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石像,山峰的高大形体,烘托出它雄伟壮观的气势。
精致的石棺,多彩的壁画,再现了昔日的梦幻岁月。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长眠于此。
无穷的悬念就藏在它隐秘地宫的深处……
[NextPage]
在2005年第五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乾陵:天下第一陵。打开:石破天又惊》的文章,主张发掘位于陕西省乾县的一座唐代帝陵。一时间,争论四起,许多考古专家针对这个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观点针锋相对,使得这座特殊的皇陵的命运备受瞩目。
这座皇陵叫乾陵,位于西安市西北七十五公里的梁山上。
连绵起伏的三座山峰,远远望去,宛如一个仰面而卧的妇人。
这座陵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和他的丈夫唐高宗李治一同埋葬在这里。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定都长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唐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帝国的统治权,也成为权力漩涡中所有人的梦想。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个皇帝,他的性格仁慈而懦弱。李治很信任自己能干的妻子武则天,把很多政务交给她处理。就这样,政权逐渐被皇后武则天掌握。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次年葬入乾陵。
乾陵依梁山的自然山势,将山头作为陵冢,在山腰处凿出石洞,修建玄宫。唐高宗下葬时,乾陵还只是初具规模,真正促使它建成的是武则天。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来,她干脆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当武则天忙于宫廷斗争和国家大事时,始终牵挂着乾陵。既然在生时获得了一般女人难以企及的权力,那么,在百年之后,安息之所也要与众不同。
在武则天的主持下,乾陵的修建工程一直继续,工程艰巨而浩大,前后长达28年之久才告竣工,终于造就了一座空前的皇家陵寝。
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陵墓,以司马道为中轴,四周环绕着两重城垣。城垣的西南方建有宫殿,东南方分布有太子、公主及大臣的十七座陪葬墓。整个陵区周长四十公里,占地面积约20万亩。从乾陵的俯瞰图上不难发现,它的形状就好像一座雄伟的城市。
[NextPage]
实际上,乾陵就是仿照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城建造的。
公元七世纪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大都市,设计周详、布局井然。一条南北中轴线贯穿全城,东西左右均衡对称。
城市的南部是商业区和平民居住区。中间是皇城,集中了唐朝中央的主要政治机构。北部中心是宫城,也就是皇家的领域。
乾陵的正门位于南面,自南向北建有三座高耸入云的大门,它们象征着帝国都城长安的三座城门。
三座高门相间隔的区域,分别象征着长安城的外郭城、皇城和宫城。
宫城和长安城一样,在四个方向设有青龙门,朱雀门,白虎门,玄武门。里面建有寝殿和地宫,这是帝王死后的宫城。
在乾陵的东南部分,分布着17座陪葬墓,按照墓主人生前的地位高低,由远及近地排列开来。
乾陵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堪称历代皇陵之冠。
历经千年的沧桑之后,今天的乾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当年地面上曾经建有很多建筑,如今荡然无存。但是,陵墓曾有的气势并没有因此而减损。
两面的山峰形成一道自然的大门,宽阔的司马道直通地宫墓门,长约四公里。两旁排列着巨大的石刻群,有动物和人像,统称为石像生。
在陵墓前安放石像生的做法,开创于唐朝。在唐朝第二个皇帝唐太宗的陵墓昭陵,有闻名世界的精美石刻——昭陵六骏。
[NextPage]
昭陵六骏刻画的是跟随唐太宗征战南北的六匹战马,向后人昭告着唐太宗的战功。
石头雕刻的鸵鸟姿态十分活泼。鸵鸟是来自非洲的稀罕动物,史籍记载,唐高宗在位的时候,中亚地区的吐火罗国曾经派遣特使献鸵鸟。
刻石鸵鸟于陵墓前,就是为了纪念这桩盛事。
当时唐朝之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中亚地区,与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分不开的。而在当时的军队中,战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昭陵前的六匹骏马石刻之外,在乾陵,也有着这种长着翅膀的飞马。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它们昂首凸目,双翼雕刻成优美的卷云纹。四蹄蹬地,坚实有力。洗练而有力的刀法使马的神态英姿焕发,潇洒自如。
在乾陵所有石像生中,气势最磅礴的还是司马道两侧保留的这十对石人像。
传说这些石人像的原型叫翁仲。翁仲为秦朝大将,曾经大胜北方的匈奴。他死后,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为他铸铜为像,置于自己的皇宫门外,以后帝王纷纷仿效,相沿成习。
最为精妙的是,这些侍卫将军被雕刻大师赋予了不同的个性神态:有的皱眉,若有所思;有的庄重严肃,气宇轩昂;有的神态虔诚,小心谨慎;有的面带忧虑,心情略显悲伤;有的精神愉快,嘴角挂着微笑。
与将军像相对的还有这些石狮子。它们使整个陵区蒙上一层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一千多年来,它们默默伫立,在历史的刀光剑影中岿然屹立。
乾陵对中国皇陵制度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公元十九世纪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特别是在神道两边摆放石像生的形式,成为中国古代皇陵的标志之一,而这种方式确实能营造出肃穆和庄严的气氛。
[NextPage]
我们无法得知这一创造是否源自武则天本人,但乾陵的墓葬形式确实表现了女皇帝独特的气魄。
武则天作为唐朝的实际统治者,在几十年的统治历程中功绩卓著,正是她奠定了唐王朝走向兴盛的基础。
在武则天时代,唐朝不仅扩大了疆土,而且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部世界,形成了中外交流的空前盛况。
乾陵保留下来的很多文物都记录了这段盛世景象。
在司马道北端,坐落着与真人一般大小的61个石人像,分东西四行站立。
这些石人多数身穿武士袍,和唐代一般官宦的打扮很不一样。
而从这尊残留着头部的石像来看,它的原型原本是个大胡子。头发在脑后梳成辫子,这肯定不是唐人的形象。
那么,这些石人究竟是什么身份呢?
他们在乾陵前恭敬地站立,双足并立,两手前拱,表现出对唐朝皇帝的尊敬与仰慕之情。
这幅从乾陵陪葬墓中发现的壁画更加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国际交流的状况。
画面上三名唐朝外交官员正在商谈接待事宜,另外三位服装各异的外国使节站在一旁,耐心地等候谒见唐朝的太子。
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即便如此,在那个以男子为中心的时代,武则天的行为还是备受质疑。武则天自己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公元705年,武则天在临终前还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
[NextPage]
李显并没有把母亲当作一个篡位者,而是下令重启乾陵玄宫隧道,将她以皇后的身份入葬乾陵。
在乾陵耸立着这样一块巨大的石碑,是纪念武则天的功绩的。
但是,这块石碑上一片空白,没有一个字。
据说武则天临终前,要求死后为自己立一块无字碑,拒绝对自己的一生做出评论。
直到今天,这块无字碑依然默默矗立,铭记着那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和那个色彩斑斓的时代。
同样沉默的是隐藏在乾陵地宫里无尽的秘密。
武则天死后两百年,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状态。
一个叫温韬的军阀手里握着唐代陵墓的图纸,于是包括昭陵在内的十多座唐陵尽遭浩劫。可唯独乾陵的地宫没有被盗凿,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当温韬和他的部队企图开掘乾陵时,朗朗的晴天突然间狂风骤雨、电闪雷鸣。温韬恐惧不已,慌忙停止挖掘,带兵撤退。
乾陵幸运地逃过了这次浩劫。更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在往后的一千多年里,很多盗墓贼企图盗挖乾陵,但是都没有成功。
20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对乾陵墓道进行了勘测,发现墓门和隧道内全由石条叠砌,并用铁细腰嵌住,再用铁浆灌注在石条与铁细腰之间。石条的叠砌约有39层,非常牢固。
但是,乾陵里的陪葬墓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是乾陵的十七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永泰公主墓被发掘。当考古工作者进入永泰公主墓,发现墓室斜上方有一个从地面直通墓室的盗洞。
[NextPage]
在盗洞的下面,还有一具骷髅。骷髅的手上紧握着一把斧头,他很可能是一个盗墓贼,临死前似乎还在和绝情的同伙作最后的拼搏。
虽然遭受过盗墓的毁坏,但永泰公主墓中还是得以保存了一些文物。
在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俑、骑马俑和三彩马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
更让人惊喜的遗存文物在墓室的墙壁上。这里绘有一幅精美的壁画,堪称绝妙的艺术品。
通过这幅壁画,我们或许能够领略到当年唐代宫廷生活的原貌,特别是唐代女子的风采。
图中宫女们个个丰满性感,留着特别的八字眉,梳着各式各样的发髻。
人物比例匀称,顾盼如生。
特别是这位端杯宫女,虽然地位不高,但容貌出众,气质优雅,所有人第一眼都会被她的美丽所折服。美学家称她为“东方第一美女”。
永泰公主很可能也是这样一位美丽的公主。她是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叫李仙蕙。
李仙蕙死于公元701年,时年仅仅十七岁。是什么缘故让这样的一位少女夭亡呢?
在永泰公主的墓志铭上,记载有“珠胎毁月”的字样,意思是她死于难产。1960年挖掘时,考古队曾发现了永泰公主的盆骨碎片,进行复原后,发现永泰公主的骨盆比正常妇女偏小,生育时容易难产。
[NextPage]
可是更为普遍的看法是,她被自己的父亲——唐中宗李显处死。
据说武则天登基后私生活不太检点,有一次永泰公主和自己的哥哥李重润以及丈夫在一起,说了些不满的话。武则天闻说后,盛怒之下逼着李显将参与议论的人全部杀死。
四年之后李显复位登基。四年前爱子爱女惨死的一幕,对李显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于是,他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封李蕙仙为“永泰公主”,并隆重地将他们的尸骨放入乾陵埋葬。
李显特意提高了懿德太子墓的规格,使他在死后获得了帝王的等级。
描绘宫女的石刻画更让人着迷。画面正中刻有两扇大门,门上刻着相对而立的两个美丽的宫女,她们头上戴着凤冠,上身穿着短衫,袖口宽大,下身穿长裙,形象丰满,显得优美而高贵。
在唐代的文物中,女子的形象总是特别突出。
这是乾陵的另一个陪葬墓——章怀太子墓中的一幅壁画。引人注目的是,画中这位头梳双髻的少女竟然穿着胡服的男装。
章怀太子墓中还有一些表现男子生活的壁画。
在这幅名为《打马球图》的壁画中,二十多个年轻贵族骑马在山峦间奔跑追逐。壁画上的人物体态矫健,马匹奋蹄疾驰,散发着一种雄健的气息。
除了马球,打猎也是当时贵族休闲的重要活动。唐代贵族热衷于驯养猎豹。可见,在那个时代,中国人十分崇尚健美的体型和强悍的气质。
不过在这些壁画中,我们丝毫看不到墓主人真实的故事。
章怀太子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唐中宗李显的哥哥,曾被立为太子,但是因为反对武则天而被贬为平民,后来又被武则天逼着自杀,死时年仅31岁。
[NextPage]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也没有忘记把可怜的哥哥接到乾陵安葬。
生前因为争权夺利而反目成仇的亲人,死后又被埋葬在一起,这似乎是一种讽刺。
我们无法揣测,当年武则天下令杀死自己的儿子、孙子和孙女时,是什么样的心态。她有没有过一丝懊悔呢?
武则天身上表现出来的复杂的人性使得人们对乾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几座陪葬墓的发掘更引发了人们对神秘地宫的向往。
乾陵地面的恢宏气势压倒了与它同时代的所有陵墓,与之相配的地宫无疑也有着非同一般的规模。
考古工作者通过局部探测,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乾陵地宫的情况。
墓道里的天井,事实上是在挖掘墓室时用来运土的通道,所以墓室越大,所需要的出口就越多,天井也就越多。
那么,安放帝王棺椁的墓室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拱顶的下面,是象征厅堂的前室,摆放着皇帝生前的日用品。
地宫后室设有石床,上面放着两具棺椁,左边躺着唐高宗,右边躺着武则天。
据考证,乾陵地宫的空间约为5000立方米,按其四分之一的比例来计算陪葬品,那么,陪葬品的体积也在1200立方米左右,文物则最少有800吨。
这些文物会是什么样的呢?
在陕西曾经发掘过一座唐代的皇家寺院法门寺的地宫,出土了大量的唐朝皇室物品,特别是其中的金银器华美典雅,令人眼花缭乱。
[NextPage]
法门寺地宫中还出土了一件武则天的绣裙,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武则天的遗物。
而在神秘的乾陵地宫中,一定保存着更多眩目的皇家器物和武则天的遗物。这让人们对乾陵地宫产生了巨大的探寻热情。
是否发掘乾陵,一度成为考古学界争论的一大热点。但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冒然发掘乾陵,能不能对地下的文物有效地实行保护,还是一个疑问。
学者们相信这座陵墓所蕴藏的秘密会与武则天传奇的命运一样惊世骇俗。至于将来还有没有可能目睹武则天的真容,还有多少出人意料的发现,这些悬念将长期困扰着世人。谜底的真正揭开,尚待来日。
(实习编辑:陈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