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尚斌
【摘要】巴赫的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尤其是他的《十二平均律》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必修的内容。
【关键词】巴赫;复调;《十二平均律》
伟大的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成功地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来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今天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巴赫《十二平均律》是键盘技巧发展的历史中最伟大的教学法方面的作品。它不仅是键盘演奏训练方面,又同时是曲式及作曲技术方面的丰富宝藏。由于创作和键盘训练方面不可以分割,风格和技巧的融合,巴赫的键盘音乐表现既是主观的又是理性的。巴赫的音乐是为演奏者而写,又是对演奏者说话,因此其风格特点是沉思的、哲理的。巴赫的音乐想象是异常丰富的,但占主导的并不是戏剧性的特点。在巴赫音乐中情感表现最强大的段落,其表现手段仍然主要是思索的,只是强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钢琴演奏本身所具备的复调技术,在教学中把复调音乐的学习和演奏,视为特别的课题之一,除了艺术的再现巴赫复调音乐这一独特而完全的形式所表达的境界和内涵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类作品的研究和学习,才能较好地掌握旋律线条的弹奏方法,声部的模仿和交替,声音层次的对比和变化,各声部在发展中的纵横交错、平衡与协调,以及复调听觉的建立,良好的多声部习惯等复调音乐的弹奏和理解的方法。
钢琴演奏技术的提高有赖于培养学生手指的灵活性与独立性。而弹奏复调作品,则对这一点的要求更为必要。如手指对各声部层次对比的控制力,旋律线条走向的把握,乐句起和收的处理,两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除了手指能力之外,演奏者要能清楚地听见自己弹奏的是什么,也就是作品进行中的各个声部在自己手下能否清晰的展示出来。
巴赫作品风格的掌握是弹好巴赫作品的关键,而要想更好地演奏《十二平均律》,具体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注意:
一、声部
平均律属于复调作品,即多声部音乐作品。我们要通过这些曲目的训练使手指控制声部和耳朵辨别声部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演奏中,要强调保持声部层次的清晰,主题声部要尤为突出,而其他各声部要让位于主题声部,手指要做适当的控制。但是,在控制中,每一个声部又应当是清楚、完整的。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必须将每一层旋律部抽出来单独学习,使头脑对各声部都保持条理清楚,再用清醒的头脑去指挥手指的弹奏动作。
二、节奏
巴赫作品以节奏严谨平稳而著称。由于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音乐范畴,所以不能允许有类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自由地、时慢时快地节奏。巴赫作品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处在一个基本节奏之中。
三、触键
演奏巴赫作品所需的触键、音色和力度与表现巴赫风格是紧密相关的。为了表现巴赫音乐的哲理性、严肃、雄伟、具有内在力量的巴洛克时代的气质和风格,要求触键结实、有力、音色厚实。钢琴的触键方法有许多不同,但在弹奏平均律时,触键应和巴赫作品的风格相一致。一般来说,在快速乐曲中,用非连奏法或手指断奏来模仿击弦古钢琴上清脆效果比较合适。这里要特别提到非连音这种巴赫钢琴作品最常用的触键方法。这种触键法与模仿古钢琴的特性不无关系,这是指富有弹性、颗粒性的弹奏方法,手指间并不断开,但每个音都有一个“音头”,以显得音与音之间非常清晰。它与连奏相比就拟小提琴的分弓与连弓的区别,但又能必须区别于洛可可式珠滴玉盘般纤细、小巧玲珑的音色,巴赫的non legato是结实、透亮的。而在缓慢的抒情歌唱性乐曲中,则要把力量由肩部传送到指尖,手腕平稳,音与音的连接要均匀,贴键出声,保持音色的圆润饱满,这样才能获得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
四、力度变化
总的来说,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幅度较小,基本趋与平稳。但是这并不排除某些段落里强弱力度的变化。巴赫作品的力度应按照乐曲的内容、结构来改变。无论如何,轻响截然分明的格式决不能套用到所有的前奏赋格上去。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由于受到其时代风格的限制,不宜像近现代作品的力度可以做从pppp到ffff的变化幅度,以至支渠它的庄重的风格和内涵。巴赫在乐谱上很少写力度标记,但并不意味着巴赫的作品缺乏力度变化,实际其作品的旋律线、复调声部的进行都要求力度层次层层分明,再加上巴赫丰富的和声,使他的作品音响层次立体感非常强,完全应该做出各种细微层次的力度变化。如赋格可以从pp开始,逐渐发展成结尾雄伟的气势,表现了巴赫深刻的洞察力和坚强的意志。[NextPage]
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是内在的,大篇幅的强弱的起伏不宜过密和零碎。当然做出一强一弱的对比来模仿古钢琴的特点是巴赫作品中常见的。例:《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第14首赋格最后4个小节。
五、速度
它是决定风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弹奏平均律中速度应当和当时的乐器(如:击弦古钢琴等等)相吻合,与当时的时代相吻合。十八世纪属于节奏较缓慢的时代,如果在钢琴上这套曲目弹的很快,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平均律的弹奏应当是相对较缓慢的。
六、装饰音
这是修饰音乐的装饰品。巴赫的装饰音种类繁多,有回音、逆回音、颤音、下波音、上波音等等,他们各有自己特殊的弹法。另一方面,因为适合于击弦古钢琴轻巧、柔和音色的装饰音,并不一定适合现代钢琴上较厚实的声音,所以,巴赫的装饰音不要弹的太急、太强、太断和太华丽。
七、线条
这是巴赫作品中又一极为重要的特点。在弹奏巴赫的复调作品前,我们应该对线条在脑中有一个初步的设计,使其自然而流动。当然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线条起伏不能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线条起伏那么大,但它一定是存在的。正确的使用渐快与渐慢往往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但滥用则会另人厌烦。试想,如果每一首前奏曲和赋格在结束时我们都去做渐慢,也太呆板了,我认为,一首歌唱性的、宽广流畅的赋格曲比一首欢快的轻巧的赋格曲更适于在结尾处做渐慢。
八、踏板
踏板的使用在巴赫的作品中要非常谨慎。古钢琴没有踏板,声音的延续远比不上有延续音踏板的现代钢琴。一般来说,巴赫的作品中很少用踏板,所以有不少人都认为踏板在巴赫的作品中似乎是不重要的,但事实上是极为重要而且极难把握的,由于踏板没用好而导致演奏失败的例子随处可见。在巴赫的作品中,踏板用的多了,会使声音含糊不清,用少了又会使声音干涩无味,这两个极端都有损于巴赫的风格。我认识踏板的运用应当根据乐曲的不同来决定。著名前苏联钢琴家涅高兹就认为:“弹奏巴赫音乐时应该运用踏板,但要用得恰当、小心、极其节约,当然有很多地方是不适宜用踏板的。但是,如果在我们现在钢琴上弹奏巴赫的作品而完全不用踏板,那么比起羽管键琴来,钢琴在声音方面多么贫乏啊!”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在弹奏中遇到手难以连接或慢乐曲中需要延长的地方等,是可以使用踏板的,但我们要用耳朵仔细的倾听,然后小心的进行。使踏板的使用不能至于影响声部原来的进行,更不能使音重叠起来,造成和弦效果,横的线条变成了竖的关系。例:《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第17首赋格7~10小节。
本文仅是从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出发,通过从声部、速度、节奏、力度变化等诸多方面分析作品对巴赫的键盘复调音乐风格进行了一次初探,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以及他的其它钢琴复调作品都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要真正的弄懂并准确把握这些巨作,是要花大量心血与时间去做认真学习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巴赫这座巍峨冰山的一角。可是巴赫音乐的更多的精髓,更多的伟大不朽之处,还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去探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斯特凡诺·卡图齐.巴赫和巴洛克音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
(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