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我们没有鲍勃迪伦,一个都没有

2009-05-13 09:54:11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杨波

   
作者:杨波     鲍勃·迪伦新出的第33张录音室专辑“Together Through Life”大卖,令这位68岁的抗议歌手成为登上英国专辑榜首的年纪最大的人。此纪录令他有些尴尬,在MTV台的访问中,他强调自己一直不愿做像保罗

作者:杨波

    鲍勃·迪伦新出的第33张录音室专辑“Together Through Life”大卖,令这位68岁的抗议歌手成为登上英国专辑榜首的年纪最大的人。此纪录令他有些尴尬,在MTV台的访问中,他强调自己一直不愿做像保罗·麦卡特尼或埃尔顿·约翰那样的主流艺人,也一直不去刻意地、以“希望被别人记住”的谄媚方式创作主流歌曲,因此,对于新碟的畅销,这位迄今全球总计卖出一亿多张唱片的卷毛老人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并非不可思议。假设邓丽君还活着,她在2006年出过一张将R&B、Hip-Hop、Jazz等新鲜风格融会贯通的唱片,类比于鲍勃·迪伦的作品“Modern Time”——尽管反响不错,但人们更希望听到她本我风格的歌曲,于是她今年赌气般一股劲地向前追溯,做出一张周璇、白光、李香兰腔调的原创歌辑,其受欢迎的程度大概会类比于这张“Together Through Life”。

  鲍勃·迪伦在1962年推出首张专辑,那年邓丽君仅9岁。当然比较这两个人有些别扭,但在华语流行乐史上,具备鲍勃·迪伦般影响力的老一代歌手里,我不知再去选择谁。基于各种原因,至少内地华人没有一条通畅、合理的音乐审美路径,这条路径充斥着断裂、岔道、陷阱、高音喇叭和传送带;基于相同原因,我们没有像鲍勃·迪伦这种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唱歌、巡演、出唱片的音乐家,更别提唱的全是歌颂自我和悲观主义之歌。当今市面上没有年过五十依旧没消失、没混没赖、没怨没哀,依旧浑身是劲,真诚歌唱的老歌手。一个都没有。

  鲍勃·迪伦的赫赫大名并非是其新作大卖的首要原因。这张确实太好听了,且与他前面的作品都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他一切个人专辑里可听性最高的一张。这是他第一次将如此显著的布鲁斯元素注入整张唱片。他的音乐根源是乡村歌曲,是白人民谣,就算他将摇滚和民谣折衷起来也极少呈现出黑人音乐元素。自年轻时就被人誉为破锣的嗓音,在68岁的今天更破得不成体统,却正是这种味道成全了布鲁斯。他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唱布鲁斯,即一步登顶。这张专辑是他近乎歇斯底里的回望,握住的不仅是他自己,而是整个美国流行音乐的根脉。

  唱片封面是美国著名摄影师Bruce Davidson的一幅黑白作品,公路上的车里,两位赤裸上身的青年男性正在拥吻,它呈现出的多元意义里,同性恋暗示反主流、公路暗示不合作、车窗外铅灰色路面和天空如此阴郁绝望……然而,这一切负面情调之外,我们更感受到从照片那里扑面而来的浪漫情愫,欲望、青春的身体,以及爱情,这一点至为感人。音乐方面的解释,也正从这张照片里得到补充,变得直接而准确。

  歌词依旧是迪伦式的不放过一个人的尖酸嘲讽、不留一丝希望的政治暗喻和令人实在笑不起来的黑色幽默,但这次他抛弃了以前繁冗的诗体构造,“如Hank Williams般”简洁,他说:“痛苦、性、谋杀、家庭,这类主题其实可以追溯到仁慈、尊严、荣誉、浪漫——你必须把这些正反两面的东西捆绑在一起,跟你知道的一切事物一样。”

  我一直觉得至少对中国乐迷来说,如果听不懂歌词,鲍勃·迪伦很难亲近。他更多是作为西方当代青年文化史的一个标本存在着,人们更多是通过《伊甸园之门》或他的自传《像一块滚石》,而不是通过音乐来了解他。国内诸多摇滚乐迷中,崇拜他的人不少,真正喜欢听他音乐的人却不多,为何如此?可能因为他一直坚持的美国西部乡谣过于单调,简直就是为了填词而存在的风格,与布鲁斯相比不易煽情,也缺乏戏剧性,所以这张无比动听的“Together Through Life”尤为难得,可作为他音乐入门的首选唱片。

  (编辑:许丹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