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除了《蒙娜丽莎》哪些微笑让人难忘

2014-07-22 16:37:35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列昂纳多·达·芬奇《抱银鼠的女士》54×39cm 木板 油彩

  列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工程师。他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村,父亲是公证人,母亲是普通农妇。15岁时开始在委罗基奥作坊学习绘画,1472年进入画家行会,15世纪70年代中期他的画风已经趋于成熟。在绘画理论方面,他把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的知识整理成为系统的理论,对后来欧洲绘画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画中的人物略微侧坐,从解剖学原理上看比例完全正确,人物的面部表情温顺柔和,沐浴在光线之中。切奇莉亚生于1465年左右,她以美貌与丰富的内涵而闻名。达·芬奇的画笔非常生动地抓住她这两样迷人之处,同时又呈现一种动态,完美地平衡画面。她的脸向着右方,似乎是听见什么人说话而侧身。达·芬奇不但用这个姿势表现出动态,而且成功地让画中女子流露出如雕像般高贵、端庄的气质。


约翰内斯·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44.5×39cm 布面油画

  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1675)荷兰人,荷兰大师中最稳健、温和的一位画家,不过他的生平和成就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才受到注意。巴洛克时期的荷兰画家,由于当时奢华风的风靡。维梅尔的朴素之风不被认可,以致大多数的画都是在死后卖出的,但他善于利用光影的色彩细微变化作画,可谓与现在的光学照相机相比,代表作有《倒牛奶的女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等,可惜英年早逝,还欠下了一大笔债留给了妻儿,直到很久以后才被人发觉他的画的艺术价值。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维梅尔最伟大的作品,与达·芬奇《蒙娜丽莎》齐名。此画面世三百多年来,世人都为画中女子惊叹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线条、耳环的明暗变化,尤其是女子侧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这摄人心魄的“回眸”,与画龙点睛的珍珠耳环,浮刻在深色背景之中,使神秘女子似要向画面深处走去,“她踯躅与明暗之间,仿佛此去即与我们永别。”画中女子的真实身份,亦如《蒙娜丽莎》一样,是一个千古之谜。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泉》163×80cm 布面油画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年)法国画家。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那时,他非常热衷追求原始主义。由于他用功、认真,17岁的安格尔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了。当时,大卫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崇拉斐尔·桑西。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

  《泉》描绘了一位手举水罐的裸体少女,她以古典的歇站式姿态立于泉水边,右手弯在头上,左手托着一只大水罐,泉水正从罐中流出,既寓意少女的纯洁清灵,又使画面保持和谐流畅的韵律。背景饰有岩石和树叶,脚下的淡黄色花草颇有装饰味。少女身材匀称,肌肤细腻光洁,散发出一股青春的魅力。她身体微微摆动,头、肩、髋的起伏形成了波浪式的节奏感。少女有一张容貌端庄秀丽,表情平静纯真的脸,毫无矫揉造作和媚态。画家致力于单纯的探求,整个画面显得圣洁完美而典雅。可以说这幅画是安格尔古典理想美的集中体现,不失为一幅古典人体佳作。[NextPage]


保罗·高更《手拿芒果的女人》72.7×44.5cm 布面油画

  保罗·高更(1848—1903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代表作品有《讲道以后的幻景》等。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

  《手捧芒果的女人》热带植物的变形描绘,一个穿衣裳和半裸着上身相间隔的女人形象伫立在一片果林中间,这里的形象更趋于平面化,也没有精确的比例关系,表达了画家对生活的偶然臆想,一种渴望了解和深究这种土著人生活的臆想。所以这两幅画从构图到形象,都富有装饰性趣味。高更对塔希提岛上的奇异风光进行了综合的再创造。


委拉斯贵支《侏儒赛巴斯蒂安》80×120cm 布面油画

  委拉斯贵支(1599—1660)是西班牙的巴洛克式画家,也是西班牙具有贵族威严的绘画巨匠。在委拉斯贵支一生的画作中腓力四世的肖像占了大多数。在此期间,鲁本斯作为外交官赴西班牙,很欣赏委拉斯贵支的才能,劝其去意大利深造学习,于是他在29岁那年去了艺术之都意大利,在威尼斯研究了意大利的绘画,他的宫廷肖像画严谨而精彩,而且充满感情。

  《侏儒赛巴斯蒂安》华中侏儒赛巴斯蒂安的身体像孩子一样,但画家并没有把这缺陷作为中心,所以,他是坐在地上,平伸着双脚,短小的身,臂放在腹前,画的中心是侏儒的头部,他的头部完全是个成人,带着一份尊严、智慧和善良。可他毕竟是受人嘲弄的侏儒,所以他的大眼睛里又含有无限的哀怨和苦痛。一个善良而富有自尊心的不幸者,却要强作欢笑,以自己的生理缺陷供贵人们取乐,维持生存,这就是17世纪的西班牙。画家的爱和憎跃然而出。


列宾《秋日芬芳:女儿的画像》111×65cm 布面油画

  列宾(1844—1930年),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画家,他以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列宾是一位全能的绘画大师,他不仅是肖像画家,而且是最杰出的风俗画家、历史画家,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直接描绘革命者题材,塑造了一群革命家和觉醒了的大众形象。他的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已炉火纯青。他自己说过:“在绘画上我的主要原则是,要按原样画素材。对我来说,色彩笔触、笔法技巧等已不是问题,我所执着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对象的本来面貌。”像他这样充满生气的作品在世界绘画中也不多见。在他的作品中一切物象都沉浸在空气和光线之中,都统一在微妙的色彩调和之中,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构图,独特的色调。形体和色彩,素描与绘画的有机统一,使他的作品充满无限的生命力。

  《秋日芬芳:女儿的画像》现存于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画家列宾以秋日的芬芳,来烘托自己女儿的青春生命,并且用淡化的背景,来突出主体。画家女儿面色红润,身材健美,手持野花,显示出一种优雅的姿态。可以看出,画家在女儿身上倾注了深情,他用色朴素,不事炫耀,以暖色为主,使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亲切感。[NextPage]


弗朗兹·夏维尔·温特哈特《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117×90cm 布面油画

  弗朗兹·夏维尔·温特哈特德(1805—1873年)国著名的画家,19世纪中期的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当时的那个时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弗朗兹·夏维尔·温特哈特的一生创作出了很多的作品,其中最擅长的是人物肖像的画作。值得一提的是,弗朗兹·夏维尔·温特哈特为宫廷贵族创作了很多的作品,可以说是,他的一生和宫廷画师有着很大的关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皇室贵族妇女自画像》等等。

  这幅作品把贵妇人的高贵纯洁,典雅气质融为一体。温特哈尔特在肖像画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表现魅力,他以松弛而流畅的笔法绘制了这幅气质优雅的肖像画。画中俄国音乐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夫人,俄国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身着华丽蓝白条纹长裙,松散而秀美的长发披在胸前,风姿潇洒地坐在椅子上,显露出这位夫人高贵的气质和浪漫的性格,被认为世界名画中的十大美女之一。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年轻的牧羊女》72×106cm 布面油画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1825—1905年)画家。法国19世纪学院派最重要人物。曾先后在安格尔画室、法朗索瓦·爱德华·皮柯特工作室接受训练,后入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以及到罗马进修。1875年在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教学,1888年成为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教授。画风唯美,擅长创造美好、理想化的境界。题材多为神话、天使和寓言。

  《年轻的牧羊女》那些充满了浓厚的乡村风味和田园情调的画面中,在树林、田野或牧场的背景上,穿着白色的衬衫,单色的罩衣,带着花的或格子图案的方形披巾,赤着脚的农村姑娘,就“好像神话中的公主,由魔杖变为乡下人后成为他画面中的模特儿”。那些穿着意大利地方服饰,像公主和天使般的妇女和小孩的形体,虽然被美化和理想化了,但仍然还是显得十分真实和世俗化。也许就是这种把宗教内容世俗化,把农妇美化和理想化的处理手法,温馨妩媚,略带一丝淡淡哀愁的气氛和情调,精致细腻的画风和完美无瑕的技巧与当时观众的趣味十分一致,使他的画深受英国,尤其是美国人的青睐。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女士画像》75.5×99cm 布面油画

  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年)是 “巡回展览画派的组织者和领袖人物,其艺术见解在当时俄罗斯画家中有颇大影响。克拉姆斯柯依的肖像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变革,正如评论家所言:“可以构成一个展示十月革命前夕从事民主进步事业的杰出艺术家和卓越的活动家的画廊,这不仅仅是克拉姆斯柯依的光荣,也是肖像画的光荣”。

  《女士肖像》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实习编辑:邢瑞)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