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形神分离的编剧和导演

2015-11-13 10:58:14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乌合之众》灵感最初来源于易卜生的《人民公敌》。编剧喻荣军早前接到了香港艺术节的邀约改编此剧,但他最终选择创作了一个“舆论可以杀人”的故事。

  看过此戏的人,无不对新颖的舞台布景和即兴配乐夸上几句,无奈一、二度创作者自有侧重,剧本文笔的姿色也只能算平庸,加上编剧将自己置于一个道德制高点的位置过激而偏颇地审视社会和大众,剩下的看点也就只有还算有趣的肢体部分,以及乐师的即兴配乐了。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乌合之众》灵感最初来源于易卜生的《人民公敌》。编剧喻荣军早前接到了香港艺术节的邀约改编此剧,但他最终选择创作了一个“舆论可以杀人”的故事。剧本的字里行间都透着编剧对传统戏剧文本的革命野心,对白篇幅不多,取而代之的是让演员读出舞台提示以及大段的旁白,两个多小时里六个演员要扮演无数多个角色,同一个角色也常常由多名演员分饰。


  喻荣军向来有形容词囤积癖,场景描写少有实物支撑,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外面正下着雨”这样的描述性短语,而导演则对此选择了删繁就简的呈现方式,让这些很难表演出来的内容,都让演员在舞台上直白地读出来了。编剧写作时最想突出的噱头,在演员的表演中仅仅以朗读的方式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并且这种碎片化的叙事、跳进跳出的场景衔接很难让演员找到人物行动的连续的行动逻辑,不但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形神分离,也让演员演得很跳戏,观众自然更加无法全身心投入。


  刷了刷豆瓣网关于该剧的短评,不少观众都说,这部戏有肢体剧的味道,而事实上,肢体剧正是导演进行二度创作时的有意为之。中年妇女挎着篮子、王国庆吃香肠等等用的都是无实物表演,还有象征“乌合之众”的乌鸦和象征跟风留言网民的狗,都是导演对剧本“不说人话”的风格化诠释。《乌合之众》就是这么个怪胎,看过此戏的人,无不对新颖的舞台布景和即兴配乐夸上几句,无奈一、二度创作者自有侧重,剧本文笔的姿色也只能算平庸,加上编剧将自己置于一个道德制高点的位置过激而偏颇地审视社会和大众,剩下的看点也就只有还算有趣的肢体部分以及乐师的即兴配乐了。


  编剧写作时对各种元素、观点的随机拼凑和嫁接常让戏的架构很凌乱,这在早前的《资本·论》以及今年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而导演不知是为了掩盖剧本的不足或者迎合剧本的风格,也常在戏中堆砌音乐剧、舞蹈、武术、绕口令等各种表现手段,于是这让评论者很尴尬——如果戏中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表现手法或者段落,那这到底是导演的责任还是编剧的责任?幸得《乌合之众》的导演用了这种明确的责任划分方式与编剧疏远了距离,但这又陷入了另一种尴尬——现有的演出版本气质是分裂的,但倘若导演迎合了编剧,那是不是把原始文本的缺陷暴露得更加彻底?


  虽说二度创作掩盖不了剧本的缺陷,但《乌合之众》尚算有创意有风格。今年9月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据说这个戏在立项之时剧本尚未动笔,而到了建组、演员进厅排练一周后,剧本依然未成形,以至于建组第一周,导演就只能对演员进行一些体能上的训练,或者练习剧里的舞蹈和太极拳片断。当剧组拿到剧本时,演员因为剧本质量的低劣而创作热情大减,而当导演意图在排练厅对这个支离破碎的剧本进行修改时,却引起编剧不满。尽管剧组企图对这个剧本做最大程度的修复,但依然逃不了首演当晚观众大规模退场的厄运。此戏上演以来,圈内圈外皆恶评如潮,但当喻荣军接受采访时,他则说是导演将他创作的人物和剧情解构得一点都不剩。


  “实验性”不能成为抛弃创作规律、忽视技术层面的借口,若这样的病态的创作机制不对之进行医治,想必这样创作者各说各话的“罗生门”并不会从此销声匿迹,只会有增无减,到时候,剧作者最大的本事恐怕不是写剧本,而是找借口了吧。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