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1)

2008-08-15 19:54:35来源:    作者:

   

作者:隆荫培

    舞蹈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创造活动,由于每个舞蹈家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情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受的不同的舞蹈教育等等,因此就会对所要表现的。

    舞蹈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创造活动,由于每个舞蹈家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情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受的不同的舞蹈教育等等,因此就会对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创造出不同的舞蹈形象。所以,舞蹈创作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和格式,可以说舞蹈创作对舞蹈家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任其自由翱翔。但是,舞蹈创作既然是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它又必须遵循舞蹈艺术.发展的规律,才有可能使创作出的产品获得艺术生命力,使它成为在社会中发挥一定影响和效益、给观众以审美感染的精神存在物。否则,就不可避免地陷于不能存活,或是短命的失败命运。我们研究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其目的就是使我们进行这种舞蹈审美创造活动时,要依据舞蹈创作的艺术规律,掌握比较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更好地发挥个人的独特的创造精神,能够顺利地达到成功和胜利的彼岸。

    舞蹈作品,一般都是由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亲密无间地交融在一起所组成的。所以,舞蹈创作的基本原则,就是遵循舞蹈艺术形式的规范,取得驾驭舞蹈艺术形式的能力,以表现给舞蹈家的心灵以震撼、给舞蹈家命运以影响的熔铸了舞蹈家情感和思想的生活内容。从舞蹈作品的内容来说,主要是表现人的情感、思想、感觉、潜意识以及围绕着这些所形成的情节、事件、矛盾、冲突等等;而从舞蹈作品的形式来说,主要是舞蹈的种类、体裁、样式、舞蹈语言以及各种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表现手法的创造和运用。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从总体上看,都是来源于生活—直接的生活或间接的生活,有人把生活比作艺术创作的土壤,任何艺术创作只有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之中,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所以,让我们先从与舞蹈创作有最直接关系的问题的探讨开始。

    从生活到舞蹈创作

    在我国近40年舞蹈发展的历.史中,舞蹈和生活的关系间题一直是舞蹈界所关注的,曾经进行过多次讨论的问题。大多数舞蹈家对“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和舞蹈作者“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看法似乎是比较一致的。在一个时期内,很多人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生活的海洋,努力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结果是一批年轻的舞蹈家成长起来,他们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有的舞蹈作品在国内外还获得了各种奖励。但是,也有一些人,在深入生活中思想收获颇多,可是在舞蹈创作中却建树不多,于是有人自嘲地说:“我被生活给淹死了!”也有人据此对搞舞蹈创作要“深入生活”产生了怀疑……同样是投入火热的生活,有的人在舞蹈创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有的人则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当然形成这样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具有多种因素,每个人有不同的具体情况,这牵扯到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概括、提炼的能力,以及对舞蹈艺术形式的把握和表现技能水平等等问题,所以,这不同的原因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查找去总结。不过,这个现象也说明了对于一个舞蹈家来说,有了生活并不等于解决了舞蹈创作的一切问题。生活只是舞蹈创作的源泉,是舞蹈创作的基础,有了源泉、有了基础,并不等于就有了舞蹈作品,正如有了土壤并不就等于能长出庄稼,就能结出果实一样。从生活到舞蹈作品的形成和诞生,还有一个很长的距离,还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舞蹈家的情感问题。生活是一个浩瀚的海洋。生活,既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又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社会更是万花筒般的丰富多采。社会生活中有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千姿百态的人物,人们的所作所为,有善、恶,有美、丑……生活中,有的人和事,可能不会引起你的注意;而有的人和事,虽然在你面前一闪而过,却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所以,我们说只有那些在你的情感上弓!起共震的社会生活现象,激起了你情感的浪花、引起了你情感共鸣的人和事,才可能是提供你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基本生活素材。也就是社会生活进入舞蹈家个人情感世界的那一部分,才可能是未来舞蹈作品的题材内容。例如,刘英在《海燕》 创作体会》中写道:“我当兵几十年中,曾多次深入祖国边海防工作和学习,在海南岛、大连港、湛江口工作之余,我总是久久仰望站在礁石上值勤的海军战士,蓝天白云之中,有几只美丽的海燕飞舞双翅,它们正忠实地伴随我们的战士日日夜夜守卫祖国的边疆。当我参加快艇出航,我们的舰艇劈浪飞驰,一群矫健的海燕拍击双翅,上上下下冲询翻卷的白浪,面对这动人的景象,我和战友们不约而同向着海上的壮丽景象欢呼。有几次我们远航在交邦的海湾上遇上了风暴。在狂风和海啸声中,茫茫的大海之夜,确实威严可怕,然而在闪电中呼啸着穿浪迎战的却是一群小小的海燕,那闪电中的黑色勇士啊,给我留下了安慰与力量,使我至今不能忘怀……海燕这不屈的形象在我心中时时与站在礁石之上的海军战士的身影同时出现,多年来,我想把这个动人的形象展现在舞台上,献给腾飞的时代与人民,献给伟大的军队。”刘英在深入生活中,守卫在祖国边防的海军战士的形象,和在晴空中自由翱翔、在狂风闪电中冲风穿浪高傲飞翔的海燕的形象给了他强烈的生活感受,引起了他情思的共震。在他的主体情思中,并进一步把海燕的个性特征与我海军战士的精神风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引起了创作的冲动。只有这客观进入统一于主观的部分,或者说是主观拥抱(把握)客观的部分,才有可能成为舞蹈创作的基本材料,这时才能开始进入舞蹈创作。

[NextPage]

    其次,是要解决舞蹈艺术的形式问题。每个舞蹈家在进入舞蹈创作过程的时候,必须首先要解决与题材内容相适应的艺术形式—舞蹈体裁,也就是要把舞蹈作品所要反映和表现的生活内容投放入一定的舞蹈形式的审美规范之中。舞蹈结构的艺术处理,舞蹈主题动作的展示、发展和变化,舞蹈表现手法和各种表现技巧的运用等等必须符合一定的舞蹈艺术形式审美规范的要求,才能创作出充分发挥舞蹈本体表现功能,体现出舞蹈艺术规律的特点,在艺术上比较完整,具有艺术魅力的舞蹈作品出来。

    刘英的《海燕》在进入创作过程时,他选择采用了抒情舞的体裁,两段体(快板——慢板)的意境结构,以群体规整的队形画面和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在舞台上各个方位的不同发展变化塑造出海燕在电闪雷鸣狂风怒涛的海面上振翅搏击勇猛激进的舞蹈形象,以及它们战胜暴风雨后安详、自在、美好的生活情景。

    因此,我们说一个舞蹈家在解决了客观生活和主观情感体验感受的问题以后,最重要的就是对舞蹈艺术形式规范的择取和探求。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有许多舞蹈家重视不够或是常常忽略的问题。

    舞蹈创作的表现范围

    生活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在舞蹈创作中表现什么—即择取什么题材,既受舞蹈家对生活情感体验、感受的影响,也受舞蹈艺术形式规范的制约。根据舞蹈艺术审美特征,舞蹈作品在表现和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有它的特长,也有它的局限,这是客观的艺术规律,是不容否定的。问题是我们应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个特长和局限。在过去一个不短的时间内,我们有些人总是在那里过多地强调舞蹈表现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局限性,甚至于画上了这一类生活内容是可以用舞蹈表现的,那一类生活内容是舞蹈不可以表现的条条框框。因此,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或看法便流行开来,似乎只有远离当代人们现实生活的“神话”、“历史传说”或是“花鸟虫鱼”一类的题材才属于舞蹈艺术驰骋的天地;而一些当代人们的生活或是人们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的内容,由于舞蹈的局限性,只好让位给其他艺术形式去表现,好像我们舞蹈艺术在这些领域中完全是无能为力的。这种主张,就是过去流行一时的“艺术分工论”。这种论点,反映了一些人对舞蹈本身的艺术特点的片面理解和对舞蹈艺术表现能力的巨大内在潜力缺乏充分的认识。过去,在舞蹈界所进行的所谓“可舞性”与“不可舞性”问题的讨论,也正反映了一些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所谓“可舞性”一般多指生活中原有的舞蹈活动,或是容易舞起来的生活情景,或是动作性较强的事物。我们认为在舞蹈选材问题上,并不反对择取“可舞性”强的生活和事件,但是却反对把“可舞性”限制在一个人为的固定的条条框框内,捆住我们的手脚。其实,“可舞性”与“不可舞性”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我们主张“不可舞性”向“可舞性”的转化,也就是说把本来认为难于用舞蹈表现的题材,经过创造性的努力转化为可以用舞蹈来表现的题材。其转化的关键就是我们根据舞蹈的特点寻找其反映生活的视角,运用我们的艺术创造想象力,对于生活题材进行适合舞蹈手段表现的改造和加工,从而创造出崭新的舞蹈形象来。这也就是我们要把视角从“表现生活中的舞蹈”转移到“用舞蹈来表现生活”上面来。

    过去我们常说“开会”是舞蹈的“禁区”,但是德国现代舞蹈家科特·尤斯(Kurt Joose,1901一1979)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绿色的桌子》就从用舞蹈来表现生活的基点出发,找到了舞蹈的视角,创造性地打破了这个“禁区”。这个作品几乎获得了世界各国舞蹈家的一致称赞,被认为是突破舞蹈题材“禁区”的范例。舞蹈以“绿色的桌子”命名,表现的是开会,但是作者在这个八场景的舞剧中,只是在一首一尾展示了外交官们开会的形象,主要的篇幅却形象地描绘了这个会议所带来的战争后果:人民群众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资本家们却用罪恶的血手操纵着战争的局势,从中捞取了财富和利益。这个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的各个国家开会瓜分世界的肮脏交易和他们是发动战争祸源的本质。各国外交官开会者们的丑恶的舞蹈形象引起我们嫌恶和憎恨,而人民群众受苦受难的舞蹈形象却引起我们莫大的同情。这个舞蹈作品在反对侵略战争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起到了巨大的艺术作用;对我们在舞蹈创作中如何发挥艺术独创性和突破舞蹈题材的“禁区”也有很大的启发。

    家庭伦理道德的生活内容,过去也是舞蹈难以接近的题材范围,但是,胡嘉禄的《绳波》,由于他.寻找到了舞蹈表现的角度,以一根舞动的绳子作为情感信息的载体,从绳子的振动所产生的不同图形、波纹,再结合音乐的表现力,使观众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信息。当绳子以缓慢柔和的圆圈滚动时是爱情的信息;在男女主人公的双人舞中,绳子缠绕着两个人时,则象征着他们把命运连接在一起的爱情的纽带;当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跳绳时,表示着天伦之乐与和睦的家庭;当绳子以快速的抖动形似波浪翻滚的图形波纹时,则暗示着双方由内在矛盾所弓!起的情感波澜……作者借助于绳子舞动的变化把人物内心的情感作了象征性的形象的外化。《绳波》所塑造的三个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舞蹈形象,由于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内涵,他们不仅使观众在情感上有所触动,而且更能引起观众对这一类社会生活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

[NextPage]

    残疾人的形象和他们的生活,过去似乎也是与舞蹈作品无缘的,因为残疾人很难与美的舞蹈联系起来。但是,近几年来却产生了一批表现残疾人生活的比较优秀的舞蹈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有哑.人的舞蹈形象《哑人的欢乐》,张瑜冰编导,有盲人的舞蹈形象《太阳的梦》,曲立君编导,而且连拄着拐杖的瘸子的舞蹈形象《友爱》,胡嘉禄编也被出色地创造出来。由于在这些舞蹈作品中作者们都是集中对人物的情感世界进行深入的描绘,表现出他们高尚的情操、美好的理想和对生活的执着的追求,因而,这些残疾人的舞蹈形象更具有了不同一般的美的艺术魅力。

    过去一些表现战斗生活的舞蹈往往是战斗场面的再现和描写,有的作者为了追求真实性,使硝烟迷漫的舞台上充满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用主要的篇幅来展现肉搏厮杀的场面,演员在舞台上洒下了滴滴汗水,但是却收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有许多观众对于这样的舞蹈作品还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来剧场是为了欣赏舞蹈的艺术表演,而不是来看战斗的演习。因为如此这般表演得再逼真,也不过是对一些战.斗场面的摹拟而已。1980年出现的《再见吧!妈妈》是一个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舞蹈作品,它使我国战斗题材的舞蹈作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舞蹈虽然也是反映一个战斗生活片断的内容,但是由于作者的视点不是放在再现战斗场面上,而是集中在表现一个为国捐躯的小战士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从舞蹈中我们看到的这个小战士的舞蹈形象不是一个概念的影子,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真实的人,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爱有恨,有痛苦也有欢乐,由于他对母亲—祖国的深挚的热爱,他才能够用自己的六尺之躯铺平了祖国胜利前进的道路。在历史上无数个追求表现真实战斗场面的舞蹈早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但是这个舞蹈自从它产生直至今天,还有着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从前,有些舞蹈作者在选择舞蹈题材时,往往停留在生活的表面现象上,如表现工人生活的只有炼钢或纺织,表现农民生活的只有播种或收割,表现部队生活的则只有打仗或军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机械自动化逐渐代替了笨重的人体劳动,拖拉机、康拜因也将使古老的撅头、镰刀逐渐被淘汰。开机器、按电钮、用电子计算机来指挥生产,恐怕是最没有可舞性的了,因此也有人“祀人忧天”地担心舞蹈创作已经路尽途穷了。自从我国进入80年代,经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使我们认识到遵循舞蹈艺术规律特性对发展舞蹈创作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我们打开舞蹈艺术内在生命力的奥秘:我们的舞蹈作品只有把重点放在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上面去,才能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表现力,才能使舞蹈艺术发掘出它的本体潜在的艺术表现功能。80—90年代我国舞蹈、舞剧创作所获得的可喜成就,证实了我们已经从“简单的模拟再现”迈入了“复杂的概括表现”的历史新阶段。这是一条闪烁着璨烂的阳光,向着舞蹈艺术顶峰前进的宽广大道。人的生活是广阔无垠和无限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镜头的焦距永远对准人,把人作为我们主要的表现和描写对象,那么我们就会有着永远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更是无限繁复多变和深邃奥秘的,只要我们深入理解、体验、发掘和探寻,善于运用创作想象的翅膀,就会发现我们舞蹈艺术发展的道路是无限宽广的。我们不仅可以和其他姐妹艺术并肩前进,而且在表现人的情感生活的丰富性,以及在其深度和广度上可以发挥它特有的优势,而使其他艺术所望尘莫及。人永远是舞蹈创作的主体与核心,以人的本体为手段,直接表现人本身的情感和思想,这就是舞蹈艺术的真谛和本质之所在。因此,表现人的情感、表现人的思想,是舞蹈艺术大有用武之地的领域,也是我们创作多种题材、多种形式、多种风格舞蹈作品所应遵循的审美创造规范。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