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改编自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2月26日首播以来,争议不断。在“陕普”、“《舌尖》式旁白”、“村偶剧”等泛娱乐化的喧嚣声中,让“年轻人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梦想和不断前行的力量”这一初衷被渐渐淡忘。
有关注是好事,但对于这样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仅以这样“轻”的方式关注远远不够。昨日,记者采访了电视剧总编剧温豪杰、文学评论家李建军和樊星等人,请他们谈谈《平凡的世界》“重”在哪里,为什么今天仍不应错过它。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家李建军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不认同路遥作品的文学价值,《平凡的世界》依然是一部可以传世的伟大作品。
李建军对路遥的中篇小说和《平凡的世界》评价一直很高,就像他对中国“先锋小说”一直评价很低一样。
他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界许多人以“现代主义文学”的理念和趣味来作为评价的尺度和坐标。“他们过度强调了怪诞、奇异、陌生、晦涩等美学效果,过度强调了暴力、力比多等非理性内容的意义;甚至蔑视常识,蔑视大众,蔑视那些固有的文学经验;极端自我和极端封闭的叙事内容,极端反交流的叙事方式与含混不清的‘叙事圈套’,受到了不少学者和批评家无原则的赞赏和不合理的‘过度诠释’。”
他力赞,在这样的风潮中,“路遥清醒而独立地坚守着最基本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用老老实实的写实方法,表现切切实实的生活世相,不仅在观察生活和把握生活上显示出一种热情而理性的成熟态度,而且在细节描写、人物塑造和开掘主题方面,也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大师风范。尤其是在伦理精神和道德诗意方面,他的作品更是包含着值得珍惜的宝贵资源。他的写作很好地维持了与文学传统的关系”。
李建军表示,小说从来就是一种让人喜闻乐见的大众文体,是否受普通读者的欢迎,无疑是评价一部小说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就此而言,路遥完美地实现了自己的写作意图。他写出了一部可以传世的伟大作品。尽管它也有缺点和不足,但这些并不影响它的伟大品质”。
对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引起的争议,李建军说,这部电视剧他也在看,感觉编剧、表演存在瑕疵,但是整体还不错。他建议观众“不要用这个时代消费主义的文化理念来曲解和误读经典作品,要进入作品内部,认真地了解它所展示的生活,耐心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比关注演员是否‘偶像’一定更有意思,也一定会有丰富、更美好的感受”。“《平凡的世界》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内容,包含着足以打动人心的美好情感,包含着荡气回肠的情节,包含着能给人启示和力量的伦理精神,它一定会影响到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所有具有正常感受力的受众”。
总编剧温豪杰:
那种自尊自强的精神,今天许多人在找
“我自己也被它平实的力量打动”,昨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总编剧、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室主任温豪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凡的世界》在当今社会仍有价值,“今天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金子一般的真诚、善良、美好、上进、为他人付出,只不过公开讲出来的人少了”。
接到改编《平凡的世界》任务时,许多朋友都劝温豪杰放弃:经典小说,改编难度大,市场窄。温豪杰说他之所以坚持接手,是被原著平实的力量打动,被人物的真善美打动,“能打动我就能打动观众”。
在他看来,《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困境中,任何人都有坚持自己真善美原则、改变自己不满的命运、争取自己尊严的力量,这些力量将会使人让自己平凡的生活看起来并不平凡,或是超越自己的平凡。这在今天不仅是适用的,而且是缺失的。
“这二三十年,我们从苦难中走来。经历苦难的人,有的认命了,而本剧主人公为了尊严而奋争,不要命了。他们的不肯认命、不要命所流露出的精神力量,是我们今天许多人在寻找的”。
“我隐约觉得,这是部时代需要的作品。一直以来,电视剧里有太多斗、仇和狗血,时代早就需要美好、平实世界的回归。”温豪杰说,这些年追求富裕,好像造成了今天这个时代忽略了《平凡的世界》中的自尊自强精神和灵魂,以及那些纯粹的情感追求,呼吸与共的婚姻追求。“好像是今天的价值观念混乱了,其实从来没有,只是没有人说了,没有人表现了”。
“我一开始也怀疑年轻人会不会看,了解以后自己也吃惊——原著小说至今在一些大学借书排行榜排第三,很多80后看过,并留言他们的感动。人心是共同的”。
《平凡的世界》 王雷版孙少安造型
评论家樊星:它符合大学生面对压力的心理需求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樊星相信,《平凡的世界》在今天仍会广有受众,“因为作品里的草根梦想和励志奋争,符合当代大学生面对就业、创业严峻现实的心理需求。今天的环境、压力与当年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60后、70后,则能满足他们怀旧、忆苦思甜、找回生活动力之源的心理”。
樊星向记者回忆,当年自己初看小说原著第一卷时觉得拖沓,路遥接受了读者意见,到二卷、三卷写得紧凑,他就喜欢了。这部书让他看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大气、宏阔的时代画卷。随后几代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出身的大学生,都追捧《平凡的世界》。
请给电视剧加点重量
当电视荧屏上刮了太久的轻浅风之后,偶然看到如《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作品,许多人都觉得不大习惯。为什么不习惯?因为国产电视剧的失重几乎成了常态。
有时,我们麻木又没心没肺地跟随遥控器穿梭在不同的频道间,满眼皆是嬉皮笑脸、鸡毛蒜皮、矫情造作、假模假式的电视剧,它们轻飘飘地掠过我们的眼球、大脑,又轻飘飘地被遥控器甩在了前一个画面里,最终什么也留不下。没有重量的电视剧,像是海滩上的沙堡,就算堆砌得再精美,也不会有实实在在的存在感。
当下的国产电视剧,够多、够长,也够华丽,但偏偏不够重。讲爱情的,没有动人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古朴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血肉的重量。作品失重带来的是趣味失重、品位失重,甚至是观念失重。于是,不管是围坐在电视机前的中老年观众,还是盯着显示器、手机、平板的年轻人,都更热衷于谈论武媚娘究竟被捂住了多少,范冰冰究竟有没有跟李晨谈恋爱……
去年年底,《中国电视剧(2014)产业调查报告》公布,从调查结果来看,尺度大的、感官刺激强的、无厘头的电视剧最受欢迎,网络文化形塑的电视剧最易流行。这便是国产电视剧及其受众情况的现实。
很久了,我们的荧屏太缺少平实厚重的电视剧。这固然是因为时代在极速碎片化、娱乐化、快餐化,但并不能成为电视剧整体轻浅化的理由。远望美欧,近看日韩,同样的时代特征,却有不同的文化选择。在创作者中,总会有人自觉地抵抗轻浅化的潮流,自觉地寻找重量感。对于这样的抵抗和寻找,一个健康的电视文化生态不仅应当包容它们的存在,更应当支持它们的存在。
几天来,《平凡的世界》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这是一个有趣且令人振奋的现象。作为一部电视剧而非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出的质朴、平实,在近年的电视荧屏上非常少见。由此使人想到的是,以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底本来创作电视剧,可以或多或少地继承文学的重量,因此,应当给予鼓励和赞扬。
有人认为,改编经典会破坏文学的质感,也未必能对电视剧产生多大的助益。但在笔者看来,改编经典的建设性远远大于破坏性。因为,文学的质感和纯度是永恒存在的,并不会因为被改编而损失一分一毫。相反,将文学搬上荧屏,会有利于经典的传播,当中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见。更重要的是,经典文学作品能够为电视剧创作提供支撑,能够贡献成熟的文本、鲜活的人物、深刻的内涵,能够帮助电视剧重新找回重量感。
有人说,在一个每天都在喊“刷颜、舔屏”的电视剧时代里,《平凡的世界》太另类,所以注定无法安静地播出。其实,不安静,挺好。如果有更多的人注意到这部电视剧带来的不一样的声响,或许真的能让我们的荧屏出现一些好的变化。
(编辑:白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