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的纬度——当代学院艺术个案研究展(一)
策展人:成蹊
参展艺术家
50年代
张桂林 张峻 周至禹
60年代
傅爱臣
70年代
武宏 付继红 陈颉 王晴
80年代
MA BROTHERS艺术组(马志强+马志勇) 舒莎 刘嘉嘉 张立涛
90年代
李慕华 聂霄 李双强 曹澍
开幕酒会:2016年1月28日下午3:00
展览时间:2016年1月28日——2月28日
展览地点:成蹊当代艺术中心二号馆
学院的纬度——当代学院艺术个案研究展(一)
前言
文/成蹊
院体绘画古已有之,但近现代中国学院艺术是以西洋学院为体而建立,其学科设置,教学样式皆类似。几十年的教和学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并成就了一批中国学院派艺术家。
由于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快速发展,使不同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在价值观,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既有传承,也有碰撞,学院与非学院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种差异丰富了学院艺术,同时也引发了思考,学院的纬度到底有多少?
近些年中国的学院艺术也是变化最快的时期,各大美院不断建立新的专业,如设计,建筑,综合绘画,实验影像,跨媒体艺术,总体艺术等等,这既有来自学院内部的力量也是来自学院外部的影响。学院师生集体意识到,综合艺术时代的到来,新艺术更强调观念性,实验性,当代性,而技术本身不能称为艺术,技术应该由工坊来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新的学院艺术,这些学院艺术更像非学院派的学院艺术。
这次个案研究分别选择了中央美院,四川美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几位资深教授,中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把他们的作品并置在一起呈现给大家,是为了寻找传承与碰撞的轨迹,探索当代学院艺术的新纬度。
成蹊
于望京2016,1,20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