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从追溯舞蹈渊源中欣赏舞蹈

2008-04-23 19:55:18来源:    作者: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关于舞蹈渊源的追溯,世界各国的舞蹈理论家和艺术史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论述和看法。有的认为舞蹈起源于巫术宗教,因为在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从而产生了对图腾、神灵、巫术、魔法的崇拜,形成了对鬼神的宗教信仰:有的认为舞蹈起源于游戏;还有的认为舞蹈起源于异性的追逐和恋爱;现代派舞蹈家们则认为舞蹈是产生于“个人的感情冲动”等等。这些有关舞蹈渊源的论述.都可作为一家之言,供我们在欣赏舞蹈过程中思考。

    我们认为,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也就没有舞蹈艺术。我们今天并不是要探讨舞蹈艺术的起源,只是想追溯得久远一些,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历史角度作些简要的考察。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舞蹈艺术正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印迹,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

    当人类尚未发明语言,或语言的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的时候,远古时代的先民们,就以简单的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为媒度上来解释舞蹈的话,恐怕这应该是算做舞蹈的雏型吧。从这里我们可联想到鲁迅所谈的“杭育杭育派”。鲁迅讲:“我想,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一九三四年)。

    对上述“杭育杭育派”,鲁迅是从诗歌的角度谈,若从音乐的角度进入,也可说是音乐的起源。我们若从摹拟抬木头时整齐划一的原始动作来看,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最早的一种舞蹈形式呢!这里,我们并不是企图论证舞蹈、诗歌及音乐,究竟哪种艺术样式有更久远的历史,而只是想说明,当我们在欣赏舞蹈表演时,要知道它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
   
    远古时代的先民们,为了传授生产知识和技能,他们摹拟渔猎生活,再现劳动的生产过程,重温自己的生产劳动,以教育子孙后代,锻炼部落的集体成员,从而去适应低级生产状况的需要。从这里,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舞蹈在当时的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清楚地告诉人们,舞蹈的渊源与劳动、模仿乃至游戏是不可分离的。

    俄国文艺批评家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大家知道,野蛮人在自己的舞蹈中往往再现各种动物的动作。“二请看一看爱斯基摩人是怎样猎海豹的:他伏在地上向它爬去;他竭力象海豹那样地昂起头来,他模仿它的一切动作,等到悄悄地接近它之后,最后才向它射击。因此,模仿动物的动作,是狩猎的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毫不足怪,当狩猎者有了想把由于狩猎时使用力气所引起的快乐再度体验一番的冲动,他就再度从事模仿动物的动作,创造自己独特的狩猎舞。”他还指出:“北美洲的红种人,跳自己的《野牛舞》,正是好久捉不到野牛而有饿死的危险时候,舞蹈一直要继续到野牛的出现……。”这些论证说明,舞蹈的渊源与劳动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同时,原始人的性爱舞、宗教舞、模仿昆虫的蝴蝶舞,又说明原始的舞蹈艺术的表现对象不仅仅是劳动,而且也包括了原始人多方面的生活。因此,劳动可以说是产生原始舞蹈艺术的重要媒介之一。而人的大脑及其能力,人的自然生命力,人的爱美天性等,也都是产生原始舞蹈艺术的不可缺的条件。

    今天,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一些舞蹈中,有的还可以隐约窥见远古舞蹈产生的痕迹。例如:鄂伦春族的“熊斗舞”,除以人摹拟熊斗时的生动形象外,并以粗壮的“恨莫、恨莫”的呼号声摹拟熊叫,其中不就含有引熊出现以便猎取之意吗?现在,大家在舞台上看到的表现鄂伦春族人民生活的《鄂伦春舞》和《鄂伦春篝火》,都是由此脱胎而来的。当然,这两个舞蹈早已脱离了生产的直接需要,而成为鄂伦春族人民歌颂狩猎生活的真实的写照:“恨莫、恨莫”之声也已成为表达人民内心激越之情的呼号;那粗犷健壮的舞姿,依顺历史的变迁,已升华为象征着民族性格特征的一种审美观念的体现。又如傈僳族的“琵琶舞”就是从开荒、播种、锄草到收割,摹拟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这表明当时已经进入了农业社会的历史时期。同样,汉族的“秧歌舞”也是在这个历史发展的轨迹中,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的。

    我们所以对舞蹈艺术作这样一些粗略的溯源,目的仍然是为了使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各个历史年。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