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Jodorowsky)
1929年出生于智利,父亲为俄国人,母亲为阿根廷人。智利裔墨西哥籍剧作家,电影导演,演员,作曲人和制片人。他同时还是比较宗教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精神治疗医师。16岁开始发表诗作,17岁开始参与哑剧、木偶剧演出,24岁赴巴黎学习哑剧艺术,曾参与马歇·马叟剧团的巡回表演。
从《凡多和莉丝》开始,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一直走着一条魔幻现实主义之路,特别是当《鼹鼠》奠定风格成为午夜影院经典电影之后,佐杜洛夫斯基也因此成为一位有着浓郁个人风格的著名导演。《圣山》是1973年的作品,影片中延续着导演一直以来的“公路电影”的影子,在《凡多和莉丝》中,公路电影的意味特别的明显,主人公凡多和莉丝是一对情侣,他们一同出发去寻找他们的梦想,而对于梦想本身来说,究竟是虚无还是真实或者是乌托邦,都并不重要,影片所聚焦的也是这一路上的梦境般的离奇以及絮絮叨叨的对话。即使没有冗长的“公路”与“汽车”,仅仅是崎岖的山路以及自制的手推车,却仍然能够称得上典型的公路电影。
而之后的《鼹鼠》,“公路电影”的特征虽然并不那么明显,但仍然离不开追寻的主题。父亲带着儿子在漫漫黄沙里行走,浓郁的西部警匪片的意味,而之后骤然一转,父亲踏上了与四个高手的挑战之路,谁都以为影片会这样就此告终,片末得那段仿佛是顿悟般的另外一个电影。《圣山》也是如此,耶酥模样的人来到无政府主义混乱的末世,通过“通天塔”来到了创世者“神”的领域,驱走了内心的恶魔,用粪土炼就成了黄金,而之后则是踏上了与代表着其他八大行星的领袖级人物寻找圣山的道路,同样带着“公路电影”的影子,同样的追寻。导演究竟在追寻着什么?许多人认为佐杜洛夫斯基的电影是属于反基督教的,在影片中,特别是《圣山》中,调侃着基督教义的情节比比皆事,充斥着导演对于耶酥凡人一说的坚持,那些简单复制耶酥成为神相的画面显然说明了这一点,而从有着耶酥外表的主角,内心所表现出的对金钱的贪欲等等,也彻头彻尾的表达着导演对于这一说法的坚定。
又如《圣血》中用油漆化做圣血被基督教的牧师斥责为邪恶的伪造,但同时也能让人想起葡萄酒作为圣血又何尝不是一种伪造。也难怪导演一直遭受到基督教派愤怒的斥责。导演的精神思想中受到东方佛学特别是禅宗思想影响来得更为深刻。即便是有如“公路电影”般的追寻,所要追寻的目的,深究去剖析,也无非是对自身真实的认识,当圣山中,那代表着九大行星的人物,把金钱与肉身丢进火坛中的景象出现时,谁能否认这不是出自佛教经义中的场面。分别代表这九大行星的人类精英,分别也代表着人类中的诸大罪:贪婪、淫欲、嗜杀等等,而在导演所营造的无政府主义荒诞混乱的世界里,这些原罪愈加鲜明更带有未来世界的科幻色彩,而当这些人类精英们企图去寻找炼丹长生的秘诀时,同代表地球的凡人耶酥一起跟着以师傅身份出现的“神”(佛教宗,佛祖确实同时充当着师傅的角色),踏上寻找圣山道路的时候,其实所踏上的即是一条寻找真实内心,去出虚妄的道路。在《鼹鼠》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当父亲用卑鄙的手法挑战了四位神枪手后,最后一位俨然是释加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时的造型,而经过点拨,父亲似乎也明白了真意,影片也有了后一段截然不同的情境,更有了燃身供佛的慈悲。而《圣血》中佛罗依德所剖析的父权母权的一直强制着少年的精神世界,而当他豁然顿悟之后,弑杀了母亲的幻想,发现了真实的自我,这又何尝不是遇佛杀佛遇魔杀魔的道理。
(编辑:王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