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陕西文化史更应铭记尚小云

2010-01-30 12:27:03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陈彦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的隆重纪念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我作为被邀的陕西代表,既感到荣幸,也感到心情沉重,可谓感慨万端。尚小云先生是1959年元月6日,率全家离开北京抵达西安的,那年他已59岁。他来陕西的原因是:1958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和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等领导,积极动员他赴陕组建陕西省京剧院。就这样,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先生,以年近花甲之躯,卖了北京的房产,背井离乡,举家乔迁到了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亲缘和地缘关系的陕西。最为可贵的是,先生到西安后,为了表示扎根大西北的决心和献身西部的赤子之情,竟然一次将自己珍藏多年的66件文物,无偿捐献给了陕西省博物馆,这些文物当中,包括赵千里、海瑞、史可法、董其昌、唐寅、徐
渭、八大山人、戚继光、石涛等宋元明清时的名家字画和齐白石的墨迹,以及玉圭、玉璧等宝物。有人用时下的市场价算了一下,当以亿元计。

  尚先生在陕西一共生活了17年,17年当中,不仅继续发扬光大着尚派艺术,坚持下基层演出,坚持排戏丰富上演剧目,坚持艺术的精进历练,而且继续坚持艺术教育。尚先生先后担任陕西省戏曲学校的艺术总指导和陕西省京剧院院长,为京剧、秦腔、眉户、碗碗腔、线腔、阿宫腔、汉调二黄等剧种培养了一大批表演艺术人才。像陕西地方戏代表人物李瑞芳、马兰鱼、郝彩凤等数十位艺术家,都先后成为他的高足,为陕西戏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尚先生不仅教授有方,而且谦虚好学,在与剧院艺术家交往的过程中,从不以艺术大家自居,并且还虚心向地方戏学习。他反复讲:“京剧应该好好向其它剧种学习,尤其秦腔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 丰富,并且接着地气,透着个性,它能为包括京剧在内的诸多戏曲剧
种提供丰厚的营养。”他还常说:“任何艺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学习,都需要破,需要改革。”这些浸透着把握了事物运行规律的话语,至今让人仍感到深切时弊,或可直指当下。尚小云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巨匠,为世人经久不衰地津津乐道,艺术修养的全面和 人生格局的壮阔,恐怕是促使其大匠登顶的原因。在我所访问过的熟人和翻阅的有限资料当中,就发现尚先生对书画艺术深入钻研的诸多记忆。尤其让人惊叹的是,他人生格局是如此的旷达豁朗,竟然能让三个儿子为京剧事业各奔东西,大儿子尚长春撒落到黑龙江佳木斯京剧团,逐渐成长为京剧行当有口皆碑的大武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尚小云先生曾让他来陕,给省艺校和戏曲研究院学生授课,大家至今为他的超群技艺深为折服。二儿子尚长麟去了山东京剧团,饰演青衣,可谓名动南北。让人感到十分震惊的是,尚小云先生不以自己为大,兀立山门,而是让尚长麟同时拜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筱翠花(于连全)等多个门派的掌门人为师,这种力破门户之见、融贯百家之长的肚量,无论在艺术界,还是在其它行业中,也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事”。三儿子尚长荣,跟随他西迁西安,几经磨砺,更是业已成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一代大匠。“尚氏三强”或“尚门三杰”的成才神话,固然与父亲的天赋承继有关,但又何不是一个有着不凡人生格局的父亲的生命理想引领使然呢?这种气魄,似乎超越了一个在舞台上扮演旦角的演员的生命力度,但恰恰是这种表面的反差,让人更真切地领略到了尚先生内心的雄强与博大。在来陕以前,他疏财仗义、“毁家办学”的义举,早已在京都传为佳话。来陕17年,尚先生不仅“吐丝”长安,而且屡屡奔走全国,开门办学,“烛照”天下艺术学子,确实为民族戏曲事业的发展,熬完了最后一点蜡炬。很多人都说,无论“治家、治学、治艺”,尚先生都堪称楷模与典范,他胸襟博大,为人豁亮,侠骨柔肠,舍生取义,他勇于打破,敢于创立,门户洞开,大河腾蛟,这大概就是他能“君子不器”,而德艺双修,且人生不以肉体猝然失去而彻底落幕的根本原因。

  尚先生是1976年离开我们的,他饱受了“文革”的残酷折磨。历史应该记住这段痛,陕西人更应该为这个优秀儿子在那段特殊岁月中遭受的磨难与凌辱永远反思。这个一直把陕西作为第二故乡,甚至在生命垂危之际,于北京亲戚家养病的长安赤子,再三要求家人:“尽快把我送回西安,我生是西安人,死是西安鬼。”他如愿以偿地回到了西安,数十天后,他长叹一声道:“惜天不假年,遗恨多多,遗恨多多……”,遂溘然长逝。面对这样一座京剧艺术、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高山、丰碑,我们似乎用什么样的形容词都不为过,但又都有些言不及意,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尚先生不正是这样历久弥真地还“长寿”在我们心中吗?我想今天最好的纪念,就是让我们继续踩在他巨大的肩膀上——这也是他一生所苦苦追求的生命担当——一路继续前行,让民族戏曲艺术薪火相传,那可能才是对他最深切的缅怀和最好的纪念。

  陕西人民永远铭记着自己的优秀儿子尚小云!

    (编辑:黄云  实习生:张亚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