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鲁燕生油画展

2016-03-11 08:47:45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在我的油画里,形象只是画面构成的间架,体现油彩材料的丰富的塑造性和表现性的载体。我画的花虽然在形态上是非常写实的,但是在色彩上,我加入了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希望它们比自然更加强烈,更能够激励视觉,更加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审美韵味。

鲁燕生海报,原文件3点.jpg


  鲁燕生油画展


  Oil painting exhibition of LU YAN SHENG


  策展人:成 蹊


  Curator: CHENG Xi


  参展艺术家:鲁燕生


  Solo Exhibition of LU YAN SHENG


  开幕酒会:2016年3月26日 下午3点


  Opening Reception: 3pm, March 26, 2016


  展览时间:2016年3月26日—4月17日


  Exhibition Time: March 26-April 17, 2016


  展览地点:成蹊当代艺术中心二号馆


  Exhibition Venue: 2nd Exhibition Hall, CHENG XI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鲁燕生油画展


  自述


  文革开始时,我们的父母受到迫害。当时由于学校长期停课,我们受到的正规教育不多。由于文革,才有了文艺沙龙,我们因此有机会与具有相似的社会阶层,家庭境遇,价值观和兴趣的朋友们的交往和进行文化活动。由于这个小圈子的成员的特殊性,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当时一般人接触不到的书,,画册,音乐。。我们开始尝试用艺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反抗,愤怒,思想和期望。我们在一起阅读,写诗,唱歌,画画,思索和讨论,以这种特别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启蒙教育。虽然我们永远都能够感受到政治压迫的恐惧,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恐惧之中,我们才学会了思考,怀疑和抗争。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


  我对艺术的兴趣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我们的朋友里有很多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家庭。所有人的家庭都在文革中受难。他们大都有机会接触艺术,获得一些艺术方面的资源。我们常常聚在一起,开始学习绘画。有时也有机会向张仃,李宗津等老一辈艺术家请教。我们希望通过与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化的艺术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我们的反抗和意志。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泛滥于那个时代的苏联式的艺术样式的局限,我们的艺术语言也是幼稚和贫乏的。


  80年代,中国终于从文革的文化压迫下解放出来。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的知识开始涌入中国。艺术方面的各种流派和理论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艺术家们用速成的方式开始了向西方文化学习的过程。官方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控制方面的松弛,导致了不断更新的文化潮流的出现。


  我们用中国人惯用的抄袭,模仿的经典方式进行着现代化的比赛。这种模仿虽然显得粗糙和急功近利,却寄托着我们被压抑了许久的对于自由的期待。每一次模仿,都是一次体验,学习,和选择。从中我们积累了知识和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为我们后来的艺术的创造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8年我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研究生班,师从中国著名的油画家。学院的学术性研究气氛和价值观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这里我阅读了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尽力弄清楚何谓现代性的问题,为我自己的艺术的发展找到路径方向。


  经过在美术学院的学习,我不仅打下了绘画的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也逐渐融入了当时的艺术探索的大潮流。我不赞成过于激进的,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态度,我希望自己的选择是我真正理解的,符合我的价值观,符合我的真正兴趣的东西。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走上了一条折中主义的道路。


  这里有几副我在美术学院时的作品,可以看到许多模仿当时流行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的迹象。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表现语言,和有自己个性的风格倾向。


  1992年以后,我一直在中央民族大学任教。大学教书的工作很适合我这样的不善交际和市场经营的画家,在学院的学术至上的环境中,我可以避开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的喧嚣,潜心研究我感兴趣的学问,进行自己的艺术探索,培育自己的风格的转变。这里有几副我后来的作品,可以看到我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题材和方法。


  我的风格一直都没有最后定型,因为我总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好奇心,喜欢让表现的方法追随着我的兴致。即使到现在,我的绘画主题大致确定,我也希望每一副画都不一样,都是一种探索。在大学教书的20多年,我画了许多作品,一部分是出于教学的需要的画室习作,一部分是与民族大学的特色相关的民族题材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我的一些探索性的创作,体现了我对色彩,造型,线条,图式构成等等方面的关注。


  我曾经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在这些年的演变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当年激进叛逆的历史心态和不同时期对艺术的不同理解,曾经激励着我进行过各种艺术风格和语言的探索,而西方现代艺术曾经是我们的反叛和创新所凭借的主要资源。我一直热中于学习西方的文化,从中受益甚多。


  但是我毕竟生活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之中,中国文化的许多成分渗透了我的基因,我生活的是中国社会,思考和疑惑的也是中国的问题,我的艺术也是在中国,通过我的中国头脑和中国品味而创作的。在变化的时代里,来自西方的艺术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今天的需求。在对种种疑惑的思索中,我们又回过头去,回望我们曾经辉煌的历史。发现我们其实并没有离开这个历史。


  中国文化的许多东西其实深深嵌入在我们的基因之中。不能不影响我的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归复是不可能的,只有与西方文化的适当的融合,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有生命力的新型的中国艺术。许多西方艺术家在引用东方艺术的某些要素的尝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先例和启示。证明这样的中西融合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


  中国艺术家为此作出了许多不同方式的努力,而我选择的是一种折中主义的方式。这也是来自中国的孔子所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启示。我认为这是最伟大的智慧。


  进入21世纪,我的折中主义的艺术态度逐渐成熟,我越来越多的将中国传统的艺术方法和品味融合到我的作品之中,个人艺术风格也逐渐形成。我在近年里创作的油画,主题基本上都是花和风景。这也是传统的中国绘画的重要主题,中国艺术家很熟悉通过这一类的题材来运用自己的材料和方法,寄托自己的想象和情怀。我逐渐发现这也是非常适合我的题材。我对于明艳而柔雅,丰富而统一色彩有着特别的兴趣。而这些中国传统题材是特别适合的载体,有助于我将色彩,线条,材料特性,图式构成等等绘画要素抽离出来,进行更加主观的处理。


  我喜欢中国传统画论里的笔墨为先的说法。形象不过是启发人想象的表象,而更加重要的是作为笔墨的载体。已经有许多新国画家在将笔墨当作一种材料和营造特殊效果的工具,进行新的探索,使之成为非常具有现代性的表现语言。他们的成就对我有很多的影响。我一直对中国画的构图方法,造型手段,空间的安排,对于点,线,面的理解,笔墨的复杂多变的视觉效果非常好奇。我用油画家的眼光去理解这些东西,从中寻找启示。这些逐渐变成了我的审美追求,我尝试将这些要素运用到油画中。


  在我的油画里,形象只是画面构成的间架,体现油彩材料的丰富的塑造性和表现性的载体。我画的花虽然在形态上是非常写实的,但是在色彩上,我加入了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希望它们比自然更加强烈,更能够激励视觉,更加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审美韵味。而我画的风景则是半抽象的。自然风景的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帮助我更加有序地去归纳绘画构图,更加自由地抒发我对色彩的想象,表现油画特有的材料和肌理之美。


  本次展览中我的作品就是这种尝试的结果。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的努力,喜欢这些作品。


  鲁燕生

鲁燕生.jpg


  鲁 燕 生 


  1952年生于北京。


  文革期间曾参加地下绘画和诗歌运动,1970年开始师从张仃,李宗津等老一辈画家学习油画。198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师从靳尚谊,詹建俊,林岗,韦启美等老先生,主攻油画创作。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1年以后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任教。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年退休,目前继续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学


  作品说明


  这里的作品是我在最近10年里创作的油画,主题基本上都是花和风景,因为我对于明艳而柔雅,丰富而统一色彩有着特别的兴趣,而这些题材是特别适合的载体。我画的花形态上是非常写实的,但是在色彩上,我加入了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希望它们比自然更加强烈,更能够激励视觉,更加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审美韵味。而我画的风景则是半抽象的,自然风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帮助我更加自由地去归纳绘画构图的形式,抒发我对色彩的想象。


  我早在40多年前就曾经参与过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与绘画运动,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在这些年的演变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当年激进叛逆的历史心态和不同时期对艺术的不同理解,曾经激励着我进行过各种艺术风格和语言的探索,而西方现代艺术曾经是我们的反叛和创新所凭借的主要资源。但是在变化的时代里,来自西方的艺术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今天的需求。我毕竟生活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之中,我逐渐开始反思这几十年中国艺术所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和深厚沉重的历史所带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逐渐从激进的叛逆逐渐转向对传统的追忆和重新的理解。从早期简单模仿西方的艺术形式,转向了寻求一种能够将来自西方的现代性观念和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心态融会于一体的折中主义的艺术样式。我的学院教育背景对我现在的绘画方式有很大的影响,这成为影响我的艺术的重要因素。我任教的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很多都是中国少数民族,他们所带来的多样性文化促使我对多元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艺术的创新必然不仅是受到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和思想的影响的结果,也是建立在包括我们汉民族的传统在内的中国自身的多元文化的基础上的。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应该是复杂的。我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就是让将不断探索的技术方法和心灵深处累积的各种艺术资源和情感融会贯通,真诚自然地表现出来。


  (编辑:杨晶)

  相关链接:


  《鲁燕生油画展》参展作品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