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意如
《西游记》里的挑担问题 给学生讲《西游记》前常提一个问题:唐僧师徒取经途中主要是谁挑担?除个别人外,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答道:“沙和尚!”显然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但读过原著的却没有几个。不仅连续几届的学生都是如此,其实自从电视剧《西游记》播放后,认为沙和尚挑担已几成社会上的共识。电视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可是老猪却被委屈了,西行十万八千里,一路上的担子白挑了!
挑担似乎算不上个问题,但《西游记》的作者却很重视,自取经启程,他几乎每回都要提到那堆行李。最初负责行李的两个从者被妖怪吃后,新来的孙悟空恰好接班,他先是背,后来改为挑。自离高老庄起,担子便上了八戒的肩;等收了沙和尚,挑担人还是不变。八戒不乐意了,他先是婉转地暗示:“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后来干脆抗议:“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八戒的不满,被悟空粗暴地压制下去:“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八戒无奈,只得独自发牢骚,喘气嘘嘘,口里唧唧哝哝的闹道:“罢了,罢了!……担子沉重,挑不上来,又弄我奔奔波波的赶马!”其实何止悟空,就连唐僧也认为挑担非八戒莫属:“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懞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八戒心里当然不平衡,虽说是拜名师为徒,但唐僧何曾传授过什么经卷。出家对八戒来说,修得正果的理想毕竟太遥远,十多年里切身的感受却只有两条,一是与妻子别离,一是做“长工”。
不过,八戒也知道挑担的意义与重要性。日常的必需品都在那担子里,有的物件还挺珍贵。如那只紫金钵盂本身就值钱,还是唐太宗亲手所送,又有收藏价值。至于那件袈裟更不得了,它由冰蚕丝织就,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其间还镶嵌着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观音菩萨在长安城里叫卖时就开价五千两银子。八戒挑担虽劳累,却也足可自豪,师父对他是何等的信任!他自然也在意这些物品,几次误传师父已死,他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分行李,到高老庄“回炉做女婿去”。不过,只要师父还在,他就忠心耿耿地挑担,尽管不时地会发些牢骚,但从未有监守自盗的念头,这比西天的阿傩、迦叶硬讨紫金钵盂可要高尚得多。
沙僧也挑过担,那主要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悟空另委八戒重任,担子只能由沙僧挑了,如命八戒去巡山、清道、或“做个开路将军”之类。二是悟空被师父赶走,八戒成了老大,他便让沙僧干活了,此时作品里的描写便是“八戒前边开路,沙僧挑着行李西行。”当然,平日里八戒挑累了,自然会要沙僧接接手,所以有些回中先是八戒挑担,后面又变成沙僧挑了。第八十回里有个细节,沙僧对八戒说:“二哥,你把担子挑一肩儿。”看来让沙僧挑后,八戒并不主动接回去。悟空并不干预他俩之间的协调,他只认定此活该八戒干,甚至路上遇见强人,他也会介绍说:“那个长嘴的,是我雇的长工,只会挑担。”八戒挑担的名声在江湖上也传开了,六耳猕猴搞了个假的取经队伍,其中假八戒就负责挑担。
有次在乌鸡国,悟空突然关心起行李来了:行者问:“八戒,你行李有多重?”八戒道:“哥哥,这行李日逐挑着,倒也不知有多重。”行者道:“你把那一担儿分为两担,将一担儿你挑着,将一担儿与这皇帝挑,我们赶早进城干事。”……那呆子就弄玄虚,将行李分开,就问寺中取条扁担,轻些的自己挑了,重些的教那皇帝挑着。
等弄清皇帝只是暂时假扮僧人挑担,八戒难免要发牢骚:“他只挑四十里路,我老猪还是长工!”常有人批评他怕苦怕累,可是重活人家已经干了,再这样说似乎不太公道。其实,八戒并没有轻视劳动的思想,他夸耀自己光辉业绩时,连在高老庄“阴沟不通通一通”都当作资本吹嘘,我们至多只能说他有点傻乎乎而已。
八戒常遭批评,但他身上一些弱点也有可原谅处。悟空很瞧不起他贪吃,我们的批评家也有同样的看法,可是一路劳动量最大的正是八戒,他的辩解读来也真有点可怜:“我从跟了师父这几日,长忍半肚饥,你可晓得?”他想吃也是为了工作:“且到人家化些斋吃,有力气,好挑行李。”八戒还被批评积攒私房钱,可是一样化缘得到的衬钱,贪吃的八戒竟不舍得买东西吃,将“都是牙齿上刮下来的”钱积起来只是想做件衣服,那是因为挑担衣服磨损得快。如果将那些弱点与干重活的事实联系起来分析,我们似乎应该增加些对八戒的同情。
[NextPage]八戒终于将担子挑到了西天,这时他才发现,这桩他经常埋怨的活儿,对于他的前程竟是十分要紧。唐僧回到长安就向唐太宗称赞他“一路上挑担有力,涉水有功”,这可是脸上增光的事。取经结束,如来给他们安排工作。唐僧、悟空都被封为佛,但宣读八戒的任命时,开始时的话着实可让人忐忑不安:“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幸好,如来后面的一句话使他安下心来:“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倘若我们将八戒挑担的事迹一笔抹去,那可会使他定不了级,上不了岗的。
作品中反复描写的挑担,涉及到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揭示以及某些计谋的设计,真可谓是细节不细。人们认为沙僧挑担,八戒不干活,实是看电视剧《西游记》的缘故。每集的开头与结尾,都是八戒敞开衣襟,杠着钉耙摇摇摆摆地走来,好不自在潇洒,而老老实实挑担的正是沙和尚,等几十集的电视剧看完,印象的积累已凝聚成坚实的判断:这担子就是沙和尚挑的。
可是,能责怪电视剧吗?应该反省的其实正是我们自己:当电视剧不断改编经典作品之际,当身处媒介数码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仍不可远离原著,对经典作品的理解须得经过自己的阅读感悟,这决非被动地接收灌输所能奏效;我们更不能仅凭看电视剧的印象,就对原著妄下判断。
(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