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时间1月15日,小红莓乐队主唱桃乐丝·奥·瑞沃丹(Dolores O'Riordan)在伦敦一家酒店去世,享年46岁。The Cranberries,被译为小红莓乐队、卡百利乐队,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于爱尔兰利默里克。成立之初名字叫Cranberry Saw Us。彼时的主唱Niall离开时,邀请朋友Dolores(桃乐丝)加入。之后乐队正式更名为TheCranberries。而桃乐丝的加入,成就了乐队的盛名。
和王菲很不一样主流主动“拥抱”了小红莓
小红莓主唱桃乐丝·奥·瑞沃丹离世,年仅46岁。爱尔兰这个诞生了王尔德、叶芝、萧伯纳、贝克特,在音乐领域也有恩雅和U2的神奇国度,失去了一位国宝级音乐人。
许多人知道小红莓,始于王菲。可是,听过小红莓之后,你还会记得王菲吗?
有人说小红莓是对王菲影响最大的乐队,可王菲一向是商业的,她的商业模式就是“我竭尽全力显得自己不迎合商业”。支撑王菲神话的是那些商业化的流畅情歌,《梦中人》乃至《多得他》、《冷战》和《浮躁》等另类作品无非点缀。她擅长每首歌模仿一种唱腔一个歌手,小红莓仅是其中之一。
小红莓却是不那么商业的,尽管它从不缺少商业价值,尽管其全球唱片销量早已超过3800万张。换言之,小红莓从未有意拥抱主流,但主流却选择拥抱了它。小红莓诞生于一个独特的时代。上世纪90年代初,另类音乐进入主流视野,独立乐队纷纷涌现。即使是摇滚乐,重金属也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另类摇滚。小红莓生逢其时,以带有民谣元素的流畅音乐进入主流世界,让人无法忽视其流行潜力,但同时又用激昂鼓声表达特立独行的态度。即使是一向不喜英伦摇滚风的美国,也先于英国接受了小红莓。
尽管第一支单曲《Dreams》在美国叫好不叫座,并一度使得首张专辑《Everybody is doing it, so can't we》(《每个人都可以做,我们又有什么不可以?》)成绩黯淡,但专辑中的另一首《Linger》(徘徊)却在后来打入排行榜,并最终使得专辑在美国卖出五白金,小红莓也因此一举成为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最成功的英式乐队。王菲翻唱的那首《梦中人》,恰恰来自这张专辑的主打歌《Dreams》。
爱尔兰的文学气质在情歌里批判社会
小红莓身上有一股来自爱尔兰的文学气质,或者源于这个弹丸小国极深厚的人文传统。我之所以在文章开头提到王尔德、叶芝、萧伯纳和贝克特,正是因为这一点。出生于天主教家庭的桃乐丝·奥·瑞沃丹,独特的咽音发声让无数歌手模仿,这也是从小唱诗带给她的一种发音方式。桃乐丝那迷离却又不失清澈的唱腔,其实是对这片土地碎碎念式的思考。因此,小红莓是全世界,但主要是爱尔兰的。
有人曾诟病小红莓的专辑中情歌太多,可反情歌主义从来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何况即使是情歌,小红莓也能唱出社会性的一面。也有人说,小红莓成就最高的音乐,还是来自爱尔兰音乐的固有传统——反战题材。如1994年的《Zombie》,就是那张风格凌厉的专辑里最尖锐的一首,只为了纪念在1993年沃灵顿爆炸案中遇难的少年。
然而,正如小红莓成员自己所说:年轻时,批判如同每日呼吸的空气,但时代变了,他们的音乐就不会再涉及政治与社会事件。这不是一种老去,仅仅是成长。从年轻人到中年人,从红遍世界到沉寂数年再到重新出发,小红莓(当然包括桃乐丝·奥·瑞沃丹)经历了从激愤到“意难平”的阶段。激愤时,可以用呐喊来批判一切,意难平时,他们选择用平静的态度诉说一切——中年后的小红莓,才是我最爱的小红莓。
从激愤到平静桃乐丝一直是乐队的核心
还记得2002年世界杯时,电视转播里,用小红莓的一首《Dying in the Sun》送别每位离场巨星。那时,小红莓乐队正在爱尔兰的一座小城中避世,解散传闻甚嚣尘上。其实,他们只是想回到那片土地上,寻找自己的灵魂。2004年的解散与单飞,2009年的重聚,与其说是人世间的离合聚散,不如说是人生的尝试。在这所有的辉煌、沉寂与尝试中,最后一个加入小红莓乐队的桃乐丝·奥·瑞沃丹都是核心。即使你再沉迷于她的唱腔,也无法忽视小红莓作品的填词大多出于其手的事实。
你可以从中见到她的变化,后来的她,会在身边的一切事物中寻找音乐灵感,用最迷人的唱腔,诉说自己的思考。比如1999 年的第四张专辑《Bury The Hatchet》(言归于好),与上一张专辑相隔两年多,在那期间,桃乐丝·奥·瑞沃丹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于是,专辑中讲到了孕妇、讲到了孩子,还有离婚、虐待等社会性议题。母性化的编曲却配上依旧高昂的嗓音,继续展现着为主流所接受但又特立独行的音乐态度。
无论是小红莓还是桃乐丝自己,其实都不算高产。小红莓真正的录音棚专辑只有五张,其他多为精选,桃乐丝单飞期间也只有两张个人专辑。在漫长的二十多年间,他们走走停停,直至桃乐丝·奥·瑞沃丹告别这个世界。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崛起于那个独立音乐走上前台的时代,又在近十年音乐工业传统崩塌、唱片机制成为过去的时代淡然处之。
至少我们还能回味这些音乐,伴随一代人走过青春的小红莓记忆,不会随桃乐丝而逝。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