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志明
摄影的镜头可以向外,记录生活,可以向内,表达心灵,还可以朝什么方向?
那种以为摄影只有客观记录生活以及社会进程才有意义的观念显然是狭隘的,那种以为摄影只有揭示作者心灵感受,而与社会主动隔膜的认识,也是很原生态的。其实摄影还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有更多的表达,有更多的融合。不仅是社会与个体,历史与当下,客观与主观,纪录与表达,还会有更多的成长空间。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而言,比流感更容易传播的是偏见,比愚昧更容易继承的是照搬,因为未来一切皆有可能,摄影更是这样!
不到200年历史的摄影,还没有能来得及生成自己的传统,也没有来得及滋养衍生自己的文化,所以摄影与其他艺术以及文化门类比较,往往肤浅,往往不成体系,往往缺乏根基,这是坏事,其实也是好事。正因为摄影肤浅,不成体系,缺乏根基,它才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快速发展,茁壮成长,而今摄影不仅成为全球最为普罗大众艺术,而且成为我们21世纪人传播最为主要的媒介。
摄影在既往的历程中,在客观记录的范畴,在表现空间的维度上是有了长足发展的。可是在表达心灵的范畴,在表现时间的维度上大发展是缓慢的,甚至是凝滞的。更不要提在记录客观与表达心灵的融合上,在表现二维空间中的时间第一性,空间第二性的复合上,也就是将一个二维的平面构成两头延展为既有时间的线性延绵,又有空间的三维建构,包涵这样追求的摄影作品,我们极少能看到,探索这种可能性的摄影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几乎很少见到,值得庆幸的是张辉主编的《大学摄影教程》在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这是我看了张辉编着的《大学摄影教程》后最感性的想法,也是我对摄影最新的理解。着作中的范例图片,多数都是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系师生集多年教学积淀的成果,这里集纳的摄影包括着形形色色的状态,和五花八门的理解,可是都是一种严肃的,符合摄影技术规范的方式表达出来,我尊重这样的外圆内方,更欣赏这样的严肃后的自由,和规范过的生机。
未来的摄影,一定拥有百媚千娇的神情,而不是长着一张标准呆板的国字脸;一定是拥有千姿百态的身姿仪态造型,而不是只会僵化地面对镜头傻笑。因为今天的正在成长的摄影人、摄影师、摄影家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个性舒展,而不是看人脸色,邯郸学步。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和美好,这也是会有更多的人会拿起相机纪录这种伟大,表达这种美好的根源。让人高兴的是这一切都正体现在西安理工大学的摄影专业的实践中,也正在不断被写进高校的摄影教科书里!
(编辑:刘颖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