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博物馆策展 如何从闹心变贴心

2015-11-26 15:18:12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眼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进补”,流连于博物馆、美术馆,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发选择。

  眼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进补”,流连于博物馆、美术馆,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发选择。虽然我国博物馆事业进步显著,已能基本满足观众需求,但说起参观体验,恐怕不少人有话要说:展陈方式较陈旧、参观路线不合理、讲解文字欠生动……策展水平不高,引来诸多吐槽。


  正是细节上的差距,造成了我国博物馆与世界一流博物馆之间的差距。我国博物馆事业如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体贴更人性化的文化服务,如何从“温饱”升级到“小康”,让观众从闹心变开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期,记者探访了国内外一些著名博物馆,从策展与教育两个维度,探索升级的路径。


  ——编 者


  策展不够专业,重数量轻质量,细节处理不当,让展览效果打了折扣


  上周末一早,来自河北的小赵走进国家博物馆。“精品很多,但如果藏品的展示方式再生动、多样一些,我们对文物的了解会更透彻。”小赵是一个博物馆迷,几乎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但展陈方式过于随意等问题令他很困扰,“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一件文物加一块牌子,上面只写了名字和出土时间地点。信息太少,很难唤起观众对历史的想象,更别提感染力了。”


  在国博的“中国明清家具珍品”展厅里,一位外国老太太在黑漆描金龙纹方角柜前驻足良久,“总体很好,不过有些展品离我较远,很难看清楚,像我这样的老人,就比较辛苦。”


  而在网上,展示不到位、路线不合理、没有休息区等,成为观众挑刺的重灾区:“看一次展览走了不少重复的路”;“在一些主打古代藏品的博物馆,标牌上都是生僻字”;“展柜玻璃反光,晃眼睛,文物上人影重重”。


  相较于观众感性的抱怨,专家们的思考显得理性。


  在国博副馆长陈履生看来,目前,中国很多博物馆讲究数量缺少质量,策展还比较简单,缺少专业考量和知识含量的诉求。


  “国内有的博物馆在一些基本陈列中,过分强调设计感和高科技手段,不规则装饰和灯光多。”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有过一些不好的体验:有些博物馆在馆内摆放许多数字屏,非常杂乱,反而干扰和影响了观展体验,“高科技应该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应过度使用。”一位不愿具名的策展人也认为,“细节上处理不当很容易让展览效果打折扣,但一些博物馆不把这些当回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卢浮宫是上博副馆长陈克伦心中的世界一流:布展不紧不松,展馆氛围很好。卢浮宫的藏品浩如烟海,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进行高质量的游览?卢浮宫为游客设计了40余种主题的参观线路,其中既有了解卢浮宫作为昔日王宫的历史路线,也有浓缩馆藏精华的杰作欣赏路线,还有专题浏览路线。在他看来,“当前中国博物馆发展太快,不太注重研究;展览做得很肤浅,给观众带来的体验也很肤浅。”


  正如一位观众在河南一家博物馆的留言簿上所写:“免费看展览,开心;参观体验差,闹心!从闹心到开心的距离,便是一般博物馆到一流博物馆的努力空间。”


  美国的博物馆有专职策展人,他们既是本领域的专家,又善于利用视听手段,提升展览的感染力


  国外著名博物馆在策展上有哪些经验?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是纽约的文化磁场,每年吸引600余万名游客。马克斯韦尔·K·赫恩是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这位地道的美国人还有个中文名——何慕文。他介绍,美国的博物馆有专职策展人,他们都是该领域的专家,很注重展示手段的丰富和专业。已在大都会博物馆工作44载的何慕文就是策展人出身,研究中国艺术近30年。在他看来,策展人的能力体现在既能搜罗藏品信息,又能利用这些信息讲述主题,他们在布展前期研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超乎想象。


  谈到策展过程,何慕文说,策展人首先要提交一份报告。比如,文物从哪来?大型展览从外馆借文物通常需要一年左右,因此办展耗时长,一般要准备5年。办展可以由本馆出钱,也可以找基金会资助,如果花费过高,可能会被要求减少租借文物数量。


  “策展是考验人文素养的设计。”何慕文介绍,在大都会博物馆,接下来的具体布展由博物馆设计部门与策展人协作。设计部门做出平面图,标出每件展品的位置,包括展品是否需要玻璃罩、展览空间如何布局等,再交由策展人定夺。3位灯光师也要与策展人商量亮度、灯光效果等细节。“文物应该被尊敬。我们布展的宗旨,是让观众与展品相遇时,能够欣赏到它的美丽。”


  何慕文认为,优秀的策展人会调动声、光、电等手段,强化对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的冲击力。比如大都会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展览“中国:镜花水月”,便将高级时装与中国传统艺术及电影对照展陈,尤其是虚实交错的灯光打法,营造瑰丽、神秘的异国情调。


  在有“美国人童年天堂”之称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孩子们可以触摸与真物相同大小的动物标本;站在月球秤、火星秤、木星秤上,测量自己在各星球上的重量;躺在地上,仰望天顶等比例的蓝鲸标本等。这些体验毫无疑问增加了博物馆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体现的是策展人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


  博物馆要顺应时代发展,调整展览的语言、手段,学会给观众讲故事


  提升策展水准,国内博物馆一直在努力探索,比如故宫会在观众排队的地方放置触摸屏,国博使用二维码导览等。


  不过,不少国内博物馆并没有专门的策展部门,“基本上都是团队合作的形式,比如内容策划、形式设计等都是分开的,但会一起参加布展。”陈克伦说,“过去做的比较多的是专题式展览,现在以文化主题展为主,想要将精品展的概念引申出去,就需要更广博的知识。”


  “客观来看,目前国内博物馆的策展能力受到研究能力、服务能力、馆舍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上博想要开展体验式、互动式展览方式,首先就受到场地的限制。”总面积3.9万平方米的上博位于市中心,地方小、展品多,人流压力大。即便节假日每日限流8000人次,去年观众还是超过了200万人。而国博新馆建成后每年接待观众大约700万人次,比旧馆时翻了近3倍。


  在国内博物馆的展览中,中国书画展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但观众却经常抱怨展柜灯光昏暗,看不清展品。陈履生对此解释:“这与中国书画自身的特质有关。”中国书画使用纸质材料,不能接受太强光线的照射,展柜又有深度,这就增加了观众的观展负担。“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方式提升观众体验,比如,同时设置常态性展览陈列可打强光的复制品,采取局部放大等手段。”


  “国内博物馆要升级,首先要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其次要知道怎么讲故事,用故事来吸引人。”杨志刚说,“博物馆要顺应时代发展,和观众互动非常重要。要根据观众的意见来调整展览的语言、手段、包括空间营造。”


  陈克伦介绍,上博会随机进行观众调查,把展品介绍改得更详细,就是调查后改进的结果,“我们以后打算把观众调查的工作交给第三方机构来做,这样结果更公允。”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