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5-12-19 - 2016-01-29
展览城市:广东 - 广州
展览地点:33当代艺术中心
学术主持:巴斯卡-布斯
主办单位:33艺术中心
策 展 人:王度
参展人员:安晓彤
展览介绍
此次展览由艺术家王度亲自策展,他曾经是先锋艺术派的领军人物,自上世纪90年代旅居法国,其作品频现于欧美艺术界,与黄永砯、严培明等组成了旅法华人艺术家的核心阵营。早年的经历造就了王度作品的社会性和现实性,他的作品以装置和雕塑为主,擅长从新闻人的角度使用具有社会性的图像和信息的材质进行创作,并能智慧地介入到对社会环境的关注之中。
艺术家安晓彤1971 年出生于中国西安,生活和工作在法国,是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优秀女性艺术家,举办参与过许多国际性的群展和个展,在不同国家的公共艺术机构实施过系列的作品方案。艺术家在当代文化生态中不懈地探究时代属性的作品语言及呈现方式,她的绘画作品以人物和城市景观为主题,采用多种媒介,反映出数字时代的前卫与时尚。她突破传统的绘画模式,利用互联网上收集来的影像,特别是那些个人主页上极具特色的自画像,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她的作品更为亲切、自然且个性化,捕捉幸福、孤独和恐惧等情感。相比之下,她的城市景观画作则少了人性的诠释,更多的是通过在真实的城市中逐层展现虚构的乌托邦式城市风光,让原有的景观更为丰富,创造出新的感知形式。
他们或许是艺术圈令人羡慕的一对伴侣。安晓彤曾在谈起与艺术家王度的感情时,充满幸福地回应:“王度是我的爱人,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工作中,我们都比较独立,也常常会一起讨论作品。我很欣赏他的才华,喜欢他那多得不得了的想法。作为艺术家,他是个执著又单纯的人。”
此次展览的主题是“我”,一个每天都被使用无数次的词,似乎再普通不过,却引发了从古至今的无数哲学家为之痴迷,“我是谁?”“我因何而存在?”这些问题在网络时代再一次被人们解读。
互联网的虚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真实可触的,正如尼·达耶所说,“网络世界是人类人工进化的新编程,那个位于自我和社会境域交织的主体彻底消融在软硬兼施的互联网中。‘我’的意识系谱和能指功用被数字化符号化,‘我’是网络终端的不等网速输入输出的信息?材料?图像?等等”。“我”已经变成单纯的语言上的一种指示词,意识的主体迷失在0和1的海洋。失了主体的“我”,王度将之用“无间”来形容。“无间”本是佛教用语,极恶之人被打入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没有其他感受。无间地狱之中“受苦无间、时无间、命无间、身形无间”,换言之,时间和空间是没有意义的。
如艺术家所言,“每个人都有N多个‘我’”,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作为儿子的‘我’”和“作为朋友的‘我’”多种身份,网络让这种身份变化更为繁杂,每一次注册账号就像是一次全新的“我”的制造,这些制造出来的虚幻的“我”仅仅包裹着渺小的真实的“我”,虚拟的游离在数码设定的符号库里。“N个‘我’的批量生产是网络镜像的诉求,也是主体的‘我’残存的欲望驱动力使然,‘我’为‘我’定制各种显性隐性的替身,藉此游刃有余地在网络江湖游戏无间道。”
此次展览中,艺术家收集了一个月生活的消费残留物,用白色宣纸封存在二维码迷宫的表面,人们可以扫描出“我”这个字符。二维码的迷宫将消费的痕迹封存,让这一段时间的“我”成为一个过去式,模糊了生活的细节,只留下一个可阅读的代码。“我”的装置看起来无辜无欲无语无奈无所谓,但在这些所有“无”的隙缝处却流溢着冰冷的真实。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