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让中国芭蕾舞起来

2010-04-02 09:56:26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作者:李娜

  芭蕾舞是一门优雅、高贵而富有浪漫激情的艺术,20世纪中期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艺苑中一株美丽而娇嫩的奇葩。由于芭蕾舞具有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舞蹈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精神,决定了它在中国的发展必然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目前,创作力量薄弱特别是理论研究的缺乏,成为制约中国芭蕾舞发展的重要因素。

  芭蕾舞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舞种,这种局面的形成不仅同芭蕾艺术特性有关,也同芭蕾的介绍、批评和推广密不可分。我国很少有芭蕾舞创作经验的系统总结,更少有芭蕾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使中国芭蕾舞的实践缺乏系统、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长期处于摸索的状态。

  回顾历史,不能不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20世纪,整个世界的文学艺术深受政治和经济变革影响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思潮、流派、风格、样式都在相互碰撞、竞争、渗透和促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舸争流、千帆待发的局面。而这些对中国芭蕾舞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国芭蕾仿佛童话中的睡美人继续做她百年美梦,等待她的“白马王子”。无论是现代音乐、文学、美术、戏剧,还是现代舞都无缘与之相识,真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当今中国的芭蕾舞界,一则曰芭蕾舞的独特性,拒绝与外界交流改变自己;二则曰芭蕾舞为皇冠上的珍珠,是舞蹈艺术的顶峰,孤芳自赏;三则曰芭蕾舞一向是以高雅、优美为风格特征,不屑于受到世俗而不规范的现代舞影响,凡此等等都将芭蕾舞置于封闭孤立的状态中。这一现状连跟上世界舞蹈的发展都谈不上,更何谈迎接21世纪舞蹈艺术的挑战。

  没有现代艺术观念就不可能有现代艺术作品。现代艺术观念淡薄已成为束缚阻碍中国芭蕾舞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增强现代意识,不时刻关注世界芭蕾舞发展的动态并及时学习和吸收其中的精华以发展自己,中国的芭蕾舞现代化和接轨当今世界芭蕾舞的目标将永远是一个美丽与空洞的幻想而已。因而,大声呼唤新一代优秀编导,大声呼唤杰出理论人才,大声呼唤着现代艺术观念,这是中国芭蕾发达兴旺希望的所在,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中国芭蕾舞现状,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所谓的发展就是要以创新为基础的继承,以及与变革对立统一的“芭蕾民族化”。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上不仅必须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而且必须保持文化多样性,保持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特性。中国芭蕾舞之所以能逐渐成为中国人民喜爱的艺术品种,能在国际芭蕾舞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主要原因是坚持在走中国特色的芭蕾发展之路时,曾经致力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可以说中国芭蕾舞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民族特色的艺术探索,到今天已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这半个世纪的历程就是要将芭蕾舞这一外来艺术不断加以本土化!

  自芭蕾舞进入中国之日起,有远见的艺术家们就开始学习和继承两个传统,一个是芭蕾舞自身的传统,一个是中国舞蹈文化的传统。芭蕾舞经过40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的体系,具有严格的艺术规范。一方面,中国芭蕾舞的发展不能离开世界芭蕾舞发展的趋势,正是通过向西方、前苏联和美国等芭蕾舞艺术学习,并与之展开广泛的合作交流,才开创了中国芭蕾舞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芭蕾舞艺术对民族文化和现实精神状态的表达,也离不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只有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意蕴和深切的现实关怀,才会使中国芭蕾舞具有自己的灵魂。在我国芭蕾舞史上取得巨大成功并获得世界广泛赞誉的经典作品,都是或者吸收传统文化精神或者表现了现代中国人的追求的。

  中国芭蕾舞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它只有与现代社会和民族独特的历史境遇、文化传统结合才会产生新的生命力。因此,为了推动芭蕾舞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艺术家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代意识,在继承和发扬民族舞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吸取和借鉴西方舞蹈文化的精髓,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我们才能使民族芭蕾创作更上一个台阶,让中国芭蕾在世界舞台上翩翩起舞。

  (编辑:袁微)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