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自然博物馆最后的守陵人

2012-11-29 10:00:02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江声走

   

  从看到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那一刻起,冯梦波便已把它视为自己的“私人博物馆”。

  那是2010年9月17日,冯梦波第一次见到了这家横亘在上海人记忆中的博物馆,他被她的美所震撼:“高高陡陡的台阶,我想博物馆就应该是这样的。它的前身是华商纱布交易所,上海第一个钢筋混凝土建筑。步入前厅,就可以体会到它辉煌的过去。更不用说恐龙大厅那高耸的天窗,一望恍如欧洲的火车站一般宏伟。”

  然而此时的博物馆早已过了它的鼎盛时期,在其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台阶之前,已经立起了令人窒息的立交桥。从博物馆的一些老员工口中,我们还能依稀得知当年的盛况:“七八十年代的鼎盛时期,有30人以上的美工队伍,估计在全国的博物馆体系都是少有的。美工的地位之高亦令人赞叹。领导开会甚至要等美工组中午起床,食堂甚至为他们推迟开饭。每个展览筹划都是民主议程。展览设计人员写出文字初稿,美工组设计并做出缩微模型放在食堂里。每个员工都可以在午餐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美工组会广采众议加以修改。一旦讨论完毕,任何人都不可以再提出异议。后勤组会协调一切相关工作,筹备组、木工、电工及美工组各尽所能,在拮据的预算下尽可能完美地实现设计方案。我孤陋寡闻,但是以目前的资料看,也许世界上没有一个自然博物馆有这么多完整的景箱。”博物馆前筹备组的员工底野力先生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依然有抑制不住的激动。

  底野力先生所说的景箱就是当年博物馆用来陈列动植物标本的人造景观箱子,正是这些精美的景箱首先吸引了冯梦波的视线。博物馆的一楼往左是古动物室展厅,往右则是古人类史展厅;居中的主角是马门溪龙化石(石膏复制品)和黄河古象;二楼是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展厅;三楼则是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所有这些动物的标本或模型都被安置在一个特定的戏剧场景中,博物馆的美工在没有出国考察机会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令人惊叹的生物进化之路。

  更令冯梦波感兴趣的也许是当时唯物主义进化史观的生动展现和动物的阶级化。上海自然博物馆是受恩格斯的名著《从猿到人》启发,第一个创作出同名展览的博物馆。这个展览影响了全国,包括北京自然博物馆(对于北京新的自然博物馆,冯梦波似乎很不满意,说那是一个“太多电子屏幕的东西”)。在博物馆内,大熊猫、东北虎、大鲵等国宝级动物的尊贵展位自不待言,哺乳动物、鱼类和鸟类等也被按照益害和可利用价值的高下分类。几乎从第一眼看到这个博物馆开始,他就已经决心为其拍摄一组照片。

  然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破落让它的自然史叙述变得令人难以信服。当我们看着博物馆展示的早期人类标本模型时,我们也会看到斑驳的墙面上大块石膏和油漆脱落的痕迹,这足以打破幻象所营造出的一切荣景。因此,我们的注意力不再被故事本身所吸引,转而投向了故事的叙述者以及叙述者讲故事的方式。冯梦波的摄影作品所凸显的正是博物馆的这一面:博物馆工人凭借专注与热忱,虽然没有很先进的技术设备,但却为我们精心编织了一个令人愉悦的幻象。[NextPage]

  2010年9月拍了305张照片之后,他又于2011年4月重新来到博物馆。这次他一口气拍了700多张照片,并产生了色彩处理的一些想法。“在全彩色处理时,我倾向于保留最初的观感。数字文件目前尚不能和肉眼的宽容度相提并论。我宁可保留昏暗的气息也不肯提高黑度(black levels),色彩的白平衡也以现场观感为准。但黑白照片则截然不同。”他正面拍摄景箱的作品大多采用彩色,以保留当初的现场感,而在拍摄类似员工餐厅这样的地点时,则转换为黑白,令人联想起今昔的对比。这次拍摄时,他还曾苦于迎面的景箱玻璃的强烈的反光和倒影。借助于偏振镜,冯梦波本可以有限地遏制非正面的反光。但是逐渐地,他竟爱上了这种反光。“它是自70年代以来的,倒映过所有建设者和观者的生命之光,或某种回光返照。偶尔地,我的倒影不可避免地被记录下来了。这一切,包括刻意地避开其他观众在场的痕迹,构成了我的‘私人博物馆’。”冯梦波的这些作品近期在上海沪申画廊开展,展览的名字就是他所说的“私人美术馆”。

  今年4月和7月,他又分别去了两次博物馆。4月去的主要任务是拍摄光栅立体照片。以2厘米为单位,他在博物馆利用水平滑轨拍摄了一批13个机位的照片,回家后在Photoshop里合成。7 月则是拿着中央美院的介绍信再次前去,拍摄未开放区域。此次他终于得以如愿以偿,一窥博物馆未对公众开放的神秘区域。那些制作模型的房间、堆放标本的库房,都在展览中首次呈现。

  冯梦波把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衰落视为一个时代的衰落,各地新建的自然博物馆都离不开电子和电脑科技,然而那种计划经济时代工友们相互协调合作、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纯手工创造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景箱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冯梦波用照片记录下工人们汗水的结晶的同时,也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