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禾刀
由潘长江、郭德纲主演的《大胃王》上映后确实收获了一些笑声,但这些笑声均是透过由潘长江塑造的形象,而达到逗乐观众的目的。
在公众印象里,潘长江的喜剧形象更多源自小品。小品与电影明显有别,前者角色高度浓缩,语言尤其是行为更显夸张。后者则在达到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笑果之外,还必须紧贴普遍逻辑,否则难以取信于人。
在《大胃王》里,由郭德纲饰演的八哥笑料纵然稍少,但更显贴切真实,反倒是潘长江饰演的三好从角色形象到剧情设计,虽努力刻意制造发笑点,却往往难避过于做作之嫌。且不论从农村进城的三好一路有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差点晃花了眼,最后居然仅以“能吃”这个荒唐的“特长”,成功唤醒“重病”的芙蓉。
正由于剧情平淡苍白,《大胃王》自然不可能从剧情角度,达成宁浩“疯狂”系列的喜剧笑果。缺乏精巧剧情的厚实铺垫,《大胃王》要想成其为一部成功喜剧,自然得靠演员的“三头六臂”和浑身解数。在喜剧界,确不乏极具天才成分的演员,比如成功出演《变相怪杰》的好莱坞金牌喜剧明星金·凯瑞,就算不开腔,只要整个人往观众面前一竖,喜剧气氛油然而生,这点靠耍嘴皮子成功俘虏观众的葛优或有同感。
当然不能忘记星爷,但他是喜剧界的一个神话与特例。他的喜剧往往无一例外奔着破坏常识逻辑而来,许多时候还显得荒诞不经。但正是这种无厘头式风格,恰巧应和了时代观众尤其内地观众渴盼打破过于中规中矩羁绊的微妙心理。顺便提及的是,将星爷推上事业巅峰的《大话西游》,并不是展露于当年的香港院线,而是若干年后内地高校学生私下间的广泛流传。
窃以为,喜剧至少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剧情式喜剧,即通过种种精巧设计,营造喜剧气氛。前面提到的“疯狂”系列,无疑在剧情式喜剧方面作出了优秀的典范;一是凭借喜剧演员个人的充分发挥,至而达到喜剧笑果,比如卓别林,也比如陈佩斯。前者突出了剧情,后者则更突出个人。
《大胃王》走的是后面这条路线,突出个人没什么不可以,但以笨和傻的方式逗乐,怎么看有些低级有些庸俗,显得过于老套无新意。很早的时候,我们对喜剧的理解就是装笨与装傻,常常以丑化某种类型角色的方式,以达成喜剧笑果。近年来,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突飞猛进,炫目特技暂时掠去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虽然优秀喜剧作品不多,但观众对的欣赏水平并不会委曲求全。倒是觉得,抛弃装笨装傻的老套路,换之以智慧与灵气,没准能成就喜剧影片的又一春,至少金·凯瑞是成功的例证,葛优也颇有斩获。
(实习编辑:周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