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08年7月10日
展览地点:42 rue du bac, 75007,Paris
策展人:Yoyo Maeght
参展艺术家:郭鸿蔚,任辉,沈涛,赵德伟 , 陈曼,杨大为
[NextPage]展览前言
玛格画廊是世界知名的顶级画廊,拥有70年的历史,无论是玛格代理扶植的艺术家,还是玛格家族背后的故事,承载着现代艺术史的几乎所有回忆。Matisse, Miro, Giacometti,Chagall,Aki Kuroda 等等艺术家都是从年轻时就直接,长期的与玛格画廊合作,与玛格家族分享友谊,创作和信任。如今,玛格画廊在世界文化艺术舞台上仍然十分活跃,继续延续着当时的远见和专业经营模式,培养新的艺术家。
这次展览是玛格画廊在巴黎空间进行的第一次中国艺术家群展。继巴黎,纽约之后,北京正逐渐变成一个国际文化交汇的中心,参展的艺术家都与玛格在北京相识,展览因此命名为“北京工作室”。这些艺术家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国家和这个城市无疑带给他们一些文化和观念上的共鸣,而同时他们的作品都有自己的鲜明的个性。
任辉生于1957年,二十年来,他都执着的用“点”绘画,这些像是经过历史打磨的图像同时也是亲历的各个历史时代给他带来的回忆碎片。在他创造的“点阵”里,有政治图像,有普通生活的片段,也有无人的风景。不同类型的题材和画面,已不再为刻意讲述某个道理,而是艺术家纯粹的个人旅程。
赵德伟的绘画是他现代城市经验的表达,四年前他放弃在家乡青岛的平淡生活来到北京,这个城市带给他的碎片感,拥挤,局促和变形,与他选择的抽象波色画法有一种微妙的共鸣。城市机器把所有人,建筑和工具都融为一体。在一次次的淹没与疏离中,赵德伟找到了他的艺术语言。
郭鸿蔚的单色绘画用油与水滴模糊了儿童的肖像,渲染出陈年家庭相册的怀旧气息。童年的单纯场景给成年人带来美好和忧伤。这是属于艺术家个人的童年记忆,也是集体的个人回忆。
沈涛则是浮躁社会中的一个异类画家,在他的画中,没有物质和欲望的痕迹。他构建自己的安静宇宙,暗示一种也许是更合理,更高级的生存态度,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向今日纷繁复杂的世界发问。画面中的烟云,深海,莲花,深厚而恬淡,人在其间嬉戏玩耍,组成一幕幕成长的画面。画面的场景看来象天地的开始,又隐约看到文明留下的残骸,不断的询问我们的归宿。
摄影在中国一直是个被忽略的收藏,然而在国际上影像市场则是常年的成熟稳定。媒介的不同决定着观看和思维的不同,照片和绘画有各自独立的语言和价值。这次参展的两位摄影师陈曼和杨大为已经在欧洲有过不少展览背景。
陈曼首先以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时尚摄影师身份被人熟知,她的作品一直围绕同一文化环境中的女人,她们的美,以及她们的各种生活喜好为主题展开。她对技术,对视觉形式高超的驾驭能力让人惊叹不已。她的作品新鲜而生猛,也仿佛象征了今日年轻中国的巨大能量,带着对传统的挑战和多变,闪耀着七零八落的激情。
杨大为的作品气质是内敛,安静的。他很早便找到了自己的叙事观念:在影像中祛除一切现实的恼人细节,让观者与空间的关系回到最纯粹的状态,让历史的回音或记忆的碎片在一个完全中立的环境中得以呈现。空寂的都市场景或是广阔的自然,杨大为放弃一切解说,反而给观者提供了无限想像的可能,让观众用个体的生活经验感受作品自然而然释放的内涵以及语言力量。
2006年开始,玛格画廊在中国陆续进行了多个艺术交流活动。玛格的负责人悠悠玛格对玛格在中国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解释:“我认为,首先我们有义务将国际的艺术带到中国来,让中国艺术爱好者有等多的机会与国际交流,也让我们的艺术家,藏家了解中国,而不是中国在这边,欧洲在另一边。同时我也希望能支持一些优秀的中国艺术家,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帮助。对于这次展览的艺术家,希望他们在国内也有更多的机会向大家展示他们的作品。画廊和艺术家应该是像个家庭,携手前进。”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