吩咐众将把冠缨都扯下来。数年后,一位英勇杀敌的将军受表彰,他承认自己就是当年绝缨之人)……所有这些,都构成马伯庸的论据。
 
  在诸多回帖中,我注意到这样一条:“宁愿没看见这篇文章。”——显然,马伯庸的推理,破坏了曹植与甄后在人们心目中“才子配佳人”的爱情神话,而如果他的说法当真,那甄后的一生岂不太惨了点?现实果真如此残酷吗?
 
  或许,这要看你相信什么。如果你相信爱情,可以从《塘上行》中品读甄后对曹丕的情深,也可以从《洛神赋》中体会曹植对甄后的爱恋;如果你相信理想,可以把曹植吟诵的“恨人神之道殊”理解为报国无门,有不少人就是这样解释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而如果你相信母爱,也可以采信马伯庸的考证。现实常常让人大跌眼镜,但人们总还是会相信一点美好的东西,不然,生活何以继续?
 
  (编辑:李万欣)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