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珂玉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格素质的培养已成为当今全球教育的主题之一。艺术审美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手段在人格塑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教育中的舞蹈教育,也显示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成为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舞蹈是人类本能的反映,以情感抒发带动,用动作去表达它所反映的人、事、物的一门艺术学科;是陶冶人们情操、丰富想象力,开发智力,提高素质,激发其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发展的有效的艺术教育,具有推动受教育者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因素。
关于“人格”西方哲学家这样解释的: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即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资格和品格的总和。实质上在西方心理学中,人格就是性格,而性格则是指一个人一成不变的特有品质。而人格素质是指,个人的人格在态度、特质、反应模式方面的基本和持久性结构,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但受生活经历和环境因素修饰。舞蹈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千百年来以其多元整合的教育功能,在塑造和提升人生境界,教人追求真善美,培养完整人格方面越来越多地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人格有生理类型和心理类型两类。素质分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在其发展过程中,舞蹈教育对人格素质影响的途径较大的,就是身、心、思维方式。
一、从生理类型,自然素质方面
舞蹈动作受大脑的支配,是身体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大脑的训练。舞蹈教育从舞蹈与人的素质培养的互动关系出发,在教学中,舞蹈首先是一种身体的训练。通过舞蹈教学,不仅能改变“端肩扣胸”“低头驼背”“动作失调”“身体僵硬”等肢体行为的不良习惯,以塑造外在的健美形体,还可以改变“胆怯”“害羞”“反应迟钝”“不自信”等内在性格上的弱点,弥补缺欠,完善人格,培养高雅气质,达到“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和协调统一、全面发展的目的。
舞蹈对人体肌肉骨骼训练的力度、强度都比较大。最高的表演状态,就是灵活自如的控制身体。但这种身体训练不只是停留在身体、形体训练的层次上。舞蹈还是一种表现,学生能在舞蹈中逐渐认识自我,有助于自我潜力的认识和开发。舞蹈对人的影响和塑造,不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感官,而且通过美的形式直抵人的心灵深处;不仅影响当前,而且作用长远。舞蹈训练会使一个人获得身体平衡和节奏性动作的习惯。舞蹈中的节奏体现了生命的肉体节奏与精神节奏的统一,潜意识的直觉与有意识的理性达到的平衡。在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促进感觉与思维的协调。节奏感是生命的基本力量,节奏训练的深层意义表现为,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具有一种“人格的力量”。西方现代舞之母邓肯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最自由的躯体蕴藏着最高的智慧”。舞蹈的表现和传播不是外物,而是具有血肉生命、饱含感情的人自身。因此通过形体动作和肢体语言的表达从而对身心发生影响。
二、从心理类型,心理素质层面
现代舞理论之父鲁道夫-拉班说,舞蹈是一所行为学校,人们指望它在外露的礼貌背后,产生一种扎根更深的社会性的和谐和友善。舞蹈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是智能的发掘,人格的塑造和人性的完善,舞蹈教学亦是如此。舞蹈的学习,始于模仿。学生直接从肢体的运作模仿入手,开始舞蹈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去看教师的示范动作;通过听觉去领会动作的要领;再通过大脑的思维去“悟”,去指挥肢体来完成动作。同时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克服弱点、毛病,以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这是一个由外到内,先模仿而后体验,先操作而后驾驭,直至达到心灵的自如表现的一个回环的反复过程。这一过程,既诉诸于人的感性,又诉诸于人的理性;既触及到人的感官,又触及到人的灵魂,充分体现出舞蹈是集头脑、心灵、身体为一体的艺术特征。由此看到,在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仅是外在肢体的生理运动,而且对人的心理诸因素都是一个培养锻炼的过程。当代中国儿童,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情形,不少儿童娇生惯养,缺少必要的磨励,养成不良习气。不少儿童体质较弱,同时意志力亦相当薄弱,大多与缺乏意志品质相关。舞蹈教育可以解决这一难点。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教育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病。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可以使孩子明白,想要成功必须付出、坚持,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舞蹈教育要加强积极情绪与状态的训练,或者以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动态,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灵,增强其表现力与表现欲,增强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其建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格理想。此外,培养起他们的善良、乐观、宽容、淡泊的性情,以健康的心态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界中生存。以身心协调的运动训练身体,塑造完美的人格。
[NextPage] 三、人格培养对社会素质的影响
通过舞蹈教育对思维方式(包括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改变人格特征,使个人素质完整,促进社会素质和谐。舞蹈是人体动态艺术,是一种用体态语言传情达意的人体文化现象,动是肢体的运作,舞是情感的延伸。在青少年阶段,舞蹈教育对群体意识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舞蹈艺术有很强的集体因素,学生在跳集体舞的过程中,需要掌握集体行动的方法,养成集体观念。舞蹈是人体的律动而不是乱动。它要求节奏、秩序、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在古时候,舞蹈常被用作改善人际关系的手段。舞蹈的社会功能就在于,“乘机介绍了秩序和团结进入这些狩猎民族的散漫无定的生活中”。舞蹈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人们的群体意识、协同意识、交际意识和纪律观念,另一方面,又保护了人们的个性自由和个人的独创精神。因为它在强调步调一致的同时又允许甚至鼓励舞蹈者大显身手,一展雄姿。所以,它对于趋向松散的群体有一种维系作用,而对于铁的纪律约束之下的个体,又是一种解放和松弛。舞蹈造就的是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理想境界。它使青少年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成为时代所要求的既有社会群体意识又有个人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同时,舞蹈立足于“身体的原点”表达“生命的目的”的本体特征,体现出它是与人类生命本体最贴近的文化,它同人类同时诞生,又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和文明进步而演变、发展着。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舞蹈学习,更近一步了解舞蹈学科中渗透的文化知识内涵,通过舞蹈体验,感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舞蹈艺术因其蕴含了人类社会多元文化因素,而不仅具有极强的情感渗透功能,还具有极强的社会教化功能,对提升人类的感情生活,提高人类的审美水平,促使人格培养获得全面发展,对社会素质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习编辑: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