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听众与巴赫

2010-06-23 17:04:09来源:《钢琴艺术》    作者:

   
先说一说中国的文化吧,这与中国文字的起源与特性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比如甲骨文。甲骨文中,“日”写出来就像太阳,“木”写出来就像树,而太阳挂在树梢上就是繁体字的“东”。汉语中的四声也是世界语言中极少数用声调表示不同意义的语言,所以也正因为中国文字的存在特性,使得形象思维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中国语言在文化中的影响也深刻地反映在中国的艺术中。汉字书法与绘画意境相通,语言的起伏就是音乐的基础。艺术与形象的联系也就在中国文化中成为必然。试想一下,中国的音乐,古曲也好,民歌也好,哪一个不是描

作者:盛原

  都说巴赫是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作曲家,但我们也大都感到与他的音乐有着不小的隔阂,而对他之后的作曲家们倒是更理解一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先说一说中国的文化吧,这与中国文字的起源与特性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比如甲骨文。甲骨文中,“日”写出来就像太阳,“木”写出来就像树,而太阳挂在树梢上就是繁体字的“东”。汉语中的四声也是世界语言中极少数用声调表示不同意义的语言,所以也正因为中国文字的存在特性,使得形象思维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中国语言在文化中的影响也深刻地反映在中国的艺术中。汉字书法与绘画意境相通,语言的起伏就是音乐的基础。艺术与形象的联系也就在中国文化中成为必然。试想一下,中国的音乐,古曲也好,民歌也好,哪一个不是描写情景的?《二泉映月》、《平湖秋月》、《平沙落雁》……或者描写故事:《霸王别姬》、《十面埋伏》……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对音乐和其他艺术门类所反映的内容的习惯性理解,使得我们对西方音乐,尤其是巴赫的音乐有着很深的误解。
  
  再说一说西方的文化。西方文化的特征也与其文字的起源与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15世纪,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为了方便通商,把他们原有的象形文字简化为由22个字母组成的腓尼基文字,而这种拼音文字后来又影响了古希腊文字的创造,又由希腊字母衍生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为后世西方字母文字的起源。所以,由于西方文字的特性,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以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为基础。
  
  而音乐艺术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着与中国文化完全不同的位置与表现内容。古希腊以来,文科被分为七种,共两大类。第一类叫“三文”,包括语法、逻辑和修辞;第二类叫“四数”,包括算术、天文学、几何学和音乐,合称“七艺”。 所以音乐是与逻辑学、算术、天文学和几何学等“理科”有着紧密联系的。与巴赫同时代的德国音乐学家约翰?歌德弗雷德?沃特尔在他编辑的音乐辞典中对音乐的解释是:“……音乐作品是一种数学性科学(mathematical science),通过把适合而正确的和声写到纸上,之后可以被演唱或演奏……”,而巴赫在1733年将他的《b小调弥撒曲》中的“慈悲经和荣耀经”(Kyrie and Gloria)题献给德累斯顿宫廷时所写的献词中说:“……我谨此忠诚地献上这小小的一部我通过音乐所做出的科学作品。”从这个献词可以看出,巴赫也认为自己是在通过音乐来研究科学。这与中国人对音乐的理解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中国人认为音乐是表现形象,即意境或情节的;而西方人,起码在巴赫时代的西方人,认为音乐是一种科学性的研究与探索。当然“情感论”在巴赫时代也已经存在并传播,而且巴赫本人在认为音乐是科学研究的同时也相信音乐可以激发人类的感情。所以在这种文化的逻辑特性以及西方人对音乐表现内容的认识前提下,西方的音乐中尽是一些抽象的曲名,比如前奏曲、赋格、奏鸣曲、变奏曲、托卡塔等等。当然西方音乐在巴赫之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曲名也出现了《童年情景》、《1812序曲》、《水中倒影》一类形象化的描述。这种标题性、描述性的变化使西方音乐逐渐形象起来,也使得中国的听众们更加容易理解巴赫之后的西方音乐。 [NextPage]
  
  如果我们总要在巴赫的音乐中寻找主旋律,那我们就错了,因为巴赫的音乐大都是复调性的,它是几个旋律在不同声部中的同时进行;如果我们要在他的音乐中听到戏剧般的情节,那我们也错了,因为他的音乐,尤其是器乐音乐大都不讲故事内容;如果我们要在他的音乐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场景,那我们还是错了,因为他的(器乐)音乐不描述景象。如果没有旋律、没有故事、没有意境,巴赫的音乐还存在感情内容吗?答案是,他与我们所有的人都一样,充满了感情,他的音乐也与中国的或在他之后创作的西方音乐一样,充满了感情。只不过他的音乐像一座建筑,这宏伟的建筑把他音乐中丰富的感情内容包容在理性设计的美与平衡的结构中,而他在理性设计上的严密、深邃与高超本身也许就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美的享受、惊叹与感动。
  
  这就是我们所不理解的巴赫,但我相信我们最终一定能够逾越文化的鸿沟,如果西方人能够写出“水中倒影”,那么中国人也一定可以理解“赋格”的意义。 

    (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