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w
5月在话剧中心上演的《我不是李白》,被媒体誉为“北京小剧场戏剧的新名片”、“07 年小剧场戏剧必看剧目”、“08 年十大经典小剧场戏剧作品之一”,但戏中依然难免拖沓、泛泛、虚夸的部分,并且与“李白”其实没什么关系。
《我不是李白》和莫文蔚没什么关系,和李白也没什么关系。
进场时演员已经在台上了,时而走进观众席与观众寒暄:“来看戏啊?”“你好呀。”“天气可真热啊!”……看到有女观众手拿相机,还提出“不如给我照一张吧”,随即摆起pose来。说是暖场吧,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一边想着千万别和我来搭讪,一边想北京的演员还真喜欢来这套,不知是谁带的头。过了一会儿,其中三个演员走到第一排请观众点歌。“什么歌我们都会唱”,背着吉他、长相酷似肥胖版徐锦江的演员说。女观众迟疑了一下,点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只见胖演员一声令下,三人对着这位观众夸张地唱起了《花房姑娘》,把我们都吓了一跳。三人继续邀请现场点歌,不管观众点什么,他们永远只唱《花房姑娘》。
找完三位观众之后,演员们才重返舞台,开始正式演出。这时距离演出时间已经过去了15 分钟,暖场未免也长了点儿。整个故事是从在孤儿院长大的青年李响为了躲避公司的经济纠纷,被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送进疯人院装疯说起。暖场的三位,原来是院中病人,这便解释了之前他们的行为。李响自称诗仙“李白”,一边享受装疯,嘲笑着真疯子们的各种表现,一边等着哥哥来接他回去。哥哥却背叛他携款而逃,把他彻底扔在疯人院里。李响倍受打击,从此自暴自弃,把自己变成了真的疯子。善良的护士看到发生的一切,动员大家想尽办法挽救鼓舞李响。于是,护士、真病人、假病人混成一团,笑料百出。
疯人院题材在现代影视话剧里已屡见不鲜,这个故事情境本身毫无创新可言。可能当今社会光怪陆离,让我们摇头大呼看不懂的事情实在太多,若不用疯颠笑骂的形式予以表达,很难找到更合适的宣泄出口。疯人院这一特别空间将各种平常琐事无限放大夸张,就像放大镜折射出社会的枝枝蔓蔓、形形色色。对于一些人来说,做“人”真是太有难度。从装疯到真疯,从“我是”到“我不是”,《我不是李白》没什么深刻哲理,只是想说:宽容和原谅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
剧中人物“领导”,因为不能原谅自己成不了领导夺回妻子,疯了;“某某”,因为不能原谅自己被人骗、也不能原谅骗了他的人,疯了;“白兰度”,因为不能原谅自己成为不了男主角,也疯了。而男主角李响,因为不能原谅自己被兄弟骗了,开始在精神病院过起了“假装疯子”的生活。三位真疯子在护士的“威逼利诱”下,竭尽所能去逗乐李响,让人一度错觉他们不是疯子,比谁都正常。不得不说,导演在安排上有所欠缺,疯子们一次两次试图接近李响、打开其心扉的手段单一且重复,而且段子也比较陈旧,整个戏的节奏因此变得很拖沓。而会诊那场,三位疯子一一陈述自己的前史,慢慢感动了李响。前史的交代嫌长,演员演得泛泛,好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男人女人之间没什么区别,这个人和那个人之间也可互相取代。
《我不是李白》被媒体誉为“北京小剧场戏剧的新名片”、“07 年小剧场戏剧必看剧目”、“08 年十大经典小剧场戏剧作品之一”,头顶诸多光环的它更是受到表演艺术家焦晃、导演王小帅、收藏大家马未都、主持人何炅等文化和娱乐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剧中诸多对白让观众们捧腹大笑,而三个真疯子跟一个假疯子分别以四位文学大家为名,一起斗诗比词的场面,大段台词不仅考验演员的功力,也颇为考验观众的文学功底,然而有些台词听起来总有一股“大道理”的虚夸。“李白”这个本该有着更多涵义的符号,真的只是被表达成了一个符号,除了李响会拿着杯酒对对诗之外,也看不出李白跟这出戏还有什么更多的关系。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