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节奏、节拍特色

2009-11-10 13:06:2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代水冰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在其节奏、节拍方面独具特色。节奏方面主要表现为对附点音符及切分音的独特运用及处理,切分音由始至终贯穿在这部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中,是整部交响曲的节奏内核。

作者:代水冰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在其节奏、节拍方面独具特色。节奏方面主要表现为对附点音符及切分音的独特运用及处理,切分音由始至终贯穿在这部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中,是整部交响曲的节奏内核。而节拍方面则表现为暗含多重节拍、变节拍、移节拍和纵向多节拍等形式。通过对该作品的节奏、节拍分析,其内在的结构力昭然若揭。

  复节奏德沃夏克(1841—1904)是捷克著名作曲家,也是捷克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写作的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完成于1893年,其音乐语言清新、质朴,使用的音乐素材简单、凝练。作曲家巧妙运用附点及切分这种不规则节奏,并将这一节奏内核加以延伸、发展,挖掘音乐素材在横向和纵向的各种可能性,使之蕴涵丰富的节奏形态,并形成了横向变节拍和纵向多节拍。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暗合了20世纪现代音乐的节奏观念——律动的不规则性和向前运动的非稳定性。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揭示作曲家在这部交响曲中注入的对节奏、节拍的独特之处。

  一、节奏内核——切分音

  切分音是指一个音由弱拍(或弱位)延续到下一强拍(或强位),从而改变了原有节拍的强弱规律。作为《自新大陆》交响曲节奏内核的切分音,它贯穿整部交响曲始终,它的形态非常丰富。按照它所处的位置主要分为小节内的切分音和跨小节切分音两种。1、小节内的切分音小节内的切分音从长度上还可细分为单位拍之内的切分音和跨单位拍的切分音。前者由于在一个单位拍内,节奏点相对集中,比较简短、急促。这种节奏在第一乐章的引子中用得很多,主要有下面三种形式(以4/8拍为例):

  a是属于比较常见的单位拍内的切分音形式。b的实际效果是,这种形式大量在第一乐章的引子中运用,尤其是它与附点音符节奏的组合构成了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特性节奏的紧缩版,这两种节奏在外形上也极具对称感。C种形式的切分音在第9—13小节及第19—20小节的引子中的弦乐组都有运用。如例1(第一乐章9—13小节)所示:弱拍的强位是个三十二分休止符,为了突出鲜明的切分效果,德沃夏克在弱位上不仅采用ff的强度,而且用加强音记号使弦乐组与打击乐组和管乐组在时间和空间上逐层呼应。小节内跨单位拍的切分音在《自新大陆》交响曲各个乐章中有长有短,各有特色。在第一乐章的引子中大提琴声部一开始便是跨单位拍的切分音与单位拍内的切分音的结合,表现一种沉思。章中46—53小节由长笛和双簧管演奏的旋律声部及94—95小节管乐组都属于此种类型的切分音。一小节之内的切分音的两种形式同时出现的情况也有,如第一乐章中的15、17、444—457小节等。2、跨小节的切分音跨小节的切分音在长度上相对自由,所以这类切分音往往不拘泥于节拍限制,在外形上多种多样。这类型的切分音主要用于舒缓的节奏中,往往和连绵不断的、富有歌唱气息的或者抒情性的主题联系起来。第三乐章中的首部的第二个主题较具抒情性,短短9小节的主题竟运用了5次跨小节的切分音。切分音的长短也不尽相同,从前往后其各自长度分别是:4拍、拍、拍、拍、3拍。见谱例2:在这四个乐章中将上述二者结合的切分音形式也很多,如二乐章79、80、105—109小节、四乐章100—103小节等。3、切分效果德沃夏克在《自新大陆》交响曲中还采用了在强拍或强拍的强位上休止及在弱拍上使用强声法来获得一种切分效果。谱例1和谱例4及第三乐章的41—48小节等都在弱拍上采用强声法。第三乐章的第一个主题则规律性的采用强拍上休止从而获得切分效果。

  二、单声部和多声部节拍的变化

  1、暗含的多重节拍第三乐章的第一个主题自身的结构比较特殊,它由两个重复的乐句构成,乐句内部划分为前后两个乐节,在主题的第1、3、5、7小节的开始处休止,规律性的强拍休止打破了正常的强弱关系,使强拍位置后移,使得这一主题获得了一种听觉层面的双重节拍感。谱面上的标记为3/4拍,但听觉层面却有着2/4拍的节拍感。前后两个乐节呈现abba的对称型节奏。见谱例3:上例隐含的是一个较规则的节拍,而上面例2中频繁运用跨小节切分音则使主题隐含着不规则的节拍律动,这种不规则律动更能唤起一种心理期待。2、变节拍变节拍是指小节的轻重音位置局部地按另一种节拍规律做转移,过后又恢复原状。第三乐章中41—48小节的圆号声部由于弱拍跨小节切分音及采用加强音记号使这八小节获得了短暂的2/4拍的节拍效果,50—55小节则又在另外的一些声部获得了2/4拍的节拍效果。跟例4情况相似的在第四乐章中还有100—103小节。3、移节拍移节拍是指不改变节拍固有关系而只移动重拍的位置而形成。它与变节拍的不同之处在于:移节拍只是重拍的位置较原来不同,并不改变节拍固有关系。第一乐章中53—56小节大管、圆号Ⅲ、Ⅳ声部、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声部都采用强声法和相同位置的切分音将原来的节拍重音推后了半拍,但节拍仍然为2/4拍。同一乐章的157—178小节单簧管和大管声部由于规律的休止前半拍也使节拍重音推后。374—393小节大管和双簧管声部亦如此。4、多节拍多节拍即在多声部音乐织体重同时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听觉上可分辨的拍子律动。多节拍是复节拍的一种形式,但它仅指纵向上不同节拍重音及其强弱等级的拍子律动同时结合。如果相对节奏对位而言,那么多节拍即节拍的对位。在《自新大陆》交响曲中,第三乐章中局部多节拍的情况比较多,如41—55、123—129小节。

  谱例中,铜管组内部形成了节拍交错的情形,圆号的Ⅰ、Ⅱ支与Ⅲ、Ⅳ支同时变化为2/4拍的节拍,但其节拍重音位置正好又相隔一个单位拍,形成两个层次。这一片段中,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节拍的对置很鲜明,它们在纵向上形成了五个层次,即:圆号的Ⅲ、Ⅳ支为一个层次;小号为一个层次;定音鼓和中提琴为一个层次;小提琴为一个层次;剩下的声部为一个层次。这五个层次在音响上各自有着节拍规律,很有特色。第四乐章100—104小节纵向上形成了3/8或6/8与4/4的多节拍对置,这个片段的发音点非常丰富,包括均等的十六分音符、连续的三连音、主题的节奏、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声部的6/8节奏等,这一系列的音点交织在一起使这个片段在这短暂的5小节里包含了6种节奏层次。由此可见,德沃夏克在《自新大陆》交响曲中倾注的对节奏节拍的独到处理。

  三、复节奏在《自新大陆》交响曲中,各种节奏对位层出不穷。

  德沃夏克赋予了各声部节奏独立运动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多种截然不同的节奏律动同时发生在各声部层次中,并按照它们各自的音型组合样式进行纵向重叠,各声部节奏交织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的节奏网络。下例7是四乐章的100—102小节:这个片段是多节拍与复节奏进行综合的片段,该片段在两个不同节拍(即6/8与4/4拍)对位的基础上融入了6个层次的复节奏,分别为:长号与定音鼓以四分音符间隔休止符为主的填充节奏、木管组与小提琴Ⅰ的旋律节奏、小号的填充节奏、小提琴Ⅱ连续十六分音符节奏、中提琴连续的三连音节奏、大提琴与倍大提琴连续的附点四分音符节奏6个层次。其中以弦乐组的复节奏层次最有特色。另外,二乐章的92、94—96小节等也采用了几个声部独立展开的复节奏形式。四、结语音乐节奏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之一,是音乐发展的动力。探索多样性的节奏、节拍形式为音乐服务是一直以来作曲家们所追求的。在《自新大陆》交响曲中,作曲家始终注意挖掘节奏、节拍在横向与纵向的各种可能。从对切分节奏的独特运用到纵横向节拍的布局,都体现了德沃夏克作为一个伟大的作曲家的卓越的技巧与风范,也使《自新大陆》交响曲称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交响曲。[NextPage]

  参考文献:

  1 德沃扎克《第九交响曲》(M),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1953年

  2 姚恒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M),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2003年

  3 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2003年

  4 库斯特卡《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2002年

  5 刘永平《论多节拍对位及复节奏组合》(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4)

  6 赵彬宏,吴桐《德沃夏克<第九交响乐>切分节奏分析》(J),音乐探索,2007,(1)

  (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