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最新上映 台词迷 美图 预告片 幕后故事 微电影 七嘴八舌说影视 影评 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探索 发现)《寻找彭加木(上)》

2008-04-25 09:54:10来源:    作者:

   


    1957年的初春,在上海一家医院的病房里,一位年轻人得到了一个噩耗,他被告知患有胸隔恶性肿瘤,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这一年,他仅有32岁,医生给他最乐观的估计只有两年时间。
    
     然而23年之后,这个人不仅没有被死神领走,反而带领一支科学考察队成功地穿越了死亡之海—罗布泊。当年那个被癌症宣判死刑的人现在已经55岁了,他的名字在80年代的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彭加木。
    
    彭加木是著名的生物地理学家,当时正担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也是这次罗布泊科学考察队的队长。
    
    这是1980年的6月5日,这也是中国人自己组队第一次穿越罗布泊湖心地带。
    
    其实对于考查队员们来说,最兴奋的不是创造了第一次穿越罗布泊的记录,而是活着回来了。但作为队长的彭加木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原定的考察目的之一是要在罗布泊寻找一些特殊的矿产资源,结果却收获很小。当队员们宣泄着劫后余生的喜悦时,彭加木的一个建议让大家惊呆了。
    
    彭加木认为,组成这样一支科学考察队很不容易,既然考察成果不够理想,离原定的考察时间6月底还有20多天,他想再次返回罗布泊,深入一些科考项目,同时开辟另外一条穿越罗布泊的道路。
    
    对于一个身患癌症的病人来说,彭加木需要的是时间和机会,但队员们却很难理解,刚从死神的身边逃出来,为何还要走回去?
    
    彭加木立刻组织大家在米兰农场准备考察物资,他还意外地在当地买到了自己很喜欢的广东牌椰子糖,因为彭加木实际上是广东人。
    
    1925年6月,彭加木出生在广东省番禹县,解放后一直在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虽然他32岁时患上癌症,但他不仅成功地抗住了癌症的侵蚀,还立志献身于新疆的科学工作,尤其对罗布泊情有独中。
     [NextPage]
    在彭加木的心目之中,那荒凉的天际之下,有着一片怎样的乐园呢?
  
    第二天一早,酣睡之中的队员们被汽车声嘈醒,原来彭加木带着司机王万轩已经出发了。这是彭加木的一贯作风,只要他认定的事,就没有回头的余地。
    
    科考队刚完成的考察路线为:从鄯善南下,到达楼兰古城,纵穿罗布泊盆地后向南,到达米兰。彭加木设计的返回路线为:从米兰出发,沿疏勒河古道东行,到达库木库都克之后再西行,寻找进入罗布泊的新途径。
    
    对大多数人而言,罗布泊是一个谈虎色变的恐怖之地,但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曾经孕育过的人类文明,却成为世界探险家的乐园。
    
    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从沙漠南缘进去后,中途7峰骆驼和2名随从全部死掉,他本人被当地牧民救起才捡了一条命。也正因为如此,斯文·赫定被瑞典国王宣布为“瑞典之子”,“瑞典民族精神的先驱者”。
    
     考察队预计返回罗布泊的行程大约为800公里,顶多需要7天时间,因此只携带了7天的水、油及食物的补剂。但是由于道路艰险,三天之后,考察队才行进了150公里,这连到库木库都克的路程才走了一半,疲惫不堪考察队不得不停下来休整,重新评估前进的风险。
     
    彭加木的司机王万轩对当时的高温天气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年仅30岁、来自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阎鸿建,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考察队当时最年轻的队员阎鸿建,彭加木并不计较他的言行。他只是劝说大家,根据地图资料和前人提供的信息,只要考察队到达库木库都克,在那儿就可以找到水井。
  
    彭加木坚定地让王万轩开车前行,但他们渐渐地发现,有一辆车已经不愿意跟进,故意拉在车队后面。
  
    作为一队之长,彭加木必须停下车来耐心等待,大家都意识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考察队的分裂将会带来多大的危险。
  
    为了统一思想,当天,彭加木组织大家开了一次动员大会。
  
    大家都比较消极、相对保守地看待当时的境况,但彭加木依然信心十足,根据他的生活阅历,现在远远没有到可以放弃的时候。
    
    围捕野骆驼给大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刺激,考察队像被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大家的消极情绪暂时扫光,考察队决定就地安营扎寨。
     [NextPage]
    野骆驼既为考察队提供了食物,也将被制成中国第一副野骆驼骨架标本,队员们都比较兴奋。彭加木和副队长汪文先一起研究了地图,确定他们已到了库木库都克的地界。库木库都克是维吾尔语“沙井”的意思,资料记载这里曾经有泉水,但是现在看上去,只剩下一片干枯的荒漠。
    
    考察队出发已经6天了,携带的水和油已所剩无几,而且仅剩的水也已变色发臭,难以饮用。
    
    队员们认为,无论继续向罗布泊挺进,还是原道返回,都已不可能走出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基地求救,而彭加木的意见是:应该先出去找水。
    
    经过协商,彭加木基本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决定向最近的解放军部队基地求救。
    
    当时彭加木亲自起草了电文:我们已到达库木库都克以西约十公里,我们缺油和水,现在的水只能维持到明天。
    
    尽管发了电报,彭加木还是让副队长汪文先出去找水,他希望在部队花费昂贵的代价用飞机送水来之前,自己先解决这个问题。
    
    汪文先是搞水文地质工作的,经过他的勘察,附近没有可以饮用的淡水,即使在一些芦苇、红柳茂盛的地方深挖下去,也只能渗透出一点盐碱水。彭加木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他让汪文先扩大找水范围。
    
    电报发出后,队员们都松了口气,似乎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但彭加木的心情却并不好。
    
    彭加木向队员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部队用直升飞机送水得花费六七千元钱,平均一公斤水要十几元,喝这样的高价水肚子不疼,心疼。况且库木库都克附近应该有水源,为何不尝试着自己去找水呢?
    
    对于彭加木的固执,大家都习惯了,但对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却没有人用心去理解。
    
    当天晚上,考察队将找水的问题暂时搁置一边,所有人期待的是一顿美味。
    
    队员们怀着对明天基地救援的憧憬,痛快地饱餐了一顿野骆驼肉,大家并没有注意到彭加木有什么变化,只记得他不停地往篝火里添柴,给大家分肉,直到大家都回帐篷里睡觉去,他也没有离开。
    
    这是1980年6月16日的夜晚,在大多数队员的回忆当中,彭加木的确没有回到帐篷里和大家一起休息,他究竟干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无人知晓,但这一夜,或许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夜晚。
    
    对于一个身患癌症又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知识分子,如果他的心中还燃烧着信念,那么这种信念一定比生命还重要。早在考察队出发之前,彭加木就在他的日记中写到:让我的骨头埋在罗布泊,让它的土壤多一点有机质。
     [NextPage]
    6月17日凌晨9点,基地回电:同意送物资,就地待命。
    
    副队长汪文先拿着电报兴冲冲地找到彭加木,彭加木再次提出找水的计划,而不愿意接受飞机送来的昂贵的水。
    
    中午12点,考察队又和基地通了一次电,得到更明确的答复:飞机18日送水,不能送油,不要动,原地待命。汪文先拿着电文再去找彭加木,可四处一望,空无人影,他以为彭加木可能到附近去解手,于是折回帐篷等待。
    
    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单独出去两个多小时意味着什么。这一刻,大家只是极力向远处眺望,但空旷的天际下不见任何人影……

    (实习编辑:陈思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