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最后的村庄-柏林作品展

2016-05-05 11:09:22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2007年画家柏林因为偶然的机会,走进了中国西北甘肃省会宁县中川镇的一个村庄--马家沟村。他在这里的生活与村民无异,以土豆为食,一天到晚只有一口盅饮水,洗澡只能用细沙子擦身。

1.jpg

  展览名称:最后的村庄-柏林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6/05/21-2016/05/31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今日美术馆)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巨臣艺术中心、军赋书画院


  参展艺术家:柏林 戴小兵


  策展人:王  林


  特邀批评家:贾方舟、邓平祥、徐虹、孙振华、吴亮、高岭、王春辰、杨卫、管郁达、盛葳、段君


  展览地点: 今日美术馆2号馆2层地址


  开幕时间:2016年 5月21日下午3点


  前言:为什么要记住那个村庄?-关于柏林作品展


  王  林


  2007年画家柏林因为偶然的机会,走进了中国西北甘肃省会宁县中川镇的一个村庄--马家沟村。他在这里的生活与村民无异,以土豆为食,一天到晚只有一口盅饮水,洗澡只能用细沙子擦身。这里一年的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加上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以及土地沙化、盐碱化,缺水造成当地生活的贫困,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马家沟是一个自聚村落,在地属中川镇的行政区划中没有这个村名儿,查阅政府档案,也没有关于马家沟的统计资料。但村里的人都说自己的村子叫马家沟,是祖辈居住的地方。柏林眼见的居民建筑也的确如此,门头、窗棂皆有讲究的装饰,注重细节,很有历史韵味。据说当年周边全是森林,不像现在,只有光秃秃黄土高坡,对着寂寥的天空和冷清的村子。


  柏林和这里有缘。四川美院毕业多年之后,在这里重新激活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在苦寒与贫瘠的体会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方式,作为一个水墨人物画家,领悟到环境与人、物我、艺技之间的一致性和唯一性。这里的村庄因水而盛衰,这里的家庭因水而聚散,甚至人们的面相五官也与此息息相关。柏林不用线条勾勒与墨晕托染的方式造型,因为其中太多主观化的描绘性,他需要的是自然--自然的质朴和质朴的自然。柏林对水墨浓淡和宣纸润燥的浸渍形态深有体会,善于控制水分收缩形成的边缘线来构成人物五官的分面造型,从而呈现出材料、环境与绘画对象的物性特征。诚如海德格尔所言,艺术作品中的物性(物品)之所以能够达于存在之在的澄明,就在于它凝结着人的经历,不是自我表现,而是人与物、技艺与材料、呈现与对象彼此共在,纯然一体,成为此在之在而不可分离。


  这一批水墨人物画作,因为好友李力子先生力荐,2014年柏林做了平生第一个个展。他自号"散仙",不像很多他的77级同学,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么那么地在乎功名利禄。他自甘边缘,不怕落后,在别人不尚现实主义的时候"现实",在别人转向都市文化的时候"乡土"。其实,艺术是一项个人事业,既没必要跟潮,没有必要弄潮,也没必要反潮流,因为无论革命和被革命认同的都是集体性。而中国人之缺乏独立人格,就是因为个体对集体的依赖,有了集体没了个体。


  展览以后,柏林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西北那个村庄:那里的状况,那里的人。七、八年之后,他又回到那里。希望看看那里的变化,为此柏林和他的工作团队作了四件事:


  第一,他根据当年和现在拍摄的录像,剪辑成为一部独立纪录片《柏林西北行》。


  第二,邀请摄影家戴小兵,一道去西北实地考察,拍摄大画幅手印照片,从村落景象、人居环境、建筑遗存到生活细节。


  第三,工作团队对马家沟村及周边地区进行田野调研和相关采访,通过统计数字和个人叙事,了解村庄变化的真实情况。


  第四,柏林在作品《面皮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水墨人物的表现方法,改变头像的写生感,将面部五官分面写实语言强化,让作品的观看有现场逼视感,改变传统水墨文人化的观赏习惯。


  其实,以具象写实为宗的现实主义,从库尔贝开始就强调真实之于艺术的重要性,甚至认为普通、日常的事物具有真实性的历史价值。现实主义的异化并不是因为艺术对真实性的诉求,而是因为所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从革命需要出发,以集体服从的政治倾向为前提,取代了艺术家个体观察、体验、表达和揭示社会真实的权利。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遮蔽现实、历史的真相乃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此,艺术对真实性的诉求,自然会成为意识形态集权化的异在力量。艺术不是革命,而是见证。以案例性呈现和揭示性考证,表达艺术家作为个体对于真实的尊重和阐释。在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的中国,在消费与娱乐中没有历史记忆只有舆论导向的中国,作品的真实性有如档案记录、田野考察一般的可考据可检验性,方能为真实性诉求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所创造的作品场域,能够让人真切感受到真相对于良知的召唤,真实对于历史的见证。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这种"档案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拉美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一样,属于自身文化境遇和历史上下文关系中生发出来的艺术现象,产生于同步共享的全球文化资讯,既非民族主义的自以为是,亦非欧美中心的边缘扩散,是当代艺术批评特别值得关注的。


  柏林作品既不抒情也不浪漫,甚至述而不作。在不知是庄生梦蝶还是蝶梦庄生的"后谎言时代"(吴亮语),恐怕只有个人的经历和记忆才是属于历史的。因为这里的真实不可替代,不能抹煞,因为这里的真实见证了未来理想的虚假和现世狂欢的虚幻。


  2016年4月8日


  艺术家简介


  柏林 1954年生于重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军赋书画院院长,西南大学教授,职业画家。


  戴小兵 1968年生于重庆。重庆大画幅摄影协会副主席,职业摄影师。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