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大门:渴求创意时代 摄影也要“脑震荡”

2011-12-21 10:51:49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大门

   

  这是一个渴求“创意”的时代,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创意文化……这回终于轮到摄影了。

  尽管“创意摄影”的提法早已有之,但之前还一直都在广告摄影之类的商业服务领域,像我们今天这样就摄影本身来谈“创意”的,如果不是我太孤陋寡闻的话,这在国内的摄影界应该还是第一次。跟发出所有的“创意”提倡一样,我们之所以会对摄影提出“创意”的要求,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们今天正处于一个严重缺乏创意的时期。

  170多年前,当人们刚刚掌握摄影术的时候,摄影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发明,从这点上说,自制相机的邹伯奇在当时应该也算是个很了不得的创意人士。当摄影术从最初百花齐放般的研发阶段逐步发展成一系列工业标准的时候,人们对摄影也慢慢地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尤其是早期摄影师对影像本体的探索成为相机越来越高的自动化功能依据的时候,摄影横空出世时的“创意”光环已经黯淡无几了。

  或许真的是因为自动相机把摄影的门槛降得实在是低得不能再低了,所以,今天摄影者也不愿意对它进行大致的了解和学习。对他们而言,照相机只是个新添加的家用电器或者玩具,拍照只是娱乐和游戏的,他们完全依赖于数码相机强大的自动程序,用最简单的办法去模仿有限的影像阅读中那些原本还有难度的经典照片的样式,复制了大量同质化的照片。

  事实上,今天的摄影已经进入了一种“困境”。比如说前几年一直被批评的风光、沙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种东西其实也有它的合理性,两千年来我们的文学、绘画就一直有寄情于山水的传统,因此当摄影术传入中国,我们自然会把审美对象从宣纸上转移到相纸上。但近些年来之所以引起人们那么大的反思和批判,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在重复。尤其是数码时代,从拍摄到后期做成那种样式的“作品”实在是太容易了,没有难度的大量复制,正是这些没有创造力的摄影者让摄影失去了创意。

  眼下的纪实摄影和当代艺术也有类似的问题,也都遭遇了瓶颈。我参加过很多摄影节,每次都能发现一些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年轻人,他们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照片,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照片拍得很像模像样,制作出一些看起来好像很有“范儿”的东西。很快,又全是一堆大同小异的东西了。

  有人说这跟当下摄影界大大小小的比赛的不良引导有关,很多主办方主导的东西始终给参与者一种错觉,沙龙就是这样的,纪实就是那样的,要做纪实一定要为社会底层的人说话。有意思的是,有一年的北京摄影季上播幻灯,上一场放映的是陕北的农民生活,接下来是我的一组东南沿海地区纸醉金迷的生活。现场的老外就很奇怪,这是同一个时代的中国吗?很多摄影师拍那些老少边穷好像更有社会责任感,更沉重,会直接面对当下急需帮助、急需解救的人群。我不否认这个社会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但这个社会这30年来还有其他的一些变化,总不能装作视而不见吧。可见,因为对题材认识的狭隘,我们今天所谓的某些纪实摄影其实也和沙龙摄影一样陷入了同质化的困境,如果要想突破僵局,在有的方面还是需要“创意”来参与改变的。

  在这样一个影像狂欢的时代,摄影的“创意”要求,无论从技术方式上还是题材选择上都还是一种奢谈。所以,从这点上说,中国摄影家协会搞这个创意摄影大展还是及时并且有意思的,起码它对那些平庸而自得其乐的摄影者们是个很好的提醒。

  因为我们的“创意摄影”是个新的概念,所以在整个评选过程当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叫创意摄影?我们的创意标准是什么?如果从字面上来讲,创意应该是对现有的一些传统的叛逆,它应该是打破常规、打破常态的一种智能性的扩展。但遗憾的是,两天几万照片看下来,我发现我们对创意的认识很简单,或者我们在摄影史上阅读的经验极少。很多今天的所谓创意的手段事实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有人用传统的摄影、暗房方式实践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思维、视觉、视野还是很窄。

  其实所有的“创意”都是相对的创意,因为没有什么“创意”是永远的创意。你对它有一点点叛逆,有一些改进、突破,它就应该是创意,不是跟100年前比,也不是跟20年以后比,就跟当下比。这就和流行一样,哪怕重复再做100年前做过的事情,一个轮回,如果在这个时候是合适的,可以被接受,我觉得它也是一种创意。今天的人们在历史上选择一种合适的点来进行复古,可以选择200年前,也可以选择50年前,面对这么多的可用资源,无论回到哪个“点”上,其实都是一种创意。

  因为,我们不能用达尔文主义来要求艺术的进化,“创意”不能成为一种为了创意而创意的哗众取宠行为,而是对陷入僵局的艺术创作进行一种脑力激荡,它不是一个必须的艺术标准,但却可以给我们带来惊喜和启示。

  事实上,真正的好的艺术还是应该对其所处的时代有着深刻担当的。好的创意摄影作品,应该也是如此吧!

  (编辑:刘彬)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