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2年12月23日-2013年1月13日
开幕时间:2012年12月23日 周日 15:00
展览场馆:良友书坊文化机构
场馆地址:青岛市安徽路5号东门良友书坊
为潘文逸寻一个章法很难。无论造型、体积、光线、构成、颜色,潘文逸的出离都是一目了然。他让学术批评的范式,好像一脚踏空。而他凌厉的自我,和绚烂的图式又在那儿摆着。万法皆在,万法皆空。对他而言,缺失的学院教育,既是遗憾,又是幸事。遗憾的是,体系训练的空置让他乏于节制;幸运的是,他的通达又与自然浑为一体,形成了另外一番格致。比及传统、形式和观念,潘文逸的绘画里隐藏了更多的道性。其吊诡在于,他的道性,显然与中式传统的曲折与婉转不合。尽管他能够写一手好字,闲暇还会抚一下古琴,把玩把玩汉罐,但最终他还是把西画的介质生生取来,或以处子之静,或以脱兔之动,融通成一种自我的表述。
更异样的是,他还顺手扔掉了方笔,操起了刮刀,而且把刮刀操练得淋漓尽致。这也使得他的绘画,隐隐透着一股剑气。这剑气的控制者,既不是招式,也不是套路,而完全是心性。画一张没有预想的画,是潘文逸非常独特的状态。这对他来说,却是那样生动自然。潘文逸的幸运,应该是,他得以把生活和艺术融为一体。他们妥帖地相依相连,又相溶相哺。离道近,未必离现实远。这是潘文逸很特别的分寸。当依存个人努力的艺术能够成为现实生活的反哺力时,他的生活也就得以活色生香。或可以说,道的混沌,和艺术化生存的混沌完全是两码事,前者之混是道性的奥妙,而后者之混,则是现实的磨练。而潘文逸,也在磨练间寻求穿越。这穿越力的积累,就是工作室间那渐渐垛起的画作。对他来说,耳畔的古琴之韵,即是袅袅清香。身在画布前,就是早晚之课。《野渡·潘文逸的声色》艺术展23日在良友启幕。本场展览是“良友播种纪·叁”中的一个单元,集中展出潘文逸以古琴为题旨的油画作品。
潘文逸
1962年生于青岛,毕业于青岛教育学院美术系,曾在青岛市电影公司任美术设计师。自2001年起多次参加北京、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多幅作品被艺术媒体报道并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