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颖
苏州市歌舞团一级编导马家钦历时三年,努力学习和研究昆曲,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巧妙地从中提取舞蹈元素并加以衍化、发展出一个新的舞种——昆舞。与会者来到市歌舞团,观摩了大型舞蹈诗《昆韵》中四个片段的汇报演出:群舞《咏兰》、《游园》、《喜扇》和《花梦》。这场饱蘸江南古风又具人文意绪的新品——“昆舞”,让我很为中国古典舞再次出现了一块新鲜的绿色而激动……
仔细想来,昆舞的出现绝非偶然,历史与现实的纵横点上留下了它悄然兴起的缝隙。文化的繁衍往往具备同源共生的可能性,但最终的走向,还是选择者自己的追求。昆舞,一路走来,就带着这样的前因后果……
学术前提
必须承认,昆舞的生成有其必然条件,它得益于中国古典舞这个“不定空间”的体系。
中国古典舞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学科系统,它既需要纵向挖掘与提炼,也需要横向考量与拓新,更不避讳“流派”或“风格”的多样与文化涵义的发现。在历史的维度上,它允许多视角、多侧面探究,以利于“小中见大”、“以点带面”,最后实现整体性把握;在现实的维度上,它允许“家族”有大规模的新形态出现,涉及种类与风格、色彩等诸方面,多点出击形成粗放型产品,再整合、提纯构成个案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促成系统。昆舞的出现。有赖于中国古典舞这一文化平台的存在,而系统构成的基本规律也制约了昆舞构建的基本思路。两个因素,直接结构了昆舞的生成。
昆舞是中国古典舞蹈研究的一个很大的收获,它以“意”为特质,以“和”为特色,以“雅”为特点,以“韵”为特征,昆舞和“马氏”昆舞理论,充分体现了民族性,体现了扎实、踏实的作风,体现了人文精神,体现了对艺术本体的执着研究。
理论意义
何为“昆舞”?顾名思义,应是昆曲中的舞蹈的衍生物,是以昆曲“唱、做”艺术为素材创造的、古典文化内涵深厚的舞蹈样式。它是一种“内向型”的舞蹈,除具有昆曲表演艺术的规律与特征外,“意守丹田”的意念作用是其核心“法门”,思维方式上的中国哲学、美学涵义是其内在根据,呼吸是其形态构成的生理和心理依凭。
界定了昆舞,自然就要再发掘其理性价值。我以为,昆舞的理论意义大约有五:
一、创造性。昆舞的发生是遵循着“主旨在前——本体构成——审美把握——哲学依据”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这表明,昆舞发生的创造性在其肇始阶段就已显现出来了。
首先,昆舞的发生是思考的结果。针对当代舞蹈的现实状况,昆舞的创始人希望发现中国古典舞新的可能性,并希望在学科基础相对深广、条件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实施这种可能性。昆曲是独立的艺术系统,“生”、“旦”气质代表了雅致、细腻的“吴文化”个性,与其他戏曲种类相比,因为有了内蕴的差异,才使它寻得了自我价值。
其次,寻找动作理念和运动方法。这是昆舞本体构成的核心段落。总体观之,昆舞的动作特点、韵律特征、风格特色等,都个性鲜明、不落俗套,也不模仿或雷同其他;而手(背、掌)的推拉和运动空间的27个“点位”则是昆舞之“创新”所在,这是科学思维的表现,由此而构成昆舞训练体系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功能。音乐方面,“曲牌”限制的节奏方式,隐含了独特的身体动静格局,“水磨腔”为主的节奏型凸现了人体动作的真实来源。一再强调的风格特色——“松”,即形态上的放松、惬意,有如“日”韵的“停顿”。发现了“日”韵,便是寻得了实现“松弛”的关键。
再次,审美决定运动方式。昆舞的运动思维核心是,回到动作发生的“原点”寻求其质的规定性,通过昆曲艺术的“三小”(小生、小旦、小丑)风格来规限它的美学指向,于是便出现了清雅高洁的趣味,而这趣味也就决定了它的运动感知方式——舒缓、安徐、娴雅和均衡节奏中的动作流程。
最终,思维决定综合形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圆融周游”、“气道曼生”的延绵不止,内在构造的“和谐”如一,共同构成了昆舞动作的功能性、风格性与表现性、意念性的综合特征。舞蹈理论家资华筠先生说“昆舞是一‘立体整合’”,窃以为,这种“立体整合”的着力点恰恰在东方传统思维的综合性和舞蹈形态的“天人合一”观念上,即“形”与“神”、“思”与“体”的整合。[NextPage]
二、文化性。昆舞,是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产物,基础深厚,充满学养和文化精华,是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精神的真实反映。它推出的27个“点位”具有鲜明的“太极思维”特性,动作和韵律具有深邃的传统文化意味,透过其动态表象往往可以感悟其深层的文化意蕴,观其形态往往能够唤起思想深处的文化记忆。
三、目的性。“意守丹田”的运动规律,是中国身体文化的核心表述。在昆舞这里,“意念”思维的被强调,使动作的发生、发展与目的的揭示形成内在关联,从而让肢体的文化感日益生长出来,人体文化的丰富性与意味空间的实在性,跃然目前……
四、风格性。昆舞中的“意念”领引,让身体得到自主与自由;有了自由,才能真正实现身体的“放松”。让功能性寓于风格性之中,使风格追求置于功能培养之上,“发力”和“起范儿”都有创新,并逐渐形成“风格+功能”的运动思维,这是昆舞风格成型的基本指标。
五、观念性。崇尚文化意识与文化自觉,是昆舞的创作观念。讲求“限制中的自由”,旨在锻造自我意识,寻找独立品格,是昆舞的本质取向。当自我意识得以鲜明、独立品格得以完成时,昆舞自然就划清与其他的界限。但其实,这并不是最为重要的。
回瞻上述昆舞的观念特性,笔者拟将昆舞的整体艺术特征概括如下:
含、沉、顺、连中,形体古意隽永;“凡上必下”间,情理自然流连;
雅、纯、松、飘中,意境空灵飘渺;板眼规限里,气韵绵长悠远。
教学意义
作为一个新兴的古典舞教学系统,昆舞有四方面的意义可以发现。
一、“元素化”与综合性。“元素化”教学是舞蹈教学的科学化标识所在,是实现动作提炼的同一性规律的最小单位量的关键步骤,它相当于舞蹈生态学的“典型舞畴”概念。昆舞的教学思路坚持了这样的方法,所不同的是,它将着眼点落在“风格+功能”的整合挖掘与综合把握上,保留了人体文化的基因与意蕴,易于透过
二、微观研究。昆舞的研究,是对戏曲舞蹈的再认识;昆舞的架构,突出本原分析的价值,善莫大焉!从细节寻特性,从微观见精神,突出逻辑性和实证性,使系统建设的可信度提高,都是昆舞教学建设的优长所在。
三、“推、拉”、运动27点。手位和空间的创新,使昆舞的运动时空出现了无限的可能性,这是昆舞的新创造。此举,既可以拓展教学理念,让古典舞的动作语言系统和构成方式出现无穷的扩充,又可以无限延伸昆舞的创作空间,让作品的视阈得以大面积的拓展。
四、“身心一体”的运动观。昆舞的洲练主张“先立脑、后立身”,“以意为帅”。然后身体从之,这种人体运动观符合中国传统运动思维的基本理念,这样的运动才是“有意味”的运动。舞蹈的身体,只有灌注了意蕴后,动作的质感才能透出,隐含其中的文化味道方可显现。昆舞,具备了这种素质,因而它的教学模式也便具备了相对的完整性。
有了这种“立主脑”的身体文化概念,舞蹈的本性就能在舞者身上渐渐得到还原;有了这种融思维、审美和运动于一体的教学方法,舞蹈的魅力才能愈发地被发掘、发挥与发展出来,变成一种文化的自觉。
应该承认,充满上述理性观照的昆舞,体系初现端倪。
昆舞是当下的创作,是对传统的再造,更是“古今合一”的思辨结果。它充满当代思考,是今人对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大胆想象与合理发挥的结果。当2l世纪的人类文化方式开始步入新的“文艺复兴”轨道时,昆舞——这种统合古今、思接千载的思维成果,自有其存在与中兴、发达的价值。
(编辑: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