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程记《玉堂春》 减法的智慧

2014-08-01 10:43:43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解玺璋

   

  迟小秋的戏,先前看过《锁麟囊》和《宋家姐妹》,近日又看了一出《玉堂春》。《宋家姐妹》是新编戏,且不论,《锁麟囊》是程派的看家戏,宗程派的演员没有不唱这出戏的。《玉堂春》则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程砚秋先生从未唱过全本《玉堂春》,据说,自三十年代以后,《苏三起解》他也唱得很少,以至于有人以为程派戏只有《三堂会审》,没有《苏三起解》。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程先生只是很少在舞台上唱这出戏,但曾几次录制唱片。至于《会审》,却是他平生最珍惜的杰作之一。迟小秋这次演出《玉堂春》,在《起解》、《会审》之后,增加了《监会》、《团圆》,可谓对师门传统的一次拓展。

  仅就《玉堂春》的演出史而言,最初似乎只有《起解》、《会审》这两出。所谓全本《玉堂春》,一般是指从王金龙嫖院始,至王与苏三团圆止,这是民国以来为满足市民阶层的观赏要求,从《起解》、《会审》演化出来的,前面增加了《嫖院》和《庙会》,后面增加了《监会》和《团圆》,是为“全本”。事实上,苏三与王金龙的前史,在《起解》和《会审》中都有交代,这两出戏的精彩之处,恰恰就在于用了极简练的语言将整个故事加以概括,由此看出故事剪裁的精到。而增加的前面两出,只是把《起解》、《会审》中所提到的某些内容敷衍成流水账式的场子,不仅毫无新意,还破坏了原有结构的精致、精巧和简约之美,是不足取的。至于后面两出,尽管有些拖泥带水,但毕竟是对一般观众心理期待的某种尊重,也算给故事画了个圆满的句号。迟小秋只取后者而不取前者,恰好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审慎和智慧。

  很显然,《玉堂春》的精华就在《起解》和《会审》。前者,只有苏三和崇公道两个角色,一旦一丑,全凭几段唱念,却能把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可见旧戏引人入胜之一斑,也得说迟小秋和梅庆羊两位演员,一位唱得动听,有哀婉可怜之叹;一位白里抓哏,“做”妙不可言之举。他们在舞台上,且行且唱,且唱且行,约有半个时辰,观众并不嫌她拖沓,也不嫌他啰嗦,反而觉得恰到好处。苏三出场,本是犯妇,但她的服饰,异于传统装束,不穿罪衣罪裙,而代之以改良后的绸制大红女褶子,蓝色云纹绣边,下衬裙子,头面银泡,左侧垂一条蓝色绸制包巾。其身带木枷,更是装潢美观,模仿鱼形,绘有粉蓝两种彩纹,并且装饰了银光闪闪的鳞片,灯光之下,耀眼夺目,煞是好看。戏剧本非写实,这样处理自然要比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更有观赏性,也更符合戏剧的本性。

  程派唱腔以锐意求新而名世,翁偶虹先生就曾惊讶于他的“与众不同”,称赞其“新颖悦耳”,可以立刻征服观众。这一特点在《起解》、《会审》中表现得也很突出。《程砚秋史事长编》就曾赞许:“程砚秋之《玉堂春》新腔百出,自成一家。”《起解》一出,苏三唱罢“洪洞县里没好人”,引起了崇公道的不满,为了安抚崇公道,她又唱了“只有干爹是个大大的好人”,这末一句的收腔低回婉转,余音不绝,再加上她的夸张式表演,不仅崇公道转“怒”为喜,观众也情不自禁地爆发出热烈掌声。

  而《会审》一出,苏三的唱工就更加繁重了。她跪在台口,手握项上挂着的锁链,问官念着问一句,她便唱着答一句,足足唱了数十分钟。这段问答式的四人对唱,看似平铺直叙,其实有很多变化。最初,苏三披枷带锁走上大堂,还是战战兢兢的,她唱道:“来至在都察院,举目往上观,两旁的刀斧手,吓得我心惊胆又寒!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鱼儿落网,有去无还。”审讯过程中,苏三认出了高堂之上的“大老爷”,就是当初她的“王公子”,但她不能确定眼前的这个“王公子”,如今是否还认她这个“旧情人”。所以,开始她唱得小心而又谨慎,边唱边要察言观色。这时的王金龙也在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怎奈得苏三所供前情,无一不是旧事重提。参加会审的藩台潘必正与臬台刘秉义,都是官场老手,自然已将二人的纠葛看破,却只是旁敲侧击,并不挑明。待到苏三供词愈说愈近,触动了王金龙最隐秘的私情,他有点情不自禁,顿忘其形,终被潘、刘二人冷语点醒,惭愧无地,只得托疾,请两司代审。这期间,与苏三的情绪变化相呼应,她的腔调也是由缓而急,由急渐平,最后复归于从容。

  这一大段唱腔处理起来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演员始终跪在台上,不能以身段辅助表演,动作只能集中在眼和手上,唱就显得格外重要。有人指出:“作为犯罪的苏三,唱腔不能太花,腔太花,失之于油;也不能过于简单,太简单,也因为平淡寡味,不能吸引观众。表情亦是如此,表情多,不符合人物身份;表情少,又会造成一张死脸子死唱的弊病,非把观众唱跑了。”迟小秋的唱腔,不失程派如泣如诉、委婉动听的韵味,同时,不尚花巧,以质朴、淳厚、情真意切取胜,更因其嗓音的自身条件,为唱腔增加了明亮的色调。她饰演的苏三,固然是一个悲情苦楚、受尽磨难的悲剧性人物,但又表现出一种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独特个性。而且,这种唱念交错的方式,颇具戏剧张力,舞台场面也显得活泼而有情趣,并不因演员的大段唱腔而给人沉闷、滞重之感。这种剧作经验,是值得当今新的戏剧创作学习、汲取的。

  (实习编辑:邢瑞)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