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似乎热衷于从年轻一代艺术家那里淘金,往好里说,这是一种尝试,严重一点说,这是一种赌注。因为,我已经看到不少过度采集,拔苗助长的事例,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利益作怪。而一些年艺术家在铺满金灿灿的利益的道路上迅速跌倒,例子亦不在少数。早在前几年,我和某些朋友谈及当代艺术状况时,都怀有不同程度的忧虑,当代艺术的过于火爆必然导致大量泡沫,由此迷惑新一代人的视野。回顾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演变的现实,可以描绘出一道高低起伏的曲线,我们欣喜地看见了这道曲线的顶端,也遗憾地发现了它坠落的过程。
年轻一代艺术家以独特的姿态登台亮相,是艺术史得以延续的必然和宿命。正如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一样,年轻一代艺术家带着某些先天的缺憾成长起来之时,同样也因为他们身上那股新鲜的充满活力的气息而令人鼓舞。年轻是他们的资本,又展示着未来的可能性。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他们简单、灵活、务实,懂得把自己的才能与现实要求结合起来。从理想主义的层面看,他们的志向显然是缺位的,也就是说,很难从他们身上看到前辈艺术家那种宏大叙事的冲动——但这是生态环境的驱使,是整个社会形态和生存方式的昭示。例如,游戏化的,娱乐化的,去智化的精神意向,都是我们时代廉价的狂欢式的表达。所以,苛求他们是不适合的,亦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他们中间挖掘新的苗头,新的感觉,新的才华,加以锤炼和打磨,使他们中的有些人成为栋梁之材——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说,让他们做好接班人。
在很多时候,人们容易犯一种常见的错误,即用经验主义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和新人。存在方式的区别导致了评判标准的不同,这是无庸争议的。正如80年代和90年代的现实土壤只适合长成上一代艺术家的模样,那么,当下的社会处境就只能产生我们眼前这类新一代的艺术家,如俗话所说,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飞起来。我关注的问题是,艺术史不是一架自动机,也不是所谓的必然性的奴隶。推动艺术发展、演变的原因,是由各种因素形成的合力,必然性中充满着偶然性,而偶然性正是那些大艺术家成功的前提。从意识形态高压到无处不在的市场魔影,艺术家的紧张和焦虑不过是更替了一种方式而已——表面看来,新一代艺术家所处的环境似乎是宽松和悠然的,其实,他们面临的困境丝毫不亚于他们的前辈。
回到我们的展览上来,这些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什么?我相信每个观众会有自己的判断。我想提出,年轻一代艺术家应该放慢步伐,慢些,更慢些,千万不要把十年做的事情拿到一年来做,这样,得到的其实比失去的多得多。像我前面说的,过度采集和拔苗助长是外部的催逼,但是,如果我们的内心具备抵御这种催逼的力量,就能够扬帆远航。有时候,内心的力量是大过一切的。
展览城市: 上海
策 展 人: 李小山
展览时间: 2008-12-22~2009-01-22
展览地点: 艺博画廊
参展人员: 陈彧君、俸正泉、高波、姜楠、李青、李小松、马秋莎、孙新宇、吴光宇、薛峰、朱海
备 注: 艺博画廊:上海市杨树浦路2361号8号楼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