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京剧剧本的文学概况

2008-07-31 17:31:59来源:    作者:

   

    京剧的剧本,是运用文学如唱词、念白和科介等手段,通过一定的结构,敷陈情节,展开冲突、刻画人物、抒发感情、表达主题思想的形式。它需要通过舞台上的直观的艺术形象,从多方面激发观众的情感,因此,京剧剧本受到京剧舞台艺术规律的制约,同时又是京剧舞台艺术创造的基础。俗话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对于京剧来说,也毫不例外。

    京剧的剧目,见于曾白融主编的《京剧剧目辞典》中,就多达5300余种,至今保留下来的剧目在干种以上,在舞台上演出的传统剧目不少于二、三百种。就京剧剧本的类型而言,可分为本戏、折子戏、小戏、连台本戏四类。本戏是指一次演出时间里演完的剧本,故事情节曲折,有头有尾,常常是生旦净丑俱全,唱念做打均有。如:《四进士》、《红鬃烈马》、《龙凤呈样》等剧。折子戏也称单出戏,是从整本戏中摘出来的某一片断或某一场,大多是全本戏中的精彩部分,经过演员不断加工改造,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创造。如《搜孤救孤》、《拾玉镯》、《文昭关》、《锁五龙》等。小戏是指演出日十间短,故事情节较简单但又完整的剧本。如《小放牛》、《一匹布》、《小上坟》、《连升店》等。连台本戏有时也称“全本新戏”或“长本大戏“。剧本故事长,情节完整曲折,人物众多,一般需分日连演。如三十六本的《三国志》、十六本的《德政坊》、十本的《五彩舆》等。根据创作年代和题材的不同,京剧剧目又大致可分为三类: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古代戏。传统戏一般是指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所编演的京剧剧目。这些剧目中的大多数含有民主性的精华,反映厂中国人民生活繁衍和斗争的历史,塑造了中国人的独特性格,表现中国古代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善良,敢于反抗侵略、嫉恶如仇等优秀的品质,反映他们为保卫祖国、反对压迫奴役所进行的各种正义斗争和对幸福生活向往的呼声。这些剧目中也有一部分因内容和艺术不适应时代新的需要,逐渐随时代消失。新中国建立后,进行了戏曲改革,这些传统剧目,经过认真的整理和修改后成为保留剧目,在舞台上广泛流传。如《四进士》、《群英会》、《打渔杀家》、《空城计》、《玉堂春》、《宇宙锋》、《挑滑车》、《拾玉镯》、《搜孤救孤》、《霸王别姬》、《长坂坡》、《三击掌》、《六月雪》、《春秋配》、《秦香莲》、《金五奴》等等。从艺术形式上说,这些剧目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等等。

    新编古代戏,是当代作者创作或者改编的反映古代生活的京剧剧目。在戏曲改革中,京剧作者在改编整理传统剧目中,又根据历史题材创作厂一批反映古代生活的剧目。如《将相和》、《猎虎记》、《武则天》、《赤壁之战》、《白蛇传》、《西厢记》、《谢瑶环》、《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瑞罢官》《满江红》、《司马迁》等等。这些剧目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京剧上演剧目,使京剧舞台焕然一新。

    京剧现代戏,是指当代作者反映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现代生活的京剧剧目。如:《白毛女》、《红灯记》、《芦荡火种》、《箭杆河边》、《杜鹃山》、《恩仇恋》、《蝶恋花》、《黄荆树》等。京剧现代戏的出现,更扩大了京剧反映生活的覆盖面,增加了京剧的表现力,使京剧艺术更进一步发展。

    京剧是全能型戏曲,无体不备、无所不容是其突出的特点。这是因为这些剧目,多是从徽、汉、昆、梆各剧种引进的传统剧目经过整理、改编加工而来。对昆曲原有剧目,有的是改编,有的则是全盘继承,如:《安天会》、《醉打山门》、《春香闹学》、《金山寺》等。昆曲的曲词、腔调、身段、表情等,严格规整,典雅华丽。京剧得以滋养,可以化俗为雅,提高艺术晶位。梆子腔的剧目,也大量被京剧吸收、改造,例如《庆顶珠》、《辛安驿》、《拾玉镯》等,徽班演出常常皮簧和梆子同台,“两下锅”的现象在北京非常普遍,大量梆子腔的剧目在这样的情形下,从搭入徽班的梆子腔演员所独擅,再到徽班演员大胆改造搬演,最后成为京剧剧目并蜚声剧坛。从梆子的《庆顶珠》移植到京剧《打渔杀家》,情节更为集中,结构更加合理,行当分布更加均衡,成为一出京剧中典型的生旦并重剧目。至于原来故事的斗争锋芒和悲剧气氛,也在无形中有所削弱。梆子腔剧目质朴清新,思想情感的表达率直明快,表演自然生动,民间气息浓郁。京剧改编强化了其中人物刻画、性格塑造真实准确的优长,但又注重含蓄深沉,更能被都中人士所接受。徽、汉二调的皮簧剧目,是京剧形成之初就大量演出的拿手好戏,程长庚演出《法门寺》中的赵廉、《借箭》中的鲁肃、《让成都》中的刘璋;张二奎演出《探母》中的杨四郎、《捉放曹》的陈宫;余三胜演出(定军山)中的黄忠、《碰碑》中的杨令公、《当锏卖马》中的秦叔宝等,都风靡京城。徽班剧目重视行当的文武皆能,充分发挥演员的表演专长,场面热闹、人物众多、情节紧凑,在出入皇宫、王府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潜质,借鉴了内廷大戏的演出形式、穿戴格式、砌末灯彩等手段,剧目演出更加规范,更讲究场面气势和内在的含蓄美。[NextPage]

    京剧剧目大量编排,是四大徽班各以所长竞相称雄的时候。这些新戏多结合主要演员特点,使演员在台上既能彼此促进,又可以一层特长。三庆班以程长庚、徐小香、卢胜奎、杨月楼等为主,人才济济,所排“轴子”戏《三国志》享誉剧坛,为须生戏张目。四喜班以梅巧玲、时小福、杨朵仙为主,当然较多编演旦角戏,其新编《雁门关》、《盘丝泪》等戏,号召力不容轻视。春台班以俞菊笙为主,新编《元盒》金钱豹》等武生戏的火爆,着实赢得)。大批喜欢武戏的观众。至于《恶虎村》、《连环套》、《艳阳楼》等以绿林豪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武生戏,由于情节、故事有吸引力,表演上特点突出,同样大受欢迎。

    这些新编剧本,有的是由演员编写的。如三庆班的老生演员卢胜奎把三国故事编为皮簧《三国志》,行当安排得当,情节引入入胜,舞台场面宏大。《五花泪》由旦角演员胡喜禄和王长寿、张喜子编创,其真假潘金莲对唱的“十三咳”新腔从此流传不衰。据传说,春台班演员沈小庆也以编剧著称,《恶虎村》是他按骨牌数字分配角色而成,剧中32人,恰与骨牌数相合,从中也能看出当时徽班角色之盛。某些喜欢皮簧戏的文人也纷纷加入到创作队伍中。所编的《官得福》一剧,本于《聊斋》的《龟元帅偷香窃玉》、《灶君大战龙王》,剧情火爆热烈,让俞菊笙大打出手。《儿女英雄传》、《粉妆楼》等也出自外行之手,已成为京剧的重要剧目。由演员改编、创作的剧本,由于他们熟悉班中情况,精通表演形式,因此情节设计、人物安排、角色出场、场面调度都格外注重舞台演出效果,因而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文人编剧,虽然不大熟悉表演,但创作却能突破陈规,不拘一格,想像力丰富,情节生动曲折,扩大了创作题材,也使演员能够通过新戏演出,拓宽表演天地,提高艺术质量。

    辛亥革命以后,一些文人学者投身于京剧创作队伍。他们写的剧本注重发挥演员的表演专长,同时适应京剧的艺术形式。如齐如山、李释戡为梅兰芳编写,罗瘿公、金仲荪为程砚秋编写,陈墨香、庄清逸、吴幻荪等人为荀慧生、尚小云、杨小楼、郝寿臣等整理、改编、创作剧本。这些文人主动加入京剧创作队伍,一方面改善了剧本文学性和艺术性滞后于表演的状况,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对演员的了解,使他们的创作能够充分考虑到量体裁衣,因人而异,对表演总体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齐如山等人为梅兰芳编写的某些剧本,就做到了注重古装,注重歌舞并重,注重唱念表情。梅兰芳能够成为京剧大师,和这些才华满腹的文入学者的热心帮助是分不开的。

    京剧剧目来源如此广泛,创作队伍又比较庞大,因此内容也极为复杂,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象自然不足为怪。由于京剧在剧目创作上,都是因时、因地、因入而变化,所以剧本类型多种多样。《思凡》、《夜奔》是独角戏,《小放牛》、《打花鼓》是“二小”、“三小”戏,京剧均能应付自如。生旦合作的《武家坡》、生旦净合作的《二进宫》等,京剧演来也得心应手,《龙凤呈样》、《四郎探母》、《秦香莲》等大型剧目,京剧更是游刃有余。总的说来,京剧的剧目无体不备,表演无所不能,二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形成了良好的艺术联动效应,铸就了京剧蔚为大观的舞台局面。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