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

2008-05-09 20:59:24来源:    作者:

   

    身韵”从字面上理解,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在特质,两者间的完美结合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魅力及其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之所在。本文从“形、神、劲、律”入手,试论中国古典舞的“身韵”。

    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没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那么,任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存在的。当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对形式美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定位。以中国古典舞为例,在“形”的训练上有以下3点要领:

    1.舞蹈者的身躯在静止的状态下必须具备自我审美意识与气质。

    2.掌握动作转化过程中的路线与轨迹。

    3.理解“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的瞬间变化法则。那么“形”包含哪些内容呢?我们早已不满足于60年代初中国古典舞所规范的“八个手位”和若干程式化舞姿的那种审美层次了。在“形”的问题上,首先要注意体态上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的审美标准,这一点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拧麻花”,中国民间舞中的“辗、拧、转、韧”,中国武术中的“龙形”、“八卦”,无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事实上,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在古典舞中,“圆”的空间美就倍受人们重视。“圆”有多种表现形式,但不论有多少变化着的“圆”,其根本规律离不开“平圆、立圆、8字圆”这3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从技法上来分析,不难发现形成人体“三圆”运动的根本关键在于腰部的动作。以腰部运动为核心的“提、沉、冲、靠、含、腆、移”这7个最基本的动律元素,不但可以为多种千变万化的“圆”服务,而且可以派生出更丰富、更典型的以“圆”为特征的舞蹈动作。 “身韵”在“形”的训练中,是以“拧、倾、圆、曲”的体态美为重点、以腰部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以“平圆、立圆、8字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的,以求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谈诗、论画,抑或是品评音乐,都离不开“神韵”二字。究竟什么是“神韵”呢?古人说是一种“无迹可求,透彻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缘,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还有人说“神韵如神龙,令人见首不见尾,或者首尾皆不能见”。难道神韵真的如此神秘?我认为至少在中国的古典舞中神韵是可以认识,可以感觉的。著名京剧教育家钱宝琛先生有一句精辟的概括,他说:“开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即舞蹈动作中,“形”占三分,“劲”占六分,“心意”(即“神”)却占了八分。这并不是说“形”不重要,而是“形”可以通过模仿来实现,但“劲”和“心意”是必须经过潜心揣摩才能掌握的。动作的“劲”和“心意”赋予了“形”以鲜活的生命力。当形、劲、心意融汇贯通于一体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即“无形”,那才是真正的“形神统一”,才是舞蹈艺术表现的最终追求。

    “心意”或“神”是舞蹈者心态和内涵的表达。它的真实涵义是通过自觉的意识、意念、感觉来支配舞蹈动作,而不是盲目地、程式化地去完成动作,这种自觉的意识同时也包括丰富的想象力。马不波《论盖叫天》一文中说到,盖叫天之所以与众不同,是他在跳舞时往往把动作想象成“变化的云彩、飞翔的老鹰、风吹的柳条、冉冉的青烟……”,多么的形象啊!“形”中的“动律元素”和“平圆、立圆、8字圆”的运动,是与舞者的主观意念紧密相连的,即便是一个简单的“提沉”,也是一次由意念支配的艺术过程。所谓“心、意、气”,正是“神韵”的具体表现。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但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是受内心支配所表现出来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地诠释出形和神的关系。在“身韵”训练中,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是加强神韵的过程。因此,我们说人体动作中的神韵并不是虚幻、抽象、不可知的,它恰恰是起着支配作用的艺术之灵魂。

    常听到有人这样评论某一演员,说“姿态动作挺好,但劲头不对”。“劲头”指什么呢?个人认为“劲头”体现在动作的节奏、层次和力度的处理上。中国古典舞的节奏往往与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更多地注重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弹性”节奏。无论是戏曲、芭蕾舞,还是武术都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上的处理,中国古典舞也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以强度较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的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从而达到“形已止而神不止”的演出效果。此外,“劲”还有“刚中有柔”、“刚柔并济”等区别。

    “律”这个字有两层意思,即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它遵循的规律。“顺”劲是律中之“正律”,动作流畅、通顺则能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般。但古典舞还十分重视“不顺则顺”的“反律”,以达到令观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个动作或动势的走向似乎是往左的,突然急转至右,或者正向前时突变向后。这种“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舞蹈千变万化的动感。从具体动作上来看,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独特的规律使得古典舞具有了别样的气质。无论是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方向相反的逆向动势,抑或是特有的“从反面做起”,这些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变幻之美,是中国“舞律”的奥妙之处。
 
    综上所述,人体运动形态的“形、神、劲、律”的完美结合,才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