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大门:生活在上

2011-09-29 14:53:45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大门

   

  如果有机会遇到那个名叫Kazumi·Saburi的日本人,我一定要和他好好地聊聊,作为第一个想到要给手机加上拍照功能的人,他是怎么冒出这个天才的创意,并且还让夏普公司在现在想起来已经有些遥远的2000年9月份推出了这个星球上的第一款拍照手机。

    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当他跟那些脑满肠肥的投资人介绍为什么要把CCD传感器塞进手机的时候,他谈论更多的会是一个关于移动通讯产品的新技术标准的问题,还是怎样去拓展一个新的尚未被开发市场的问题?

    或许这二者都是他的介绍重点,但他极有可能没有预料到的是从此拍照手机改变了全世界人们影像生活。因为这只全球首款拍照手机的像素仅仅只有11万, 严格来说,它只是一个野心不大的尝试。此时距离尼古拉斯·提鲁斯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时第一时间用手机拍下现场照片,传给几家媒体后发表后获得了当年度众多国际新闻摄影大奖还有整整五年时间。

    夏普的第一款拍照手机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轰动,因为当人们普遍不觉得用手机拍这些模糊的照片会有多大用处。

    然而随着手机拍照的像素从11万逐步提升到200万、300万、500万、800万甚至1000万的时候,随着越来越多用手机拍成的新闻照片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拍照手机在媒体等传播领域的便利性和革命性终于改变了自己和媒体的关系甚至存在的形态。尤其当iPhone4成为媒体记者新宠,甚至有人用它做战地报道的时候,在很多人眼中,手机俨然就是一只更加方便使用的相机了。

    就传播而言,手机所拍摄的照片跟用专业相机所拍的并无二致,特别针对那些新闻现场照片而言,如今大部分的手机拍照功能已经足够应付信息的传达。作为Web2.0时代象征的“微博”兴起后,拍照手机对于个人媒体的实现更是提供了影像传达的必要手段。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拍照手机改变了人们的影像生活,同时也加剧了这个时代影像过度消费的泛滥。

[NextPage]

    我曾在国内某个著名的摄影节上看到一家移动通讯商赞助的手机摄影展,可能一方面是要让尽量多的用户参与到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对成本要有所控制,最后展览就被整成一大块打印着密密麻麻的照片大喷绘,铺在街道上,任来来往往的行人肆意践踏……

    有人为此觉得不堪,我却觉得未尝不可,这些大众狂欢式的照片集合,其单独所携带的信息在这种海量铺陈中其实并不重要,不论投稿者拍摄的是亲爱的妈妈还是可爱的小狗,搁在那个展览上,它们就是照片,无意义却又大量重复的照片,放在地上供人踩踏,无非是告诉我们,这是一些已经被人们别有用心地截取下来,而事实上却可以无视其存在的时间碎片——我们试图去证明存在的往往并没什么可被证明的价值。

    但我同时也相信,这样的展出理念肯定不是那家通讯商所期望的,而那些一心希望在那个著名的摄影节上露脸的热心投稿者也一定没有想到,他们精心选出来投稿的照片会被这么讽刺的方式玩弄了一把。

    那个展览看后,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对手机照片感觉总是不好,在网络上大量读到的又大多是那些煞有介事地遮遮掩掩其实心里又恨不得诏告天下的言不由衷,比如:我今天在哪个酒吧里消磨时光,结果遇见了个什么美女帅哥,他们跟我的关系都很暧昧不一般;又或者我今天心情不好,就随便给自己买了个包包,价格也就四五万……

    在这个喜欢让皇帝跟格格们一起在屋顶上飞来飞去,喜欢把那些崇高精神消解在情不自禁的欲望里……的普遍无厘头普遍不正经的年代,摄影或者说个人媒体的拜物和反智主义非但不高明,而且还很肉麻,借着相机的自动功能,疯狂地复制自己身边的世界,自以为很酷,殊不知照片也是一种语言,也有结巴含糊和辞不达意的时刻,何况那些照片呈现出来的是那种认真地呻吟和梦呓,大白天看了也是很吓人的。

[NextPage]

    你打算用手机拍照吗?很早以前我的朋友就曾经这样问过我。

    从第一代iPone开始,我一路下来已经用过三只拍照手机了,但一直到用第四只的时候,我才开始不时地用它拍照,不仅仅是像素提高到500万满足了我对影像品质稍微矜持的要求,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新手机的操作系统允许我下载很多的好玩的拍照软件,不同软件能模拟各种不同的影像风格、提供不同的拍照方式,使得手机变成一个非常好玩的玩具相机。

    这些软件正是陈洁介绍给我的,当时我正惊讶于他怎么可以用手机拍出那么漂亮的的照片?跟我之前所见他拍的其他照片比起来,风貌迥然不同。

    作为一位接受过传统训练的摄影师,陈洁原本的照片构图严谨,色彩艳丽,典型的沙龙范,那是一种让陈洁自己都觉得难以克制的习气,或许对很多爱好者来说,把照片拍“好看”无疑是件特别“准确”的事情,但当你所有照片的“好看”都以一种均质化的状态出现后,那种美感其实就有点过于简单和机械了。为要改变这种被自己一再重复的审美趣味,陈洁从题材和器材上都做过了不少的尝试,但收效一直不好,不想这次因着拍照手机的使用而大大改观。

    陈洁的这些手机照片呈现出一种看似随意又不随意的散漫,所拍的无非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以及有意思的事物和好看的风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照片大都诞生在车上、路边……或者吃饭时、喝茶时……陈洁经常在那种环境里悄悄地拿起手机摁几张,或者LOMO或者POLA的调调,或者135或者120的画幅比例,照片经过软件的自动处理之后,彻底没了之前的那种习气,冷冷的调子显得特别有情绪的样子,很像他面对那些人事景物的心情,那是一种不冷不热的平静和坦然,如此心境,再信手拈来这些照片,确实是舒服自在。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手机照片,因为它们足够真诚,没有虚张声势的情绪,也没有心浮气躁的炫技,最重要的是,这些照片用手机来拍正好是恰如其分,如果换了单反,或其他拍摄时动静再大点的相机,或许就很难保证这些照片是否依然可以这么自然朴实地进入我们的视野。

[NextPage]


陈洁作品

  在一个烧器材几乎烧出病的年代,即便已经有了可超10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也依然没有几个人会把手机照片看成是“创作”。那些可怜的吃大苦耐大劳将自己交付给祖国大好河山,并且风雨无阻的发烧友们,心中依旧记挂着那遥远的的亚当斯,殊不知在这个可以利用Photoshop的年代,用数码相机去模拟亚当斯、韦斯顿他们当年对影像本体语言的探索,去求证明相机制造商们是否做到了广告中的承诺,却丝毫没有弄清楚,今天这些器材商们所提倡的影像技术标准恰恰来自于当年这些先贤们所做的探索结果,这使得他们的认真所为如同希望通过开兰博坚尼去战胜赤兔马来证明自己才是最好的骑士一样荒唐。

    没有人会在使用拍照手机时还会惦记着那极致的焦点、清晰度和景深,相反它把人们从貌似复杂的摄影技术中解脱出来了,它简单、便携、安静,有着相对的私密性,小巧的体积又不会对被摄对象没有形成紧张的压迫感,最酷的是有着丰富的软件可以提供不同影像风格,使照片呈现出一种梦幻般不可知的意外效果,同时几乎零门槛的方便易学更容易让无数人的生活被轻松地收藏于拍照手机里。从这点意义上说,拍照手机对人们影像生活的进行了一次悄无声息的革命。

    越来越多的人不论是去西藏还是新疆,也不论赶往下一个酒局还是茶围,他们都带着自己的拍照手机。他们不再像那些摄影爱好者一样,跨越千山万水地去关注那些跟他毫不相关而且半懂不懂的风土人情和瑰丽景观,却总是漠视就在他身边的一切,手机爱好者显然更着意于关注自己的生活、见识、情感……虽然这种样式的照片一不小心就变成自恋的游戏,不见得会招所有人喜欢,但起码它还是可以娱乐拍照者本人。

    生活在上!即便如同陈洁这么漂亮结实的手机照片,最终所表的无非也就这样。

    结果呈现得的高明与否,从根本上还取决你是否有着真诚而不装逼的心灵,每一天都在拍照,每一天都发博客,这是一个特别危险的事情,认真看了这些照片的朋友对你只会又两种态度,要么更加的喜欢你,要么彻底地鄙视你。

    而我,显然是更加地喜欢陈洁的。

  (编辑:刘彬)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