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子陵
子陵本来不大去关注那些商业味很浓厚的音乐奖,但最近有个风云榜,恐怕是为了增加这个奖的声势,或者纯粹是言者要炒作自己都好,有这么几个人说了比较吸引眼球的话。李宗盛说乐坛酒囊饭袋多也就罢了,眼下乐坛是有不少纯粹混饭吃的,当然不比李大哥当年那么红火敬业;王啸坤年纪轻轻也开口批判,不过说的倒是有理,如今EP满天飞,只要有名气,一首歌两首歌送个火辣海报什么的也敢出碟,粉丝们纷纷抢购,若干年后,这些单曲都出一张合集里了,真是赚钱第一,很没人性……这些都还好,最让子陵难以理解的是一位知名乐评人的说话。眼下华语音乐普遍来说不是很景气,唱片大多不好卖,这位乐评人居然将这种现象归咎于“中国人,至少是汉族人不太需要音乐”。
这个结论他是怎么得来的子陵琢磨不透,难道他没有瞧见那么多的人跑到旧碟市场淘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老歌听吗?难道他没听见那些旋律简单、歌词直白的网络歌曲频频从大街小巷、店铺或人们的手机里传出来吗?难道他没发现数不清的90后小朋友追着韩国流行歌曲跑吗?……中国人不太需要音乐?难道这些都不是音乐?
至于吗?眼下华语乐坛能写出好歌的人有几个?这些年好的华语原创歌曲有多少?一首比一首烂,听着都是一个味,时不时还闹出“疑似抄袭”事件,谁都看出来,写不出好歌,弄不出好作品,干吗还要整一个“中国人不太需要音乐”去掩饰,非把这个责任推给整个国人群体呢?做一堆粗制滥造的唱片出来还指望大家会“很需要”吗?
就拿上头说的,许多国人纷纷去听韩国、日本歌曲,的确,他们写歌很赞,《画皮》这样的歌,听上去整一个中国味十足,但很遗憾,这首歌是日本人写的。事实上子陵一直认为韩国人、日本人在很多方面都是中国的学生,包括音乐,所以喜多郎、久石让都能很轻松地写出中国风的动听曲子,所以韩国很多电影的主题歌悠扬婉转光听曲子好像更适合中国古装剧似的。为什么他们能写出动听的歌让我们的年轻人们放弃听国语的歌曲而宁可跨越语言的障碍去听呢?是给音乐人们掰出个如此荒谬的粉饰理由,还是该让中国的音乐人们惊醒一下呢?如果继续粉饰,继续不惊醒下去,子陵担心以后就不是“中国人是否需要音乐”的讨论了,而是“中国还有音乐存在吗”。
相比这位乐评人的“绕弯”,还是高晓松比较“直白”,直说“音乐创作不拘泥,可以抄国外的曲子,发挥填词的优势”,对啊,虽然早年高晓松脍炙人口的作品很多,可是最近似乎真是没什么东西了,写不出东西也就罢了,居然要提倡去抄外国人的曲子。子陵不否认即使是在八九十年代华语音乐风光无限的时候同样会有不少翻唱外国歌曲的优秀作品出现,但音乐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本来现在因为华语原创音乐好作品太少,市场就已经严重倾向日韩、国外市场了。如果再鼓励抄外国人的曲子,索性中国音乐只要作词或翻译家就够了,把老祖宗的悠久音乐文化全部丢光吧?而且就算是翻唱作品,咱们的填词人就真的那么“靠得住”吗?像那啥《不怕不怕》,子陵看是“不伦不类”吧。
现在有很多国内的音乐人瞧不起王力宏,瞧不起周杰伦,如果只是瞧不起自己还有所作为,那也就罢了,争鸣嘛,可偏偏嘴上瞧不起,手底却啥也出不来,您有什么权利瞧不起?至少他们都在写歌,而且写出来的歌都能卖得很不错,成天标榜自己多么了不起,不肯踏踏实实去做音乐,做新东西,我看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您以为大家愿意华语歌坛只有周杰伦和王力宏吗?甚至是选秀歌手,那么收起你们的清高和鄙夷吧,至少选秀歌手们唱片在卖。
音乐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就成为人类生活不可分的一部分,失恋、失意会想听歌,春风得意也会想要音乐作陪,只要有用心做出来的好作品,真的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的,没谁会不需要。弄不出好歌就说“中国人不太需要音乐”?什么逻辑……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