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20年的尚长荣尽在三部大戏[图]

2008-02-19 12:56:38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尚长荣塑造的曹操

 
 
京剧《廉吏于成龙》


  《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将集中上演

  《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这是上海京剧院20年来三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编大戏,也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20年艺术历程的缩影,代表了上海京剧创作的最高水平。此次,由浦东新区文广局、东方早报社、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中,三部剧目将集中上演,这是20年来的第一次。无论对于京剧爱好者和新观众,都是一次难得的欣赏机会。

  20年来,三部剧目几乎囊括了中国戏剧所有的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戏曲现代化标志”的《曹操与杨修》,20年来不仅获得了所有专家学者的赞誉,更是征服了无数知识分子,在戏剧界赢得广泛的赞誉和讨论,早报特选登3篇相关剧评,以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剧作。


 
《贞观盛事》


  ◇《曹操与杨修》剧评

  大学生称之为“两个刺猬拥抱”

  作者:龚和德

  我没有赶上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我看到的最好的花脸艺术家是裘盛荣、袁世海。但我要说,尚长荣是更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我们迟早会承认,尚长荣是划时代的花脸艺术家。这当然是我个人的一种感受。

  在京剧史上有过不少“两门抱”的花脸,既能唱铜锤,又能演架子花,因而戏路子比较宽。尚长荣是侯喜瑞的学生,本工架子花,自幼受过严格训练,又有一条好嗓子,运用自如,出入金、裘,他是从“两门抱”走过来的。 
 
    然而他今天的成就,已不是一般的“两门抱”或一般的戏路宽;他是真正能把京剧净行的艺术积累,综合融化为新角色的创造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新曹操,传统标准,当代审视,都得折服。这是花脸艺术的新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尚长荣正在做当年谭鑫培在生行做的工作。谭鑫培称得上是京剧有史以来生行第一个全能化性格演员。尚长荣可谓庶几近之,经过不懈的艰苦砥砺,终于跃进为当今净行首屈一指的全能化性格演员。

  在今天,要当一个全能化性格演员,实在要比历史上的演员困难得多。尚长荣意识到这一点,他的新思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寻求“当代意识与传统表演艺术深层契合”。而《曹操与杨修》的创排,正好为他提供了难得的实验性机遇。

  作为表演艺术的当代意识包括些什么内容?是个难谈的大题目。这里只能谈我从尚长荣身上看到的几点。

  尚长荣说,他要塑造的曹操,是一个“为人性的卑微所深深束缚、缠绕着的历史伟人形象”。这是作家提供的,也是他要紧紧把握的,并且透露出他要通过表演,进行人性的探索。有位年轻的朋友说,《曹操与杨修》为什么能打动学术界、科技界观众的心弦,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人性弱点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此他激动得“几夜没有睡好觉”。他还说,“艺术一旦能为人的心灵的解放服务,就根本不存在危机!”把《曹》剧看作是写政治阶级对知识分子的迫害,不是误解也是太过浅薄。这两个智能人物的悲剧,实质都是人性弱点的悲剧。有的大学生戏称之为“两个刺猬拥抱”的悲剧。尚长荣能抓住曹操“伟大”和“卑微”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来进行心理历程的表演“诠释”和性格塑造,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人性的探索是创造新曹操的“内功”,那么,把表演本体的传统激活,则是演好这个人物必备的“外功”。他在唱念的音量、音色上,高低收放粗细刚柔,其对比度比传统规范大得多;高处可以倾喉一啸,声震屋宇,低处则极尽细微曲折之致。在做工身段上,注意功架的洗练、凝重、边式的同时,又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今天京剧的困境,并非它已经耗尽了生命,只能等着“完美地死去”。它的病根在于:精美的形式缺少强大的新的文化作支撑。而寻找文化支撑落实到具体操作,就要在团结作家、发现作品上下工夫。尚长荣通过《曹操与杨修》来进行现代与传统“深层契合”的实验,这个难得的机遇,恰恰是他自己发现,自己捕捉到、争取到的!这件事将成为新的“梨园佳话”载入史册,因为它生动显示了一个当代京剧艺术家寻找文化支撑的高度自觉性和高度鉴赏力。[NextPage]

  ◇《廉吏于成龙》剧评

  清官戏的思想深度

  作者:周传家

  漫长的封建社会,清官寥若晨星。有限的几颗星斗中,于成龙显得格外耀眼。于成龙于清顺治十八年入仕,从一位七品芝麻官升迁为正二品封疆大吏,他每到一任,都励精图治,尽心竭力,廉洁奉公,政绩斐然,留下了极佳的口碑,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的一生波澜壮阔,起伏跌宕,如何在有限的时空里给予充分展示?两个多小时的舞台剧不允许像长篇电视连续剧那样从容不迫地细说从头,娓娓道来;京剧《廉吏于成龙》遵循舞台剧的规律,打破传统戏曲开放式的线性结构,吸收话剧的结构模式和电影手法,直接从于成龙上任福建按察使写起。为适应横断面板块式的闭锁结构,开场即大胆运用了画外音的形式。

  画外音中,于成龙内唱登场。电影的叙述方式,话剧的调度手法和戏曲的自报家门糅合到一起,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主体突出。接下来,在主仆之间漫不经心的聊天和谈笑中,巧妙地回顾了于成龙的为官经历,运用细节展示出于成龙的清廉作风,然后通过路遇介绍各色人等,情节紧凑,笔墨经济。

  没有冲突便没有戏,京剧《廉吏于成龙》善于设置激烈而富于戏剧性的矛盾斗争和戏剧冲突。尽管主体事件还不够十分集中,“重审通海案”和“救助”、“逼捐”、“请辞”、“验廉”等情节之间尚缺乏紧密而内在的逻辑联系,以至于有时不可避免地引发矛盾冲突的转移和淡化;但由于把于成龙的一生浓缩到福建任上这一段来表现,从他低调上任到悄然离去,比较完整、比较丰满。既首尾呼应,又余味无穷。其中“查狱”、“三杯酒”、“思妻”、“半酒论”、“验廉”等片段,十分有戏,引人入胜。

  于成龙舞台形象的成功,不仅因为剧本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文学基础,还有赖于表演特别是尚长荣的精心塑造。从整体舞台呈现来看,横断面板块式的结构、比较写实化生活化的服饰装扮,和时空流动、虚实结合的写意手法融为一体,自然而流畅,为演员提供了体验和创造的平台。尚长荣充分发挥自己唱、念、做、表方面的优势,一切服从于人物,突破行当和程式,设计出不少新的动作、唱腔,多侧面地展示出于成龙日常生活中的诙谐、亲切、风趣、平易、朴实无华,关键时刻却敢于只身犯险,执著坚定、不屈不挠的性格,细腻生动地刻画了“这一个”清官形象。

  这几年,舞台、荧屏、银幕上出现的清官戏委实不少,在赢得了广大观众欢迎的同时,也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反感和忧虑。有人认为人性皆恶,无官不贪,天下乌鸦一般黑。因而怀疑于成龙事迹的真实性。诚然,清官戏也有良莠之分、高下之别、粗精之差。当务之急是提高清官戏的水平和质量,使之更具有时代感,更具有思想深度,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无疑,京剧《廉吏于成龙》在这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贞观盛事》剧评

  这出戏相当不平庸

  作者:刘厚生

  上海京剧院1999年首演的《贞观盛事》几年来颇得好评,获得多次奖励,已经成为上海京剧院保留节目。2001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京剧节上,又被评为金奖之首。但其后不久,傅谨在他评京剧节的文章中说《贞观盛事》是“‘平庸的完美’,并不为过”。

  傅谨的文章中有些观点我是同意或者同中有异的。比如,他指出京剧节中传统剧目太少,我很同意。但对于他传出的“平庸的完美”之说,则碍难苟同。

  “平庸的完美”这个说法是矛盾的。平庸者必不完美,不完美者未必平庸。我对《贞观盛事》的看法,第一,不平庸;第二,不完美。或者连起来说,这部戏相当不平庸,但还不够完美。

  《贞观盛事》中魏征同李世民的矛盾冲突是围绕着释放三千宫女一事展开的。在魏征性格的塑造上无疑是成功的。他不像董宣那样强项,更不像黑脸包拯那样刚直,不畏权势。他见义忘利的性格使他必须坚持真理,但他深知自己不是开国元勋,而且是个“贰臣”,他只能走迂回的路。他抓住长孙无忌想霸占郑仁基女儿一事入手。先把李世民抬到公正地位,然后转入三个宫女问题。这并不是玩弄权术,他仍然要把生命押上去。他固执而又小心翼翼,有话就说而又不断反思,这样复杂的性格和心理过程,在舞台呈现上鲜明而又流畅自然,能够抓住观众。一个充实的性格活了起来,这就大不平庸,这些情节、人物,又大都于史有据,虽有变易,但非戏说,创作态度十分严肃。

  《贞观盛事》在舞台艺术上更是不平庸。这里不能详论,只看第三场拜寿和第五场夜访两场重头戏。拜寿时魏征同李世民都从雍容揖让的君臣常礼中因争论而突显出两个性格的本色,语言针锋相对,节奏沉重紧密,有声有色,形成高潮。到了夜访,两个人都经过反思,再度走近、释嫌,一个深觉内疚抱歉,一个更是意外感动,十分复杂的心理景象和感情波涛。不用多说话都在“三笑”中充分表现出来。尖锐斗争已过,却达到更高的高潮,令观众感动、感染、感悟。“三笑”是传统程式,这里大大丰富了其内涵,导得好,演得也好。

  当然,应该说,《贞观盛事》还不够完美。在剧本上,有些头轻脚重:以马球、西域美人开头,距主干较远,显得入戏慢,分量轻;在舞台上,又有些头重脚轻:马球美人一场场面宏伟,人物众多,动作强烈,而以后戏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的细腻表演,有受压之感。整个说来,可能受话剧影响多了些。

   (编辑:全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