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灵魂是角儿,所以得说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电影的灵魂是导演,所以得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话剧的灵魂是剧作者,所以得说曹禺的《雷雨》。但到了话剧《活着》,却让人有冲动要说,黄渤的《活着》。
必须承认,因为原著已经出版多年,张艺谋的电影版也流传多年,所以对文本的好奇已降到最低,演员的表演占据了注意力。《活着》以黄渤的大段独白开场,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惊人的台词量,间插舞蹈,强烈的肢体表达,直戳人心的轻声独白……你可以亲眼目睹一个演员如何撑起一部长达3小时的戏。其他的演员并非不存在,只是明显的,这部戏在设计之初,孟京辉就已经想好要把重担往谁的肩上撂。并且,他判断正确。
无论演技还是体力,今天的黄渤,都正如日中天。黄渤让人叹服的角色,有一个是《西游降魔》里的孙悟空,这是一个魔障般的角色。六小龄童的京剧化演法不能用,周星驰的金·凯瑞演法早成经典,更何况这还是一部周星驰导的电影,一切都在周星驰的语境里……真是谁接谁找死!听黄渤聊起过接这部戏的段子,说是周星驰助理打第一个电话过来邀约,拒了。周星驰自己打来第二个电话,黄渤再婉拒:“您这座山太高,翻不过。”第三个电话还是周星驰打来,不问接不接戏,而是问:“黄先生,孙悟空这个角色,如果你演,你会怎么演?”黄渤觉得对方辈分太高,不敢不答,于是说:“如果我演,我会怎么怎么怎么演……”岂料周星驰在电话那头悠悠来了一句:“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啊,你就这么演吧!”当下黄渤被架在电话另一头,怎么办?那……就……演吧!最后,黄渤给出了第三个经典的孙悟空——阴险、流气、寂寞。这部戏,黄渤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从有到有,从经典到经典。
《活着》里的福贵,是一样的难。余华原著里有一个,这个福贵千人千面,读者心中自描。张艺谋电影里有一个,这个福贵让葛优拿下了第一个华人的戛纳影帝。黄渤再把他搬到话剧舞台上,又是一次找死行动。但看完三个小时,不得不叹服一句,他又演活了。
黄渤这样的演员,不帅,不高,没绯闻,少宣传,但是能担重戏、扛票房。有时候操闲心怕他被各种赞誉给毁了,但想想,又觉得不会。黄渤的成名之路和其他演员实在不同,在进入娱乐圈之前,他已经被社会捶打成型。歌厅唱歌,四处走穴,要不回演出款陪着笑脸跟人喝酒,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的体谅有时候甚至显得圆滑,放过别人的同时也放过了自己。
所有的演员都说,要靠作品说话,但真正能做到的,鲜见。特别希望黄渤永远不在红毯上发疯,只在舞台上“找死”。
(实习编辑:谭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