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南京“地下乐队”寻踪

2010-07-01 16:32:15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作者:

   
不知从何时起,“地下音乐”、“地下乐队”这类名称,在社会上喜欢“玩”音乐的青年人中间悄然流行起来。虽然在专业主流音乐领域——包括那些高雅的艺术音乐和通俗的流行音乐领域,人们并不一定能听到这种名称。但在非主流的流行音乐圈内,这类名称的确比较流行,尤其在英特网上随处可见。比如:“北京八大地下音乐聚居地”(q.sohu.com\影音视频)、“中国地下音乐网”(又名“中国地网”:democn.com)、台湾地下音乐档案(lib.verycd.com)、西安地下乐队(bbs.democn.com)等等。那么,在这一

作者:谢力荣

  [摘要]本文通过对非主流音乐圈流行的“地下音乐”、“地下乐队”这两个术语的词义探源和概念界定,重点研究了南京地下摇滚乐队的产生过程和发展经历,并对此类城市音乐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地下乐队;地下音乐;南京城市音乐;摇滚乐队
  
  一、“地下乐队”解惑
  
  不知从何时起,“地下音乐”、“地下乐队”这类名称,在社会上喜欢“玩”音乐的青年人中间悄然流行起来。虽然在专业主流音乐领域——包括那些高雅的艺术音乐和通俗的流行音乐领域,人们并不一定能听到这种名称。但在非主流的流行音乐圈内,这类名称的确比较流行,尤其在英特网上随处可见。比如:“北京八大地下音乐聚居地”(q.sohu.com\影音视频)、“中国地下音乐网”(又名“中国地网”:democn.com)、台湾地下音乐档案(lib.verycd.com)、西安地下乐队(bbs.democn.com)等等。那么,在这一“玩”音乐的群体中如此流行却又不为大众所熟悉的这种“地下音乐”究竟是怎样一种音乐呢?这种音乐、这类乐队为什么要以“地下”冠名?这一乍听起来显得有些非法意味的名称又是从何而来呢?对于这一概念的澄清,不仅对本文所要陈述的主题——南京“地下乐队”有直接关联,也对我们理解这类音乐和这个音乐群体有所帮助。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地下”这个词在汉语中有两解:一是按字面含义来理解,通常指在“地面之下”或在“地层之下”,如,地下水,地下室,地下铁道等;一是按引伸含义来理解,形容“秘密活动的”、“不公开的”或“不合法的”。如,地下党,地下工作,转入地下等等。那么,在中国目前还不为大众和音乐主流领域所熟悉的地下音乐、地下乐队的所谓“地下”一词究竟是什么含义呢?其实,“地下乐队”、“地下音乐”之类说法,在西方早已存在并且仍在流行。尽管“underground music”(地下音乐)这一概念在西方一些权威音乐词典(比如2001年新版的29卷本《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并没有被列入,但作为非主流的一些辞书或网络百科全书(如著名的Wikipedia,the FreeEncyclopedia《维克百科全书》之类)和刊物中却很常见。虽然这些国外书刊中对“地下音乐”的界定和说法并不统一,但从中也可以大致归纳有关这一概念的一些基本含义。在西方,“地下音乐”(undergroundmusic)这一术语曾经被用来指称因某些艺术思潮而发动的音乐运动。如:上世纪60年代美国嬉皮士①(①“嬉皮士”(hippies)是指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的一批“生活在既定社会之外”的不顺从的青年人。当时出现的“地下”这一术语,被用来与那些因大学辍学和放弃中产阶级优越生活而追求自由恋爱、吸食大麻的、反传统的这批青年人“嬉皮士”联系在一起。)反传统的“迷幻音乐”(psychedelic music)运动;上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反合作主义者②(②“反合作主义”(anti-corporatism)是指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反叛现实而又不服从劝告的一批青年人。)自办音乐会中的“朋克摇滚”(punk rock)风潮;还有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2000前后早期流行的“嘻哈”(hip hop)音乐等。但这样的定义已经不能准确地表示这一术语了,现在所谓的“地下”,主要是指向那些避免使自己成为趋势、主流的任何音乐家或乐队。其中,试图以“主流来到你面前,而你必须走入地下”这层含义来定义自己和实现自我认同的一些早期“地下乐队”(underground bands)包括:MC5、感恩死亡(The Grateful Death)、保罗史密斯(Patti Smith)、戏剧小丑(theStooges)、弗兰克泽帕(Frank Zappa)等。他们创作、表演的各种“地下音乐”,实际上就是那些缺少主流地位、知名程度或商业宣传,但仍然拥有追随者的艺术亚文化、音乐亚乐种。“非主流”(non-mainstream)似乎成为这类音乐人自我标榜的一个主要概念。在现代流行音乐领域,“地下”一词是指那些属于非正规艺术家的歌手或乐队,他们经常在小环境中表演。通过自办“游击音乐会”(guerilla concerts)、自录曲目、口头宣传、因特网、粉丝报刊(Fanzines)、学院广播或社区电台来促销他们的音乐。在有些音乐风格中,“地下”是用来判定那些音乐内容存在违法或有争议的音乐作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美国“死亡金属乐队”(Death Metal Bands)。(Wikipedia:9 July 2009)③(③以上主要资料采集并翻译自网络Wikipedia:underground music,网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underground_music)目前在中国,非主流音乐群体中尽管已经非常流行并且十分自如地在使用“地下音乐”、“地下乐队”这两个概念,但中国的这两个概念是否直接来自西方,目前没有人提及,对其词语来源我们也无从考证。不过,从使用这类概念的群体看,从他们的乐队编制、音乐风格、歌曲内容、表演范围、人群结构、产生背景、存在方式等等特征分析,从名称、概念到思想、音乐,都无不与上述西方的“underground music”和“underground bands”这两个概念及概念背后所代表的西方的这类音乐乐种、音乐风格和音乐人群、音乐观念等一脉相承。就像中国的许多现代生活方式、流行时尚文化总是模仿西方而形成一样,中国目前出现的这类属于音乐亚乐种的“非主流”流行音乐,其带有秘密、非法、危险等意味的这个“地下”概念和以这个概念冠名自诩的亚文化人群,也一定是模仿西方的结果。
  
  当然,南京的所谓“地下音乐”、“地下乐队”,其名称来源同样也是对西方和其他城市同类音乐、同类乐队的模仿。但是,要了解南京地下乐队的实质,必须从南京地下乐队的初创和后来的发展说起。或许,从下文将要陈述的关于南京地下乐队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比较具体地理解中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这种“新乐种”以及“新乐人”。
  [NextPage]
  二、南京地下乐队的“地下活动”
  
  有人说,南京这个城市“由于介乎南北之间的地理位置而有时显得有些尴尬,无论是正宗的北派还是南派,从精神上或文化上都将它踢给对方,所以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颇有一些边缘人的味道。”(吴宇清:《南京手记》)不过,南京的地下摇滚音乐人并没有把自己边缘化,他们在中国地下音乐圈里绝对是与时俱进的一批人,甚至也曾是引领过DIY(自制音乐碟)潮流的一批人。并且,南京的地下摇滚乐队的的确确是从真正的“地下”活动的历炼中走出来的——这里说的“地下”就是给南京摇滚人刻上不可磨灭烙印的地下防空洞排练场。尽管未经考证,但据说南京是全国防空洞最多的城市之一,这是由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造就的。南京众多的摇滚乐爱好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经过了启蒙时期受到来自西方的原版摇滚乐打口卡带和打口CD的熏陶,经过了初级阶段的乐器训练、试手、模仿、设备更新、组队练习之后,那些热爱摇滚的大学生、高中生开便始积攒零花钱购买电吉他、电贝司、合成器、架子鼓、效果器以及大功率扩音器和监听喇叭。大约从1996、1997年起,正式开始了对摇滚乐震憾音响的体验和对自己原创音乐的试验。从那时起,为了不让这巨大的音响惊扰居民,更是为了能够租用廉价场地,乐手们开始进驻到南京地下防空洞里排练。当时,以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分布在南京不同地方的许多防空洞里都有摇滚乐队的身影。然而最为著名的,也是进驻乐队规模最大的,就是位于南京市内五台山下的那一组防空洞。据说,这是当年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避难所,后来做了一个服装厂的仓库。这个防空洞是一条有几站公共汽车路那么长的甬道,有很多拐弯。每个拐弯处都另有暗道,暗道中有许多装了门的房间,这些房间除了一部分仍是仓库外,一部分对外出租。当年这些摇滚狂热者们用每月300元一间房的廉价租用下来在里头排练,成了名符其实的“地下乐队”。当年有记者采访后这样描述了这批人和他们的“地下”活动:从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群合围的大千世界走进洞中,经过一段阴暗的甬道,眼前渐渐闪出几处亮光,尔后外面世界的汽车喇叭声也消遁于耳,取而代之的却是越来越响的鼓声、琴声,还有歇斯底里的叫喊,让我感到天地仿佛一下子变小了,或是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沉重乐队的屋子里灯火通明,墙上画满了英文,估计都是他们崇拜的乐队的名字。当架子鼓和电吉他一起轰鸣起来,嘶哑的喉咙发出的声音夹着沉闷混浊的空气朝我袭来的时候,最初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顿时荡然无存,渐渐有些招架不住了。
  
  阴暗、潮湿、空气浑浊似乎是这个防空洞给所有人留下的第一感觉,而这个结构封闭的隔音的洞穴,正是可以容忍众多摇滚乐队那震耳欲聋的失真音响和声嘶力竭的摇滚歌声的福地洞天。他们用剧烈的音响、咆哮的歌唱尽可能将这个现实的空间营造成一个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正如南京一位摇滚乐局内人高晓辉在他的博克空间里描述和感悟的:“乐队发出的失真音量之大、洞中回响之剧烈,绝对让我有置身人间炼狱的感觉,……这使我后来悟出了洞里排练的另一妙处:尽可能地放肆和粗野,直到你成为摇滚的神仙”。
  
  还有另一位不知名网上作者对这些摇滚“神仙”如此感慨道:“他们在地下独立地存在,不管时间进入到哪里,他们,永远在这超现实之城的地下努力排泄着自己的青春。”
  
  五台山地下防空洞是南京大部分摇滚乐队排练过的场所,在1996到1997年防空洞摇滚的盛期,同时操练的乐队多达一、二十支。当时在那里排练的乐队有“火石”、“胴体”、“魔镜”、“巫师”、“复活”、“秘密花园”等等。此后一些知名的南京摇滚的乐队,如“PK14”、“痊愈者十八”、“引擎”、“七八点”、“墙”和“扬声器”等,几乎都是从五台山防空洞练出来的。五台山防空洞大约到2000年前后关闭。在关闭前和关闭后,从这里历炼出来的地下乐队开始走上地面,成为可在公众场合公开表演的南京摇滚乐队。三、走到地上的“地下乐队”摇滚乐很少在娱乐场所表演,而能够提供这种宣泄性演出的公共场所十分有限。于是喜欢摇滚乐的人就只能自己“玩”摇滚;于是这些玩摇滚的人也就只能自发组队,自我陶醉;于是这些不大在公共场所表演的边缘音乐人也就只好用“地下音乐”、“地下乐队”来标识他们的音乐、他们的乐队,并努力使这些容易引起误解的名称成为这个圈子自我认同的标志,成为用来标榜自命“清高”、自诩“异类”的幌子。南京的摇滚乐从最初产生到后来发展,也一直是在这样的境况中存在的。那些从防空洞里苦练“成才”的一批又一批的地下乐队,当他们走上地面需要去展露自己的或宣泄自己的时候,又能有什么去处呢?
  
  让南京地下摇滚人最为怀念的“地上”摇滚表演场所,一个是如意里三号三楼小酒吧;另一个就是由画家羊立在东南大学附近开设的“红色气球”酒吧。“如意里三号”是“PK14”乐队中一位鼓手其父亲公司下属的一个小酒吧,位于一个密集的居民小区里的一幢办公楼上。酒吧装饰得神秘而质朴,能容纳三四十人。为了避免“噪音”扰民,演出通常在下午进行。演出的音响设备十分简陋,没有舞台,乐队演出时占据酒吧的一个角落,其它的地方就全是观众。正是在这样一个很不张扬的公共场所,正是在这严肃得象举行宗教仪式般的摇滚乐演出,让那些走出地下的摇滚乐队轮番地展示着他们从“地下”炼就的乐感、情感和人生感悟。“PK14”、“七八点”、“痊愈者十八”、“引擎”、“秘密花园”等这些原本不大出名的地下摇滚乐队,从这里创出了他们的名气。后来这个小酒吧关闭了,那种宗教仪式般的演出也就结束了。从2001年初开始,在东南大学附近由一位画家开设的“红色气球”酒吧会不定期地举办摇滚乐演出,为南京本地乐队提供演出机会,同时积极邀请外地乐队来宁演出。在这期间,“续弦”、“胎J”、“七月十六”、“黑色素”、“暗战”等乐队逐渐被爱好者所熟悉。然而,持续的亏损经营让“红色气球”渐显颓势,终于在重新装修并更名为“锦衣卫”后淡出。位于云南路的“红色菜鸟”酒吧接过了这面旗帜,成为南京当时唯一的摇滚乐驻留地。和国内著名新音乐公司“摩登天空”的协议使得“红色菜鸟”可以稍为从容地接待该公司的巡演乐队(如上海的四支乐队联袂演出),同时成功地举办了数次南京本地乐队的演出。
  [NextPage]
  尽管有“如意里三号”、“红色气球”、“红色菜鸟”等酒吧曾经或继续接纳摇滚乐队的演出,但南京大部分摇滚乐队基本上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一些不大出名的新生乐队更是没有机会在正式场地一展身手,他们即便是能在商场门口促销活动临时搭建的草台上表演,也算是一场“正式”的演出了。要不就完全是DIY式的自筹经费、自发组织的公演,官方投资的演出很少。还有就是高校团委或学生会组织的各种公益性演出,虽然也为这些地下摇滚提供了“地上”的传播条件,但也会受到设备、音响、校规、内容审查等因素的限制。当然,对于地下摇滚乐乐人来说,琴行倒是他们最好的栖身处和排练场,南京收留摇滚乐队的知名或不知名的琴行就有“知音”、“秦俑”、“禹舜”、“麦子”、“勇士”等。琴行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新的音乐力量,从不同琴行出来的摇滚乐人甚至都带有各自不同的音乐风格。正是由于这类琴行的“接济”或“养育”(有完全提供免费服务的,也有少量付场地租用费的),南京的地下音乐才没有出现断层现象。但是,琴行除了提供摇滚乐队排练外,它毕竟不是摇滚乐的展示场所。有人说:“没有现场就没有摇滚乐”(高晓辉语)。的确,摇滚这种音乐虽然有自娱成分,但它并非只是为了自娱而存在的,如果没有现场听众的回应,没有台上台下的狂热互动,这种音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正如在南京电视台作编导的一位南京地下摇滚音乐人所说,2000年在南师大举行的“震撼一夏”大型摇滚音乐会上那种火爆场面让他最为难忘,当时竟有1万多名学生顶着30多度的酷暑高温观看了这场演出并为之感动。这位摇滚乐人如此描述了他的演出感受:
  
  当你每拨动一下琴弦,就会从巨大的“音墙”传出振聋发聩般的声响,当现场气氛达到高潮的时候,你的一举一动都策动着台下上万人跟你一起狂舞。可真是“登高一呼,一呼百应”,那一刻,你会觉得你就是一个精神领袖,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极度的兴奋也更能激发每一个成员将摇滚乐的传美妙发挥到极至。这也是对我们长期埋头在“地下”搞音乐的最高褒奖,虽然它只是块精神面包,但让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如此执着。人不就是为了精神而活着吗?!
  
  这就是“摇滚乐”的真谛,这就是为什么非要在表演现场摇滚乐的理由。可惜城市能为这些一直希望走出“地下”、走上舞台的摇滚乐人提供的演出场所和演出机会并不多。所幸的是,据说南京九华山18-1号游乐苑从2008年起正在成为南京地下摇滚乐队的新的演出据点,这里每周六下午举办“将摇滚乐进行到底”的火爆演出。但愿此处能长久,但愿这里成为又一轮南京新生地下乐队在地上展示才能的新的摇篮。
  
  当然,“原创”这个概念无疑是摇滚音乐人最引以为荣的一个概念。他们坚守音乐的“原创”,正是为了使自己和那些只为商业演出而不能体现自我精神的“翻唱”流行音乐区别开来。凡在南京产生的地下摇滚乐队,几乎都在经历了对西方摇滚风格的模仿、翻唱阶段之后,便无一例外地都自觉地摸索着自己的新曲创作。不过,这类以“原创”为名的新曲,主要还是歌词的创作,音乐的曲调和风格大都尽可能地倾向于或者坚持着西方流派的风格,如流行、英式、朋克、实验噪音、说唱金属、死亡金属等,这些西方当下流行的流派风格几乎都能在南京的地下摇滚乐队中找到代言者。尽管南京摇滚乐在原创方面并没有创出名震全国的大作,但有一盘知名的样带却不能不提,这就是——《南京地下音乐纪录97—98》。这盘制作于1998年的摇滚原创歌曲样带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开创了中国地下摇滚界DIY制作的先河,迈出了抵制主流唱片制作公司的第一步。这盘磁带中收录了当时南京地下摇滚乐队中著名的“PK14”、“痊愈者十八”、“引擎”、“七八点”、“墙”和“扬声器”这6支摇滚乐队的作品。网上有人评价说:“这盘现在看来简陋不堪的磁带在当时却是一种震撼,让许多人受到启发,看到了商业模式以外的一种传播途径。如今各地乐队的自制小样CD从包装到录音很多已经不比正规出版的唱片逊色了,并且有了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而这一切的源头就出自南京。”(无名氏:“十大中国摇滚之城:低调的现行——南京)南京后来无数个摇滚乐队的无数首原创摇滚曲,也正是在这个最早的原创精神的鼓舞下产生出来的。
  [NextPage]
  经过这粗略的寻觅,我们已经能够大致地了解南京地下乐队的踪影了——曾经有草创期的十几支乃至几十支地下摇滚乐队在金陵这座古老而具有悠久文明的城市里催生、辗转、消亡;现又有新生代的十几支乃至几十支地下摇滚乐队正在南京这座现代而充满活力的城市中蓬勃、发展、壮大。就在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这生生灭灭、聚聚散散、不断轮回的南京地下摇滚乐队的数量,竟达到近300支之多。这些名称怪异、风格另类的种种乐队,都在南京这个古老而现代、发达而低调的大都市中,肆意地用音乐自我表达、自我宣泄,又冷静地用歌声相互表达、相互宣泄。正是这些寻找到用摇滚乐手段毫无掩饰地进行自我表达和相互表达的一批年轻人,以及他们合了又散、散了又合的各种摇滚乐队,创造了南京城市的一种非主流的现代音乐文化,营造了这个城市流行音乐文化中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却被一大批年轻人推崇的现代音乐文化气氛。

    (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