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涛到白石老人
从塞尚到高更
不断地扩大视野
具有大无畏的精神
林风眠说给我们的
是他所最喜爱的
他以忠诚的心
唱出最美的歌声
——艾青
吴冠中曾赞誉林风眠为中国水墨画变革的“一代宗师”,不仅因其年仅26岁便任国立北京美专校长,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年轻的美院校长;其于28岁创办杭州艺专,立“调和中西”为教学宗旨,培养出如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等一批美术大家,撑起了中国近代美术史的半壁江山;更是基于早在上世纪初,林风眠便清晰洞察中国绘画在数千年演变中的利弊得失,深湛理解其精神内核,并睿智地以西方现代手法与审美视角阐释中国传统绘画之博大精深,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在澎湃的现代思潮中再现辉煌,并为之后蓬勃发展的现代艺术运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948年摄于美国《Life》杂志记者专访林风眠
本次春拍呈现的《斜卧仕女》、《窗前鱼缸与瓶花》二作,即为少数倖免存世的早期经典,珍罕纪录了林风眠50至60年代“中西融合”艺术实践“开花结果”的丰碑。而同场呈现的《蓝衣仕女》则为林风眠仕女画之经典代表,源自资深书画藏家,尽显林氏美学精髓之大成。
奠定个人与时代的经典
40年代珍罕写生仕女画《斜卧仕女》
Lot 692
林风眠(1900-1991)
斜卧仕女
彩墨 纸本 | 一九四七年作 | 67.5 × 68 cm
Lin Fengmian
Lying lady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Painted in 1947
出版
1999年,《林风眠之路: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第110页
1999年,《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加拿大亚太国际艺术顾问有限公司,台北,第100页
2004年,《中国名画家全集——林风眠》,艺术家出版社,台北,第79页
来源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 1,500,000 – 2,500,000
作为林风眠最为人熟知的专长题材,“仕女画”寄託了其对美的体认、追求及表现。1946年,巴黎赛努奇美术馆(Cernuschi)主办的《中国现代画展》中,林风眠所展出兼具西方现代女性韵味美及东方传统仕女古典美的“新仕女画”令人惊歎,不仅使巴黎记住了林风眠这个名字,更激发了西方对中国绘画传承的共鸣,奠定了此后林氏仕女画作的风格基调。完成于1947年的《斜卧仕女》即为箇中代表。
林风眠《斜卧仕女》作品局部
画面中,艺术家将空间分割为静物、人物、背景三大块面,通过中间色调的明暗过渡,缔造“黑白灰”的视觉关係,构成空间三维纵深感。清透的粉彩晕染在流畅的墨线中,勾勒出左下方的茶具静物与背景屏风中的果树,墨彩间的留白在画幅两端形成呼应,黝黑坚实的黑色墨线勾勒屏框,并以此将背景切割为二,这种纵笔切割背景的构图方式,成为此后林氏仕女图中背景的典型特徵。
画中女子自左至右,斜卧中央,形成对角线构图,此乃林风眠早期仕女图的造型特点,集中出现在1946-1948年间,如《仕女》(1946年)、《仕女》(1947年),此后逐渐转变为女子端坐一侧或中央,至五〇年代后,渐渐发展为众人熟知的居中盘坐的经典体貌。
马奈(Edouard Manet)《奥林比亚》油彩 画布130.5×190cm,1863年作,法国奥赛美术馆藏
与此后惯见的古典仕女形象不同,《斜卧仕女》隶属五十年代之前,林风眠以实际人物写生的珍罕作品。这一时期,林氏笔下的仕女画多以实际人物写生,模特儿多为其亲友,面部表情、神态、衣饰、造型皆因人而异,如《仕女》(1945年)、《林夫人》(约1940年)等。相较古典仕女标准式样的柳叶式凤眼、无表情的神态,《斜卧仕女》中的女子罕见地带有真实人物的形貌及个性温度,双眸俯望,纤长的睫毛配合墨笔的晕染,李贺之名句“一双瞳人剪秋水”跃画而出,展现出当下女性的知性温婉。而在形体的塑造上则更趋现代,有如野兽派画家马蒂斯(Matisse)笔下的人物,造型採用略微夸张和变形的手法,生动有趣。
而在仕女衣物及肌肤的处理上,艺术家仅以蓝、绿色粉与墨相互叠加,经由宣纸的吸收,形成明度层次变化丰富的体积感,女子颈、手、腿部被包裹在一抹清透的淡绿粉彩之中,使画面弥散出一股清新舒雅的抒情,不似文人画般疏离缥缈,而是落在眼前的“螓首蛾眉,美目盼兮”。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林氏仕女的美学经典
《蓝衣仕女》
Lot 691
林风眠(1900-1991)
彩墨 纸本 | 68 × 67.8 cm
Lin Fengmian
Lady in Blu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来源
原藏家得自艺术家本人
2006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020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 1,500,000 – 2,500,000
与《斜卧仕女》相对,《蓝衣仕女》则代表了林风眠仕女画探索的成熟典范。画面中,艺术家以空灵的线条描绘了一位端坐闺阁的温婉仕女,背景中经典的由宽至窄的三段式分割构图,结合三角型端坐中央的仕女以及右侧置放的瓷瓶,以洗练的构图瞬间创生空间感和视觉的平衡,见艺术家了然于胸的自信把握,更使作品整体散发出大家闺秀般的端庄、儒雅之韵彩。
林风眠《蓝衣仕女》作品局部
画面中的女子端坐中央,手中轻抚落下的粉色花蕊,林风眠巧妙的以一笔白粉点笔双手之间,点亮落花之貌,在修长手指包裹下,散发出柔弱的纯美,缔造“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心绪。深蓝的外衣辅以淡蓝色轻纱,与仕女头上的髮饰相映成趣,而与林氏多数以白色或亮色衣衫作为衬裡的作品所不同,在此处,艺术家通过渐变的冷色调,赋予画中女性如“出淤泥而不染”般的高洁气质。在人物后方,淡黄色的帘子仿若渗透明媚的春光,舒缓了人物描绘中的清冷色调,又在红棕色傢俱的衬托下显得愈发独立,一旁的白色花瓶暗含深意:美人如花,如花之美,如花易逝,为作品赋予诗一般的淡淡忧思。
左: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i)《黄色洋装的女子》,油彩画布,1918年作,瑞典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藏 右: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六朝,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蓝衣仕女》中朦胧而清雅的背景同人物清晰的脸庞、肯定的眉眼形成对比,在有限的画幅中建立起富有韵律的空间节奏。画中仕女面容柔美,笔法细劲连绵,使东方审美意趣悄然融入西式的线条语言,人物衣褶处的白色线条、流线型的外部形体,无不显示出林风眠对“形”与线条韵律的追求,恰如顾恺之笔下的“秀骨清像”——“嫺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显示独出东方的女性之美,更暗藏了艺术家外柔内刚的品德。
东西方构成形式之大成
60年代静物画经典
《窗前鱼缸与瓶花》
Lot 690
林风眠(1900-1991)
窗前鱼缸与瓶花
彩墨 纸本 | 一九六〇年作 |68 × 68 cm
Lin Fengmian
Fish Bowl and Vased Flower in front of the Window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 Painted in 1960
出版
1999年,《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加拿大亚太国际艺术顾问有限公司,台北,第185页
来源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 1,500,000 – 2,500,000
林风眠很早就意识到传统中国画讲求的“书画同源”,虽使点线面在画面自由地转换而丰富耐看,然而亦引发了因处处都极具变化,而丧失了单纯视觉衝击力的弱点。在突破传统语境的局限中,他将西方丰富的构成形式引入传统水墨创作,并深受塞尚(Cézanne)“一切物体成于球体、圆锥体和圆柱体”之论点影响,在造型上加入几何形体,同时亦保留了“平面性”的东方构成优点,这使他的绘画既有强烈的衝击力,又不至于让明暗、透视、解剖等因素困扰,极大地发挥了平面构图的自由性。他更突破了中国传统水墨对于留白的崇尚、走出了墨分五色的传统水墨画的侷限,将绘画对象用色彩佈满画面,产生溢出画外的膨胀感,营造出类似抽象绘画的饱满、热烈、动感十足的画面效果。
马蒂斯(Henri Matisse)《有金鱼的室内》,油彩画布,147×97cm,1914年作,巴黎蓬皮杜美术馆藏
《窗前鱼缸与瓶花》便为其打破传统,统摄东西的集大成之作。在此典型的林氏方纸佈阵中,画面主角鱼缸与瓶花,占画面三分之二的主体物位于中心,背景作典型的三块面切割,以不同线条产生的纹路及明暗色调各自独立又互相平衡。正方形窗户前成圆冠状绽放的瓶花,前方的圆形案桌上的方形桌布,圆锥形瓦罐内由留白勾勒的矩形空间,形成“方中带圆”的多层次结构。
林风眠《窗前鱼缸与瓶花》作品局部
在著色上,林风眠大胆地将水粉颜料交叠于宣纸上,乾湿并重的笔触,透过宣纸的渗透,形成深浅不一、色彩交叠的丰富变化。蓝与紫在背景中叠晕,由窗户自后向前加重,佈满画面,并将绽放的粉色花束包裹其中,并以灵动薄透的粉色晕染,贯穿于全画之中,引发花香四散,沁人心脾的气味想像。黄绿色调的窗外风光自窗外向内转淡,并逐渐消融于桌下,缔造出“春色满屋”的感官意象。
朱耷《杂画图册——鱼》,清代,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桌上瓦罐罐中的留白,在深邃的画面中打造中心光源,形成强大的视觉张力,吸引观者的目光。强光之中,两笔写意的橙色晕染,构成金鱼躯干,细笔墨线抽象式的勾勒金鱼凸出的双眼,生动传神、恣意灵动,一派天真,尽显白石“意在笔先”之韵。艺术家以卓绝的色彩及笔墨把控能力,引领观者的目光伴随深幽流淌的蓝紫气韵,完成突破视觉,联动嗅觉、听觉等感官一体的精神共振。
中国嘉德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
3月30日下午3时 | 香港JW万豪酒店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