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是摄影家对现实世界中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做相对全面的,诚实生动的描写,以导致观众对被描写对象的关注与正确认识的一种摄影样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不同的东西,每位摄影家从小所生存的环境不一样,对事物的认识看法不一样,审美角度不一样,艺术追求也不一样。他们在拍摄时,会把自己的观念,主观意识放进去,这也是为什么同一类作品有不同的风格,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的原因。所以说纪实摄影的全新面貌应体现更多的主观性、艺术性和人文性,凸现摄影艺术纪实本质的艺术价值与文献价值。
纪实摄影的含义、起因及其发展
纪实摄影是摄影家对现实世界中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关系作相对全面的、诚实生动的描写,以导致观众对被描写对象的关注与正确认识的一种摄影样式[1],它有双重含义。广义地说,每张照片都有记录性质,如作为某一事件发生之后的一个实证资料,或为表达一个特定时间内的艺术气氛而经人为加工出来的照片等,通常认为,出现在镜头前(或在照片上)的情景与摄影者不在场时实际情景之间极具细微的差异总是存在的,因此,成功的纪实摄影家们就可以在拍摄工作中显示出自己的艺术造诣和个人艺术风格,而不致给客观情景带来影响。 纪实摄影的第二层含义,首先因有“社会”二字之差而与上述的含义有所区别。社会纪实摄影是要纪录下某种社会状态,进而影响社会。从这层意义上讲,社会纪实摄影应该反映正在进行中的社会状态,但这又不是说社会摄影者应被社会特殊事件 (如一次地震或一次轰炸)所吸引,而它要求它把拍摄的焦点放在该事件对社会所差生的影响,或揭示人们对现实生活处境上。
纪实摄影的起因
纪实摄影是对人类社会生存实况的现场记录,在历史发展中,它是记录时代和促进社会改革的有力工具。摄影的纪实,始见于摄影术诞生不久,在当时,欧美就有一些摄影家对风光旅游,考古遗址,城市建设,工业文明或战争情况进行了颇具人文意识的纪录性拍摄和报道。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欧美各国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贫富差距增大。此时,一些关心社会问题的摄影家开始用摄影这个善于“说话”的武器,来揭露社会问题[5]。
纪实摄影的发展
近代摄影下的纪实摄影
明胶干板的使用和小型照相机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摄影(1870-1914)方法的开始。随着感光材料的成熟,胶卷登上了市场,使摄影者在每次拍摄前不必亲自动手准备感光材料,扩展了摄影拍摄范围,推动了纪实摄影的发展[5]。
现代摄影下的纪实摄影
1914年德国莱卡照相机的问世,标志着世界摄影史进入了现代摄影时期(1914-1960)。在此期间,照相机进一步小型化及曝光自动化,胶片的感光速度比以前有了成百上千倍的提高,彩色摄影也取得了初步成功,摄影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有力的推动了纪实摄影的进一步发展[5]。
当代摄影下的纪实摄影
1960年,日本旭光公司在德国世界照相机博览会上展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测光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潘泰克斯”(Pentax SP),标志着摄影进入了电子时代。从此摄影技术开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5]。摄影器材技术上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拍摄效果,使人们对摄影的更方面都有了重新的认识。摄影家们开始争相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传统的艺术准则、艺术制度、美学观念都变得不再重要,“视觉文化”和“视觉交流”成为当代摄影家们追求的主题,所以,纪实摄影中的主观意识成为了重要发展趋势[4]。对于摄影家们来说,技术已经相当熟练,怎么让自己的作品受到大家的关注,是他们不断探索的问题。每一张纪实摄影作品,都有摄影师的主观意识在里面,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无论是构图还是内容,都是有目的的,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主题,然后是对社会、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NextPage]
纪实摄影的分类
人像摄影
纪实性人像摄影纪录对象的真实形象,而不应有丝毫的遮掩、夸大、歪曲、变形。人像摄影有很多种,广告的、商业的、娱乐的、反映社会的等等。我认为纪实性质的人像摄影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或外貌特征,例如人的表情、衣着等,来表现摄影师的主题,这些主题肯定是融入了摄影师的主观意识,目的是揭露一些社会现象或社会特征。不同的情感特征和性格特征使人与人相区别而拥有自己独特的光彩。只有正确把握、准确反映人物的真实性格和情感才能真实反映人物。纪实性人像作品的力量主要存在于、实现于对人物性情的表现中。
新闻摄影
纪实摄影本身是对社会生活中影像的记录,新闻摄影是在这基础之上更加有新鲜感,也就是有时效性,让人们对它感到有好奇心,并且对社会有一定影响。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3]。
社会问题纪实摄影
社会问题纪实摄影与纪实摄影中的人像摄影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是以揭示社会问题、抨击社会罪恶、呼唤改革为己任,就某一社会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以大量的事实和丰富的情节影响社会、干预社会生活[6]。
不同主观意识对纪实摄影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背景对纪实摄影的影响
人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所处的社会背景也就不同。每位摄影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拍作品要表达的意思也大相径庭。在战争年代,很多摄影师都在拍战争的纪实摄影。世界和平,国家安定以后,摄影师们在拍国家的繁荣昌盛。当代很多摄影师在拍新闻性质的纪实摄影。里斯来自社会底层,非常同情城市贫民的悲惨境遇,开始用自己的文章为他们鼓与呼。但是,随着报道的深入,他逐渐感到文字的无力无法具体描述具体惨状,尤其无法表达出贫民的生活环境,因此,他把目光转向摄影,借助照片的力量揭露出贫民的真相[1]。总之,一定的社会条件限制了摄影师的拍摄范围,同时也使他们的主观意识也有了局限性。
每个人的主观意识不同,内心想法不同,对影像的拍摄角度与审美意识有不一样的看法,所以,对艺术的追求也就不一样。马维尔是一位法国摄影家,他用了几乎20年时间集中精力去拍摄还存留着中世纪城市余韵的老巴黎。这个老巴黎在拿破仑三世期间几乎全部在由豪斯曼主持的大规模城市改造中消失殆尽[1]。马维尔意图明确,很有章法,在当时他拍摄时,有很多人难以理解,可能也受到过他人的嘲笑,而且没有任何报酬,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马维尔对艺术的追求,为巴黎政府保留了比较完整的视觉文献资料。
主观意识下纪实摄影的意义
主观纪实摄影是创建纪实摄影主观思想意识和主观表达方式的理念,是摄影师通过创作手段和过程的文化观照深度,来体现主观对纪实摄影的把握,不能忽略生活真实元素的主观控制,要脱离纯影像元素在纪实摄影中的地位,符合主观化形象与形式的自主提炼-即主观纪实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报道的方式[2]。
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所以,纪实摄影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的独一无二的资格。纪实摄影表现摄影家对环境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追求……纪实摄影家以冰冷的机器记录边缘景象或被人有意无意间“忽视”的事实或是人们无法想象到的真实场面,却往往能借着影像的力量,使摄影成为参与改造社会的工具[6]。
结束语
每张照片,都有摄影师的主观意识和情感在里面,不少摄影家都曾说过,他们与拍摄对象进行情感交流,被对象打动,并通过作品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例如在大量的拍摄非洲难童的照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那片古老大地上的深重灾难,还能看到摄影师关切的眼睛和悲悯的心。摄影纪实是摄影本体的代言语。当下纪实摄影创作,是以主观纪实诠释纪实摄影的一种艺术化探求,影像的全新面貌应体现更多的主观性、艺术性和人文性,凸现摄影艺术纪实本质的艺术价值与文献价值[4]。
参考文献: [1] 顾铮.世界摄影史[M].浙江: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7 [2] 顾铮.观念的街头[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1 [3] 徐忠民.新闻摄影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6 [4] 周家群.摄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7 [5] 唐团结.世界摄影发展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6] 傅拥军.纪实摄影指导[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1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