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评剧艺术的生活美

2010-07-20 09:14:26来源:《戏剧之家》    作者:

   

作者:邵迎华

  评剧的历史并不长,自从“徽班进京”开始,评剧艺术渐渐地就淡出了在北京的发展,逐渐回归到了它的发祥地津、冀,并开始向东北迈进。评剧最初为“平剧”,因其上演剧目蕴含有“评古论今”、“警化世人”之新意,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故在“平”字左侧加“言”字旁,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由于评剧的历史较短,又受剧目题材的局限,所以没有像京剧等大剧种那样具有驾驭帝王将相生活和政治斗争、军事斗争重大内容的能力,多以反映下层官吏、市民阶层、农民阶层的生活为主。因此各行当的表演艺术,特别是老生、净、刀马旦、武生行的表演手段,仍有待于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新编历史故事戏不断增多,各行当的表演艺术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因为评剧的显著特征是贴近生活,所以许多剧目都是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题材为主。评剧的第一个剧作家成兆才,1919年编写的《杨三姐告状》,即以真人真事为素材,久演不衰。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杨三姐告状》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它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剧中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手、眼、身、法、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包括唱、念、做、打也各有各的诱人之处,可以说它们都来自于生活。“新”派传人——谷文月在剧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智慧、倔强的杨三姐形象,特别是在公堂上的一段表演,她从初上公堂的胆怯到对官府的哀求,又从哀求到对邪恶势力的勇敢抗争,她除了通过动情感人的唱腔塑造人物形象外,还善于运用神态和动作来展示杨三姐的性格特征。再有戏剧名家——赵丽蓉,更是我们所喜爱的一代评剧大师,赵丽蓉老师塑造的杨母,表演动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由于全剧变成喜剧风格,使得她放开手脚表演,让这一人物更加光彩。她精彩的对白,优美的唱腔,使评剧迷们全都大感过瘾。她精彩略带夸张的表演,使本来悲剧的剧情充满了喜剧夸张的色彩,而增加了观赏性,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所以百看不厌。“上炕磕鞋”、“炒鸡蛋”、“惊吓掉炕”、“哭灵”等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表演令观众信服,既有笑声又有掌声,是后辈演员学习的典范。另外,剧中各角色的表演,也是恰到好处,不温不火,如“谋杀”、“跑驴”、“哭灵”等情节的表演形象逼真、诙谐幽默,使得满台生辉。 
  
  我在学唱该剧的过程中,则发挥了我的自身优势,在“尊厅长”一段唱中,以“新”派主旋律为主,在“新”派的唱腔甜美俏丽的基础上发挥特长,融入自己声音脆亮、刚柔相济的演唱风格,增强了演唱力度,更好地体现了主人公不畏强权、敢作敢为的坚强性格,塑造了刚直不阿、不畏强权的杨三姐形象,受到了观众的褒奖。 
  
  评剧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势、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种套路,以至喜怒哀乐、哭笑惊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声调、心理变化和形体动作的表现。没有生活就没有了艺术,改革创新不是因循守旧的对立,是继承和发展的融合。有人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变,否则就是背宗忘祖、糟蹋艺术。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均走极端,有值得商榷之处。 
  
  此外,评剧也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比如传统戏的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我们认为这些表演都是生活的提炼和精髓,都是按照生活规律进行的艺术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评剧进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全国大多数的省、市、自治区组建了评剧表演艺术团体。一批专家、学者投入到评剧艺术的改革、创新之中,从剧目的表现内容到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NextPage]
  
  由于“善于表现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传统,所以在这个时期编演现代生活剧目方面成绩更为显著,评剧演出的大量现代戏,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讴歌了社会主义新人,提出或试图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这些剧目的出现,为评剧以后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并出现了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刘巧儿》、《小女婿》、《祥林嫂》等著名剧目。20世纪60年代前后,又出现了《李双双》、《向阳商店》、《金沙江畔》等剧目。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评剧艺术更是日新月异地发展,从《高山下的花环》到《呼兰河》无不显现着评剧独特生命力的顽强延续。另外,经过整理加工的传统剧目也大放光彩,有的属于老戏重排,如前面我所提到的《杨三姐告状》和《花为媒》等,其中大部分老剧目都保留了下来,有的唱段堪称是继承传统、发展传统的典范,不愧为开拓创新的经典之作,其共同特点是在传统板式结构中作某些探索,或丰富其声腔、或更换其节拍、或凝缩、或舒展、或旋法出新、或调式变易,但皆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这一亘古不变的艺术规律。 
  
  评剧的生活之美,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和丰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高度提炼的表演艺术,它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保持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并把花样不断翻新,创造出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灵感。它发展到今天,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毕生心血,经过百年的继承、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独特的评剧之美。 
  
  (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