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艺术圈里的地沟油,大师头衔皆伪造

2015-10-09 15:03:49来源:艺术战争    作者:

   
马云的劣质油画卖出3600万天价,唯一能与马云匹敌的就是艺术圈里面的那些响当当的地沟油大师们,有些地沟油大师令艺术大师马云也是望尘莫及。





  马云的劣质油画卖出3600万天价,唯一能与马云匹敌的就是艺术圈里面的那些响当当的地沟油大师们,有些地沟油大师令艺术大师马云也是望尘莫及。艺术圈里的“地沟油”,在艺术品市场红火的时候,艺术圈的“地沟油”也在蔓延,伪装成“大师”“国宝”“联合国巨匠”“人类百年伟大艺术家”等炫目的头衔沽名钓誉,误导视听。


  1、“地沟油”大师


  笔者从事美术馆工作,经常有热心的朋友向我推荐艺术家,其中自然有才艺出众者,但也常碰到“地沟油”性质的“艺术家”。


  “地沟油”自然需要漂亮的包装,他们往往拥有炫目的头衔,如什么院长、会长、主席之类。但如果细细去查其所谓的画院、协会,大多来路可疑。笔者还曾遇见自称在美术词典中排名高于某艺术大师的某院长,其实这种词典和院长都是可以买的。笔者曾收到过一张令人喷饭的名片,上面介绍道:“徐悲鸿弟子之近邻,自幼得其指教”。看来这人属于非常老实的,他似乎不知道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专门为“地沟油”跑江湖提供漂亮头衔、奖项以及著录等,要价不高效果好。因为老板们甚至一些领导对艺术界的情况并不太了解,往往看头衔。曾在本市一字画销售会展上见一富豪对随从交代:“你去把有国家一级美术师、美协副主席、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会员以上头衔的画家去给我询个价。”难怪现在某些画家名片印满了各种头衔,以至于-名片是三折的,像奏折似的。还有人觉得那些“地沟油”头衔不得劲,索性冒充正规艺术机构。“有幸”见过一自称“中国美协理事”者,实在觉得中国美协理事就算画得再不济也不至于如此,于是托人去查,结果查无此人。


  “地沟油”大师自有其独到之处,可能令真正的艺术大师都自叹弗如。参加笔会时,他们出场前呼后拥。曾见一大师在全场人满时最后光临,直奔已有先遣弟子事先守住的一张位居大厅中央的主桌。美女弟子左右磨墨铺纸。他迟迟不开笔,左顾右盼,喷云吐雾,作思考状,吊足观者胃口。正当众人懈怠时,此大师断然大喝一声,一支大笔吸足了墨彩,重重地朝纸上挥洒下去,观者中弟子的惊呼声又连成有序的互动。


  一番折腾后,大师突然将笔洒脱地扔进大水盂,溅起一片黑透的污水。他面露满足状,对众男弟子喝道:“去把那些活儿干完!”立刻,众弟子齐刷刷地一字排开,在那八尺宣纸上捣鼓出一张“江山如画”来。


  女弟子们则在观众群中开始宣传:“大师的作品要×万元一尺,供不应求”“××门城楼,××会堂都有收藏。“拍卖更要到十几万元一尺。”有分工拍照的弟子,见领导离大师近了,赶紧猛拍一气。在女弟子散完一通名片后,有商人状的黑壮汉早已上前,或与大师争相合影的,也有一边去与女弟子窃语询价的。


  2、“地沟油”国宝


  “地沟油”在收藏界同样盛行。


  曾见网上某人把马未都的藏品说得一钱不值,而且听上去理论深厚、言之凿凿。于是忍不住去搜索这位高人的藏品,期待一番惊艳。不料不看则罢,一看大失所望,到底是些什么货色就不必详说了。


  这些收藏家“珍藏”的大多是“国宝”。红山或良渚文化古玉、商周青铜、唐朝秘色瓷、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明清官窑等稀世之珍最受“青睐”。


  他们不仅藏品惊人,“理论造诣”也惊人。其似是而非的理论常常把真正内行的专家也说得不知如何应对,譬如他可以把某种文物的化学成分倒背如流,让人不得不佩服其“专业”。


  他们中间有的人还摇身一变成了“鉴定家”,对市场上制假贩假现象显得深恶痛绝,乐于传播其鉴别真伪的秘诀。这些秘诀最后引导人们发现,他们手里的才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


  他们最不能容忍别人质疑其藏品。一旦有人质疑,就立即群起攻之,“伪专家”“学术霸权”等等大帽子甩过去。文博界的专家们见到他们怕,很少有人愿意插手他们的是非,惹不起啊。


  藏品越糟糕,故事越精彩。收藏界的“地沟油”都有精彩的故事。他们会为自己的收藏讲出基督山伯爵似的故事,让一些不明就里的媒体记者以为撞上了大新闻。所以媒体上经常可以见到他们或者他们藏品的报道。他们勤于结交名流、领导,乐于拍照留影,以增光环效应。


  “地沟油”性质的收藏家,还得由“地沟油”性质的鉴定家来配合。最为著名的事件就是“泰斗”文物鉴定家集体为滑头商人收藏的“金缕玉衣”鉴定为“出土真品”,估价24亿元。


  艺术圈的“地沟油”沽名牟利,让人投资受损还在其次,更严重的是,由于其登龙有术,这些人的名利双收会误导社会公众对艺术的理解。误导公众把这些品位低下、技艺拙劣的“行货”,当作真正的艺术品;把江湖卖艺耍把式的做派当作是大师风范。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力量却被忽视,真正艺术家的价值被亵渎,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损失。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