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孔子》剧照,“孔子”既是一个体贴的丈夫,也是一个慈祥的父亲
《论语》开篇定下了快乐的基调,理解与合作的理念至今仍需普及
由于电影《孔子》的宣传声势,很多人对孔子产生兴趣。事实上,因为时代久远,我们只能尽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但能肯定的是,即便那个留存在一些可信典籍中的孔子形象,依然与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孔子,有很大差异。
开创快乐哲学
如果我们认为孔子是一个刻板、无趣的老学究,那就大错特错了。孔子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创造快乐哲学的人。《论语》的开篇,就用“悦”、“乐”、“不愠”四个字,给学习定下了一个快乐的基调。儒家思想中对于快乐的肯定,也明显多于其它各家学说。
有一次,叶县的县尹问子路说:“你们先生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呀?”哪知子路一时答不上来,只好回来告诉先生。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么回答他呢:这个人呀!他一发愤时,连吃饭也会忘了。心中感到快乐时,就会把一切忧虑全忘了……”
孔子对快乐的要求也极为简单,他曾说:吃粗饭,喝白水,曲臂膊当枕头用,快乐就在其中了。孔子还喜欢开玩笑,常常故意搞怪。比如有一次,一个叫孺悲的人来找孔子,但孔子不想见他,就让门人说自己病了。哪知门人刚出去,正想传话呢,孔老夫子竟在里屋拿出了瑟,边弹边唱了起来,好像在告知对方:我不但在家,而且还很高兴。这样的待客方式让人忍俊不禁。
《论语》中像这种表现孔子热情的地方有很多。可能正因为孔子是一个充满了快乐精神的人,所以即使他常常碰壁,也总能从不快中走出来。
几乎天天唱歌
孔子也是最早把音乐当作快乐之源的人,而且从来不掩饰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所以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会仨月不知肉味,并惊叹:没想到音乐之美能到这个境界。
在孔子看来,人的生命与快乐,有一个与音乐互相呼应的世界,而音乐能充分让人体会到生命的快乐。孔子几乎天天都要唱歌,除非某天有丧事,才可能让他停下歌喉。孔子还喜欢与人一起合唱,碰到有人唱得好的,必然让他重复地唱,细听对方歌唱的妙处,才与对方一起相和而歌。这些都是《论语》中记载的。
所以当他的弟子曾皙说出自己的人生理想是:“遇到暮春三月的天气,穿新缝的单夹衣,约上五六个朋友和六七个童子,一起结队去沂水边,清洗面手,一路吟风披凉,直到舞雩台下,大声歌咏一番,然后再慢慢地回家。”曾皙的这番话还没有说完,孔子就大声地叹道:“你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
从孔子的这个理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直追求一种快乐而率真的生活。所以他憎恶伪善,他说:“把怨恨隐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对人家友好,我对这种行为感到耻辱。”
政治哲学影响深
当下国人对孔子“至圣先师”的身份是多有认知的。但一般人并不明了,孔子何以对中国如此重要?这主要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改革者,他的政治哲学,可以说影响了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制度。
孔子虽有贵族血统,但年轻时比较贫困。《孟子》中记载,孔子年轻时做过管仓库的小吏,也曾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有学者考证,孔子当时在鲁国只是担任过类似政府高级顾问之类的闲职,为君王或当时的当权者提供一些国事咨询。
所以相比于孔子实际的从政生涯来说,更为重要的还是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孔子提出“士志于道”,也提出了“君子”这个概念,多次强调了以德行和才能选择官员的重要性。在孔子的观念中,知识分子是“道”的承担者。孔子对中国的重要性就在于,他为知识分子创造了一个“道统”,来与执政者所代表的“政统”相制衡。在孔子之后,这成为儒家的社会理想。孔子的期望是,用政治统领社会,用学术统领政治。
可以说,孔子奠定中国政治治理的很多常识。比如在“子贡为政”那个章节中,孔子就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看得比军备和粮食更为重要,认为这是一个政府存在的基础。孔子的很多政治理念与现代民主观念是相通的,强调的是社会的理解与合作精神,而不是刑罚与严惩。这些政治常识直至今天,看来仍需普及。
(实习编辑:陈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