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感知新异”张卫作品展

2016-05-03 11:19:1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中国画艺术千年传承至今日,并非上世纪末的危言耸听所言走向穷途末路,反而是柳暗花明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

1.jpg

  展览名称:“感知新异”张卫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6/05/07-2016/05/18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今日美术馆)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张卫


  策 展 人:杨维民


  学术主持:尚辉


  时代精神之艺术表达—评张卫的画


  杨维民


  中国画艺术千年传承至今日,并非上世纪末的危言耸听所言走向穷途末路,反而是柳暗花明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当下美术评论家为了便于评述,大体上有所共识把今日中国画艺术归纳为三种形态:新传统、新古典、新水墨。新传统杂糅西方写实传统与文人画笔墨情趣,新古典直接承袭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精神形态,新水墨则是在语言形式上多样创新,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变化之中而求新求异。其实此分类法也不尽人意,在具体的绘画艺术实践中,尤其是一个创作实力极强的画家其创作状态和艺术类型是因时而异。在这诸如三种发展方向中,少壮派画家张卫的艺术无疑当属特殊个案,他的创作在题材上首先试图创新突破而在整个画面所传达的涵养精神上却是直承古意,在此其中可以清晰看到艺术家本人对于中国画当代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张卫早年以人物为创作题材,他的天籁系列脱离了中国画的水墨语言,而杂糅进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碎片,荒诞的脸谱,吊诡的人物、弥漫在画面挥之不去的墨色雾气,传达给人时空交错、情感纠结之感。细观他的画面细节,各种图式重重叠叠,精细非常,显而易见需要花费艺术家极大的精力去“制作”,而与传统民间图案喜庆吉祥的寓意不同,张卫笔下的图案,更多地是表现出面具式的可怖感,如同在描绘一个神秘的梦境,颇有西方文学意识流写作的精髓。他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为一体,画面情节与内心自我认识交织,直接传达出自己当前的心境与状态。


  2012年,张卫转换风格,所创作的《歆》系列和《荧》系列改变了描绘对象,以静物作为主题,画面洋溢着一股平淡的拙趣。与之前人物系列的浓墨重彩不同,《歆》系列用色淡雅别致,《荧》系列则颇具古意,这些瓶瓶罐罐的造型有别于传统器皿的描画,单薄得近似剪纸的画面效果,配合画面上流动的浮云烟雾,构成极大的失真感。可以说,在静物系列上,张卫沿袭了他一直以来的绘画程式,精细绘就的细节图案,从瓶身往外弥漫扩散,将现实与意识衔接起来,极大地展现了中国绘画写意的精髓,他的画面既不属于具象,也不同于抽象,介于主观与客观之间,强调灵性的发挥和情感的意象表达。


  这样的艺术主张和思维很明显得益于艺术家本人的生长环境,张卫出生于70年代,在他的成长期,面对开放的年代和纷迭而至的大量信息,张卫有条件去接触、了解、认识各种新鲜事物,从而影响到他绘画观念的形成。对于传统,他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张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念,认为他的画“首先应该是中国的,其次应该是现代的,因为我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中国人。我对完全陷入“传统”程式的水墨画一直提不起多大兴趣,看今人复制古人,何不直接去看古人?没有了时代精神的表达,那艺术也终将留于‘程式’而失去应有的意义。”而今看来,张卫很好地贯彻了他的想法与主张,并从中发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在当今中国画界别具一格。


  2013年8月5日于京城嘉园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