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宾德在第二场音乐会中演奏的贝多芬第4、5、12、14和22号5首奏鸣曲依然延续了首场一贯的风格:清晰、干净、平衡并且带有如同“口音”一般的自如处理。
在布赫宾德的演奏中,作品的结构于平衡的和声构建中得到了异常透明的展现。可以说,从整体来看布赫宾德的演奏让每一个音的力度、速度和音色都处在最适宜的位置上。在演奏第5号奏鸣曲时,他趋于淡泊的处理收获了令人欣喜的果实。作品第三乐章的终段回归主题之后演奏戛然而止,钢琴家几乎将这样的“玩笑”开到了极致。从他的演奏中感受不到结尾前的刻意,一切如常进行,以至于结尾的突然令人意犹未尽,可见布赫宾德多么熟悉听众的心理节奏。
贝多芬第12号奏鸣曲整部作品完全没有使用奏鸣曲式,但主题却是值得铭记的。这部作品也被看做是对肖邦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一乐章变奏曲深刻的主题在布赫宾德的处理下依旧波澜不惊。同样在三乐章,作为贝多芬创作生涯中屡次运用的葬礼进行曲,也没有演绎得抑扬顿挫,没有音响轰鸣,更多的是他对附点节奏的稳健处理。钢琴家的演奏如同一位慎用作料的大厨,他可以令观众脱离音乐之外的意义,只是单纯地享受作曲本身所产生的美感。在演奏著名的第14号《月光》奏鸣曲时,布赫宾德力度的细腻控制让人拍案叫绝,似乎他的演奏真的可以做到如同月光一般若隐若现。
不过布赫宾德也并非没有缺陷,他的手指跑动十分均匀,但却在第12号奏鸣曲第4乐章双手的模进演奏中泥足深陷,难以保持一贯的顺畅。在第4号奏鸣曲第4乐章,对于结尾处主题装饰音的处理也显得突兀。
布赫宾德第二场对贝多芬奏鸣曲的诠释纯净而又不乏味,也可以称之为一个成熟演奏家的自信使然。它说明音乐的风格绝不是演奏者自我风格的无限度夸大,音乐之美只有深植于作品才经得起推敲。
(实习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