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设计互联在深圳开幕。设计互联主展馆与英国V&A展馆分别以《数字之维》、《设计的价值》作为开幕首展,试图让设计更切合人的日常生活。《数字之维》以数字化为主题,展览强调互动性,但在提供大量知识的同时未必能引起相应的反思。《设计的价值》由设计互联与V&A合作,将V&A馆藏与深圳市民的常用物品放在一起,试图让人看到设计的无处不在。
数字之维——除了互动能够看到什么
《数字之维》由设计互联团队策展、设计事务所MVRDV担纲展陈设计。展览汇集了60件国内外设计师、艺术家的作品,通过“数字相遇”、“数字交互”和“数字参与”三个部分,呈现数字化设计在鼓励制造方式的创新、增强人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试图以具有创造力的方式呈现数字化的未来。
“数字相遇”部分的展品展示自然与人类的创造力如何通过算法转移,并对造物发挥影响。从全球首个3D一体成型家具系列SolidC2椅、以细胞为灵感的微型结构椅,到普通人也能下载设计文件并制作的创客椅,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设计师们制作的3D打印椅相邻陈列,似乎在展示数字化所带来的变化是渐进发生的。
第一把3D打印椅
人与数字的相遇正在改变设计与制造的方式,数字化不仅能够让普通人也有可能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还引发设计师探索技术带来的无限性,以及用技术去回应自然的方式。《多重穿梭》由建筑设计师JennyE.Sabin设计,灵感来自细胞系统,是由数字化生成的编织结构,轻量的光感纤维材料会根据自然光以及观者的参与而产生变化,作品试图探讨新型材料的运用与数字编织在建筑中的未来。《超级幸运草》由古董黄铜和玻璃组成,设计师MichaelYoung通过算法设计了这一能够无限扩展的结构,与自然造物的生长形成有趣的呼应。建筑设计公司LAAB带来的《漫花丛》是由242个不锈钢结构所组成的半球体装置,形态不一的结构由计算机生成,这种参数化设计多用于建筑领域。
《多重穿梭》
《超级幸运草》
《漫花丛》
《借景》是香港建筑事务所SkyYukata设计的装置作品,作品由机械臂、金属片、传感器、水箱等组成,当观众走近时,“机械花”的“花朵”部分向下移动并张开,装置的另一端则连向水箱,似乎是模仿自然界的花需要水分。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孩子走近作品,用各种他们所能想到的方式去触摸,试探其可能会产生的反应。“机械花”的设计者之一、SkyYukata联合创始人矢野豊(YutakaYano)告诉记者,“花朵”在感知到人的接近时会向下,是一种向人问好的回应,对于这样一件互动装置,每个人可以自己去感受。“未来,我们希望它能够被应用到建筑当中,成为一种景观。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的理解在演变,人们与各种事物、数字工具共生,从而形成了新的交流方式。数字工具正成为我们感知环境的延伸工具。”
《借景》
作为“设计互联”的一大开幕展,互动贯穿了“数字之维”的展品。《交互2.0》是雾屏投影装置,投影仪将舞者舞动的画面投在雾气上,观者能通过触摸雾气产生新的画面与其互动。几件装有不同传感器的“互动裙装”与演示屏幕构成了一个独立展间,根据介绍,这些裙装会随着观者的呼吸、声音、眼球动作等产生不同的变化,不过在现场,或许因为展品与观者之间留有一定距离,记者无法从肉眼看到裙装与人的互动,只能通过屏幕上的演示进行猜想。作品《Sharevari》由16个黄铜机械结构组成,观众站在一定的区域,通过挥手,能够“即兴创作”音乐,这件作品吸引了人们排队体验,乐声持续响彻整个“数字之维”展区,对于观展而言,不知是干扰还是助兴。
《交互2.0》
《Sharevari》©Swarovski
从不同的展间走出,经白色楼梯,都能到达二楼的“数字参与”空间,观者能在这里亲自参与设计。从二楼俯视,整个展馆如同一个迷宫。国际知名设计事务所MVRDV的联合创始人WinyMaas在采访中向记者描述了他的设计思路:“在每个展间里,你都能专注于那一件作品以及它所提供的知识。每个展间都是不同的,有艺术家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会让你忙碌,甚至抓狂,因为存在于其中的知识是大量的。而当你拾级而上,置身艺术品之上,你回忆自己看到的一切,然后得出某个结论,并用自己的设计去打败楼下的艺术家们。”
《数字之维》展厅二楼
从二楼看到的“互动裙装”
从展览上能够感受到,数字化正在塑造着人们的生活,不仅为设计师赋予新的表达方式,还将影响未来的建筑、环境,以及交流模式。通过互动,展览试图让观众体验到数字化对生活的渗透。但另一方面,互动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意味、新型的表现方式有多大的实用性、用数字化来诠释传统是否真的能够普及传统,从不少作品中似乎无从得知。
设计的价值——用当地语境让人更快了解设计
与主展馆几米之隔的英国V&A展馆以《设计的价值》作为首展。展出上至公元900年、下至当代的近300件展品,展览的叙事框架由七个主题组成,代表了历史上设计所承载的广泛价值:效能、成本、问题解决、材料创新、身份、沟通与奇观,试图探讨两大设计问题:如何评判设计的价值,以及这如何反过来影响设计。
V&A展馆展出《设计的价值》
V&A是世界级的艺术、设计与表演博物馆,博物馆为1852年的首届世博会而建,当时的英国正在经历从“英国制造”向“英国创造”的转变,设计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副馆长兼首席执行官蒂姆·里夫(TimReeve)表示,这与如今深圳的非常相似。深圳以制造业为特色,如今也在探索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展览基于深圳的当下,收集自中国的物件与来自V&A的馆藏以七大主题的逻辑重新排列,对V&A的馆藏进行了新的解读。
看似毫无关联的物件被摆放在一起,通过一句句提问而被连接,打破了人们对于物品价值非黑即白的判断。在“山寨拷贝还是优化升级?”的两边,能够看到深圳制造的老人机、山寨手机与宜家的Ogla咖啡椅并列,前者以方便老人、节省成本为名,山寨手机还被指出了“双卡双待”的优点,后者则是模仿托奈特曲木椅形状、但采用塑料材质的廉价替代品。
昂贵的托奈特曲木椅与宜家的廉价替代品Ogla咖啡椅
“身份”展区以绿色背景衬托展品,据说,这是因为绿布最便于抠图,能够换成各种背景,也暗示这些关于“身份”的议题适用于世界各地。深圳学生的校服意味着集体身份,宫廷外套则用于区分身份。
“身份”展区以绿色为背景
在“材料”展区,大面积呈现的材料与由该材料所制成的物品相连接,观众能够直接触摸。尼龙、金属条、注塑、木头等往往被忽视的常用材料本身,在这里或许得到了比物品更为突出的地位。
尼龙及其制品
“奇观”区的展品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无人机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使用,长相奇特而功能极弱的“多汁萨利夫”榨汁机在畅销后成为了历史中的观赏品,椅背相连而坐垫分开的双人椅则凭借戏剧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相较其他展区,“奇观”的展品大多与功能无关,而更在于对感官的刺激。
富有戏剧感的“双人椅”
和《数字之维》不同,《设计的价值》各个部分之间互为开放,相对独立的“奇观”区也只是以金属链条而隔开,整个展厅上方的LED长条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关于设计的名人名言。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家长正在向孩子解释矫正紧身衣与跑步用假肢的功能,几个游客颇有兴致地点评着展览内容,并准备赶去看下一个展,一个年轻观众坐在长凳上仔细观看屏幕上播放的内容。展览策展人柯鹿鸣(Brendan Cormier)表示,《设计的价值》具有不同的层面,不必担心与它大众的距离过远。
观众在认真阅读关于设计的名言
“凉鞋”被用来提出“多样还是过量”的问题
从ER-4电饭煲到苹果iMacG3,从法国大革命后风靡一时的女式凉鞋到h&m连衣裤,当那些生活中常用物品的最初设计出现在眼前,反而会让人感到新奇。新奇之后,每个人会产生关于设计与价值的个人理解。而当反映深圳当地生活的物品与V&A的馆藏被放置在一起时,也许你会发现,你并非观赏者,而是使用者。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