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惠特尼交答卷:如何做一场不(出)错的双年展

2017-03-16 09:07:18来源:artnet新闻    作者:

   
如果一定要对2017惠特尼双年展做一句话的短评,那就是:还不错。

1.jpg

Anicka Yi,《The Flavor Genome》(2016)影像静帧


  如果一定要对2017惠特尼双年展做一句话的短评,那就是:还不错。


  本次双年展的策展人Christopher Lew和Mia Locks可谓任重道远,毕竟这是美术馆迁至纽约市中心新址后的首次双年展,所幸他们把这一美国艺术盛事办得专业又有格调。尽管参展艺术家及团体数量达到63位之多,但全然不会让参观者感到疲惫或者过负。当然,我得承认,在4个小时预展过程中看不完的影像视频我可能还要回去再消化一下。


2.jpg

Asad Raza,《Root Sequence, Mother Tongue》(2017)。图片:Henri Neuendorf


  策展人Lew和 Locks似乎是依循着一种高效的程式在筹划此次双年展,既有满足某类群体的出色绘画,又有令其他群体眼前一亮的新媒体作品,有浓墨重彩的大作,也有引人深思的小细节。


3.jpg
Shara Hughes,《In the Clear》(2016)。图片:致谢艺术家及Rachel Uffner画廊


  本次双年展的作品风格各异。Samara Golden的镜面场很古怪,给人感觉像在从一个错乱的办公大楼的中庭天井俯视下去,看不到尽头;Shara Hughes一系列绚丽的花丛画布,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宁静世界的窗;Anicka Yi精心制作了一个3D影像《The Flavor Genome》,这个构思巧妙奇诡的视频小品将科学和神话华丽地统一在一起,令人惊叹;从Lyle Ashton Harris表现1980、1990年代黑人同志生活的摄影展“Once(Now)Again”中观者又可以获得片刻温存。


4.jpg

Lyle Ashton Harris,《Lyle, London》(1992)。图片:致谢艺术家


  如果你觉得此次双年展过于严肃,那只能说这是为了满足大众对惠特尼双年展严肃庄重印象的必须所为。


  非要说Lew和Locks的“双年展程式”有什么问题的话,可能就在于太过程式化了。除了展览品质上聪明的把控以及作品比重上巧妙均衡的安排外,似乎在策展方面看不到很强的吸引力和想象力。从“消费者报告”的角度来说:这次双年展是对当代艺术一次令人满意的精心回顾,足以与其他竞争对手匹敌。


  或许,当前的政治形势本身就已经够吸引人了,连双年展的宣传册上都用一种严肃艺术展特有的暧昧语调写道:“这是一个种族关系激化、经济形式失衡、政治局势极端化的特殊时刻,很多参展作品都迫使我们思考这些现实因素对于个人及群体观念的影响。”


  尽管本次双年展的媒体预热强调展览筹备于去年总统大选的焦灼时期,因此会对眼下政治格局的变动作出回应,但如今呈现出的2017惠特尼双年展只是让我想起那场灾难般的总统大选。


  2016年中与2017年初的情况截然不同。2016年中时,人们还将特朗普主义(Trumpism)视作仇恨的产物,以为“特朗普电视台”将会是这场闹剧的终结。到了2017年初,随着噩梦成为现实,“文化泡沫”、“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s)以及1930年代德国式恐怖等成千上万个思潮的涌现,以及女性大游行(Women's March)和反入境禁令的机场集会和抗议活动的发生,情况变得大不相同。


  是策展人备展功课做得不够?还是他们将对政治局势的态度落在了家里?这场双年展本可以另一种完全不同、表态更强烈的基调呈现出来,更加尖锐,也更具末世启示意味。或许在之后的展览中我们会看到这样尖锐激越的作品吧,但目前看来,艺术家Celeste Dupuy-Spencer的素描作品中,特朗普集会中挤满了三K党成员(白人至上和歧视有色族裔主义运动的民间排外团体)以及眼神茫然的种族歧视杀人犯 Dylann Storm Roof的素描已经算是很露骨的作品了。


5.jpg
Celeste Dupuy-Spencer,《Trump Rally(And Some of Them I Assume Are Good People)》(2016)。图片:Ben Davis


  因此,我们大可以将这次双年展看作是奥巴马时代的最后一次惠特尼双年展,而不是特朗普时代的首次。退一步来说,至少是横跨两者之间。在我看来,虽然其严肃的基准已有提高,然而这次展览对当下情境的失焦只是为已有的观点摇旗呐喊而已。


  一个时刻关注特朗普的新闻环境也许太过将世间罪恶集中在了个体特征上,而忽略了其他更值得被关注的政治痼疾。也许,在艺术有能力成为抗争路上的引路人之前还有很多的难关需要克服吧。


  双年展本身就是以上观点最有力的实例。无论是惠特尼美术馆,还是策展人Lew和Locks,或者说双年展之前的负责人们,都曾经历过种族原因带来的严酷争议。


6.jpg
William Pope.L,《Claim(Whitney Version)》(2017)装置现场。图片:Ben Davis


  本次参展艺术家中,来自芝加哥的非裔美国艺术家William Pope.L算是一位不屈不挠的老前辈了,他那件在展厅5楼的装置作品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房间,墙上整齐钉满了腐坏的厚火腿片。William Pope.L表示火腿片的数量对应着犹太人在纽约所占的人口比例,只是他计算的过程我们不得而知。


  这种刻意出格的想法对少数族裔艺术家而言也可算是一种现实的隐喻,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要想计算出准确的数字是很不明智的想法,因为牵涉到谁来计算、如何计算、以及用什么衡量标准的问题,但是反过来,忽略这些问题也同样荒谬。不管怎么说,这都像臭火腿一样令人不悦。


  另一件具代表性的作品来自激进艺术团体“占领博物馆”(Occupy Museums),也暗藏着这样隐喻式的对话。他们将一面墙削开,留下一个锯齿状的不规则裂缝,在建筑墙面嵌入信息图表,绘制出金融巨头黑石公司逐年递增的盈利曲线。


7.jpg
Occupy Museums,《Debtfair》(2017)。图片:Henri Neuendorf


  在墙的裂缝里挂着“占领博物馆”从全国范围内搜集来的艺术家作品,每一位受访的艺术家都或多或少正与一到三家黑石旗下的金融机构存在债务纠纷。这些艺术家对于自身窘境的失意控诉以及陷入债务的过程都以投影和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些作品均可以艺术家们一个月的还债金额购得,所以取名为“债务市场”(Debtfair)。


8.jpg
Occupy Museums的《Debtfair》内陈列的作品细节。图片:Ben Davis


  占领博物馆的这件装置作品经历了不下5年的构思调整,是我眼中出色且有深度又不失真挚情感的作品。在当前的语境下,谴责“红州”(Red State)无知保守分子的作品比较普遍,但像这样把艺术圈长期浸淫在酸臭梦想之中的事实剖析给观众的作品实属不易。


  整个当代艺术环境,尤其是各大双年展都有刻意夸大政治元素的趋势,以示对现实世界的重视,即杂志《纽约客》的作者Peter Schjeldahl所说的“节庆主义”(festivalism)。但在“激进主义”(activism)都突然成为主流的当下,再怎么夸大这种不良趋势可能也不为过了吧。


9.jpg
参观者在体验Jordan Wolfson的虚拟现实作品《Real Violence》(2017)。图片:Henri Neuendorf


  另一件必将引起争议的作品是明星艺术家Jordan Wolfson的虚拟现实作品《Real Violence》,可以说是一个“陷阱”。通常人们不会把Wolfson和政治倾向联系在一起,他不过是喜欢用一种粗鄙的美学方式进行创作,充其量是“下流版的杰夫·昆斯”。


  但事实上,我会特别提到这件作品是因为它有一种令人意外的“我不相信他会这么做”的效果。在这件作品中,Wolfson借鉴了他一贯推崇的杰夫·昆斯的色情摄影系列“天堂制造”(Made In Heaven),却没有选择表现视觉上的情色而是极端的暴力。当你戴上VR头盔之后,会感觉身处城市街头,艺术家直视着你,像是在说“我这都是为你而做的”,这可谓是对“天堂制造”中昆斯打破第四面墙般凝视的一种转述。他的身旁还跪了一个人。


  你甚至都还没来得及适应VR效果,Wolfson就拿起了球拍开始重击身边同伴的头部,直至他变成一滩血浆流在路边。除了球拍敲击头骨的逼真声音外,还有Wolfson亲口录制的希伯来语祈祷声。


  我知道这件作品令人难以接受,但在排外威胁和暴徒横行的现在,对这样超真实主题的挖掘虽算不上多高级却也并非全无意义,至少它能引起你的一番讨论,即便谈的是艺术能有多肤浅。


  我认为2017惠特尼双年展还是为艺术领域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有些也许已经习得,有些还将继续学习下去。


  2017惠特尼双年展将于2017年3月17日至6月11日期间在惠特尼美术馆举行。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