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解读莫奈绘画人生的三个时期

2014-04-11 10:59:45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绿衣女子》


《日出·印象》


《睡莲》

  艺术大师莫奈,一生中充满的传奇色彩,或许在后人眼中他是神秘的。今天我们从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方面去解读莫奈绘画的一生。
 
  早期:(1859—1869年)
 
  轮廓线开始虚化
 
  在这个时期,莫奈在绘画上的手法还没有特别明显的印象派画风特点。《绿衣女子》是莫奈早期的代表作,仅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他未来夫人的肖像画,这幅画在当时曾引起过争议。实际上在早期,莫奈受到库贝尔的影响,无论是在色彩还是姿态上,写实主义的感觉特别强烈。有人甚至把这幅画与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但它更多地显示了莫奈的个性:对造型的淡漠,对轮廓线的虚化,加上大片固有色的运用,让光线不能渗透人体,裙子上光的颤动给了观赏者特殊的视觉享受。但是背景阴影部分还是基本上以黑褐色为主,微微透出蓝紫色的色调来,皮肤暗面的处理也大量加入了纯色,能感觉到少许的通透感。
 
  中期:(1870—1899年)
 
  具有典型的印象派特点,少用黑色而以紫色取代
 
  这时候的莫奈已经开始形成了一定体系的印象风格,对光影瞬间感的表现更是有了他独特大胆的一面,在影子上的表达以纯青色取代了早期闷重的黑青色。以他的成名作为例,莫奈在创作《日出·印象》这幅画的时候,他已经完全忘记传统的绘画法则,有的只是用眼睛看出缥缈的光影表现出来的强烈感受,蓝紫色帆船的阴影,暖黄色的太阳,泛着淡绿的水,水上模糊的影像,水天一色的色调,这一切都是用自由的、不拘一格的笔触感自由涂抹出来,描绘出来的状态似乎全然出自于本能,光影那种瞬间印象赫然跃于人们的脑海中。
 
  《日出·印象》这幅画不大(48×63cm),在制作中加了大量的稀释剂,经大量稀释后颜料薄而透明。薄薄的颜色经画笔柔和在画布上,笔触也显得轻快自然。有些部分露出画布的底,趁油色未干,接着又用和谐色调薄薄的笔触表现出来,似乎是中国水墨的大写意手法。这也难怪有些学者和艺术家评价印象派与中国的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御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更加肯定,黄宾虹也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同之处。
 
  晚期:(1900—1926年)
 
  患上眼疾,但对光影的色彩感受更浓烈
 
  这个时期,莫奈大量创作着以他花园池中的睡莲为题材的《睡莲》组画,尺寸巨大,多以两米左右为幅度。这个时候再来细细品味他的作品,其实不难看出鲜艳的色彩和大写意的手法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不管莫奈怎么改变手法,但是对光影瞬间感的印象却是始终不变。饱和的青紫色表达着盛夏的夜晚,一抹明月发出的光芒幽幽地照在池塘的睡莲上,河面闪闪发光。连垂柳的影子都能感觉到透出树叶那充满生命的绿色来。可能是眼疾的缘故,这时候的莫奈看到的东西基本是模糊不清的,他实际上是用心中对景色那美好意境的印象在作画。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